近年来,长胜镇深入贯彻落实旗委、旗政府的决策部署,持续抓好肉牛产业培育,把肉牛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新支点,答好“产业之问”,立足“小规模、大群体”模式,推进示范引领、系统养殖、良种繁育、专业村打造,推动肉牛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该镇存栏基础母牛5头以上2300户,50头以上120户,育肥牛批次育肥50头以上50户,100头以上的15户,全镇牛存栏3.6万头。现有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0个,肉牛养殖家庭农场2个,肉牛养殖合作社7个,改良冷配站点12个。
示范引领蓄力,构筑产业发展模式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以项目为牵引,坚持扩量与提质增效并重,示范引领与退户入“区”并举,做足“牛”文章,壮大“牛”产业,稳步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资金300万元,在六顷地村建设户外养殖小区一处,占地3840平方米,推行“村集体+养殖户”的合作发展运营模式,引导本村肉牛养殖退户入“区”,加速标准化养殖进程,同时解决了人居环境与养殖业发展之间的矛盾。现养殖小区配套管护用房、饲草库等设施一应俱全,已成功入驻5户养殖户,存栏肉牛达300头。走进六顷地村肉牛养殖小区,只见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地甩着尾巴。现如今,肉牛养殖小区的养殖户李殿波从最初的70多头发展到200多头,养殖也初具规模。“我投资了7万元购买了搅拌车、电动撒料车和输送带,现在我一个人就可以喂200头牛。”李殿波说。如今,肉牛养殖已经成为养殖户增收的“加速器”。
肉牛养殖小区迎来第一批“新”住户。(摄影:王柏华)
标准化牛舍干净宽敞。(摄影:王柏华)
养殖户李殿波介绍肉牛养殖的规模效益。(摄影:王柏华)
发挥大户辐射带动作用。搭建肉牛养殖交流研讨平台,定期邀请肉牛养殖大户到村组开展养殖经验交流会,并组织有潜力、有意向养殖的农户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充分发挥养殖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六顷地村肉牛养殖大户邢可新养殖了100头牛,有的群众主动到她家取“肉牛养殖经”,现在的长胜镇正逐步形成“一户带多户”的新气象。
加强科技赋能,完善综合服务体系
强化技术培训实训。邀请旗农牧局和广州海大集团专家定期开展肉牛“节本增效”养殖技术培训,到养殖小区、合作社、养殖户家中进行“点对点”、“一对一”技术指导,讲解包括饲养殖管理、饲草加工与调制、繁殖母牛低成本养殖、犊牛早期断奶和隔栏补饲、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等问题,现已开展培训3次。同时镇畜牧站畅通电话、微信等咨询渠道,做好跟踪服务。镇村两级共配备了专业防疫员18名,定期对防疫员开展专业水平培训,进一步提升疫病防治水平。同时组织专业防疫员提供上门防疫服务,实行春秋两次集中防疫、日常进行补针,有效预防牛结节、口蹄疫、布病等各类疫病,实现肉牛防疫密度100%,有效解决后顾之忧。
养殖户正在卸草捆。(摄影:王柏华)
加强科技赋能,完善综合服务体系
强化技术培训实训。邀请旗农牧局和广州海大集团专家定期开展肉牛“节本增效”养殖技术培训,到养殖小区、合作社、养殖户家中进行“点对点”、“一对一”技术指导,讲解包括饲养殖管理、饲草加工与调制、繁殖母牛低成本养殖、犊牛早期断奶和隔栏补饲、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等问题,现已开展培训3次。同时镇畜牧站畅通电话、微信等咨询渠道,做好跟踪服务。镇村两级共配备了专业防疫员18名,定期对防疫员开展专业水平培训,进一步提升疫病防治水平。同时组织专业防疫员提供上门防疫服务,实行春秋两次集中防疫、日常进行补针,有效预防牛结节、口蹄疫、布病等各类疫病,实现肉牛防疫密度100%,有效解决后顾之忧。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长胜镇肉牛养殖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将实现肉牛产业由跟跑向领跑转变,使肉牛产业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