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升级转型”可助力香港品牌走向世界——专访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刘会平

中新社香港12月22日电 题:“升级转型”可助力香港品牌走向世界——专访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刘会平

中新社记者 史冰筠

“疫情时期,对于企业完成‘升级转型’是最好的时间。”香港贸易发展局(贸发局)副总裁刘会平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一年来自己最大的感触。面对不断反复的疫情和不太明朗的全球局势,他指出,香港作为国内和国际的“商贸枢纽”的优势地位没有改变。

“升级转型的方式很多种,过去一年内港商最主要的方式是:拓宽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步入数码化、提升品牌效益等。”刘会平表示,贸发局今年4月推出的“T-Box”计划,即帮助香港企业提供应对逆境的转型服务项目,至今已经有超过1000家企业参与。“我感到很鼓舞,即便环境艰难,港商也愿意朝着积极的方向去尝试,这也体现了他们的韧性。”

参与“T-Box”计划的企业大到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小到一间位于长洲岛的纪念品店。刘会平介绍,这家“微企”纪念品店的第一个目标还是“走出长洲岛”。它的商品透过贸发局“香港·设计廊”在市区的陈列,吸引了专程前去长洲查看他店铺的外国客人。“香港设计在国际上有一种名牌效应。”

刘会平表示,无论是怎样的经济形势、怎样规模的公司都需考虑“升级转型”。他介绍,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提升品牌效益之后的商机很多,有纺织企业今年成功从制衣开拓到制口罩业务,也有企业将原本针对欧美市场的产品转销至东南亚,业绩甚至好过上一年。“我对未来的展望是积极的,无论是内地还是海外市场,哪里有商机我们都会引领港商关注。明年的重点是大湾区。”

明年第二季度,贸发局会搭建“GoGBA”一站式支援平台,支援商家落地大湾区。刘会平说,“我们发现海外商会对大湾区的兴趣甚至比港商还浓厚。”他指出,在全球经济疲弱的状况下,国家经济“双循环”的概念对全世界都是良好机遇。香港可以为外商提供物流、基建、科技、知识产权等方面加持,帮助他们以“大湾区为试点”,从7000万人的市场,推广到整个内地市场。

“贸发局在过去一年也经历了升级转型,博览会和论坛转至线上,但国际覆盖率扩大了,也开拓了新营商领域。”刘会平表示,线上展会运用人工智能为参与者进行商业匹配,促进更准确、高效的交流,成为贸发局的独特优势。“这也得益于贸发局过去几十年的经验和商誉。”

据刘会平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12月初网上电影展的买家增加40%,研讨会收看的人数增长了10倍;11月的亚洲物流航运及空运会议(ALMAC)吸引了超过59个国家的参与者,同比增加84%;夏季和秋季采购汇“网上展”的展商和买家都增加了一倍;第五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更吸引了印尼总统参与,“疫情下东盟地区更需要投资,也非常想和我们(香港)配合。”

刘会平表示疫情之下,香港在医疗科技研发和应用的专长可打造成香港新名片。他预告,贸发局明年将与特区政府联合举办首届“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探讨亚洲医疗健康产业的前景及商机,“这是(贸发局推广的)全新的领域,希望香港未来也能成为东西方医疗健康市场的枢纽。”(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