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讯11月28日,随着“丽江数字中药材产业平台”正式启动,标志着云南白药集团数字技术赋能中药资源板块业务迈上了新台阶。近年来,云南白药集团从源头入手,梳理药材育种、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打通云南道地药材产业链,助力云药产业市场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
丽江数字中药材产业平台。
重塑中药材产业链条
云南素有“药材宝库”的美誉,药用生物资源丰富,但中药种植行业存在种植不规范、加工粗放、质量不可控、持续供应能力差等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对此,云南白药集团从源头入手破解难点,重塑三七、重楼等中药材产业链条。
2001年,云南白药集团在武定建立第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野生重楼的人工驯化和产业化种植;2005年,武定基地第一批“圈养”的重楼种子实现采收;2010年,为破解规模化种植重楼的种苗瓶颈,云南白药集团加大研发力度,重楼种子育苗成苗率从不足10%提升至50%,市场种苗供应量超过1亿株;2013年,云南白药集团在全省推广种植滇重楼;2015年,滇重楼全省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增长30倍。
经过20多年发展,目前,云南白药集团已在丽江建立重楼种质资源库,实现重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太安基地已完成22种重楼属植物,60余种不同类型、居群的种源收集与种植,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收集种类最多的重楼属种质资源圃。同时,根据资源濒危程度,云南白药集团从2021年开始搜集滇西北道地特色优势种质资源220多种,建成滇西北中草药种质资源活体保存圃。
位于太安基地的2号棚是组培研究的科研棚。在这里,科研人员开展重楼、白及、草乌、贝母等品种的组培研究,利用组培技术繁殖速度快、可获得抗病苗、质量均一性高等优势,从源头把控中药材产量和质量,保证药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初级农副产品变标准化工业品
在各行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2020年,云南白药集团启动千草堂品牌中药材工程,梳理药材育种、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运用大数据,先进设备,技术等科技手段助力行业升级及产业链重构。
2021年11月,云南白药集团建成数字三七产业平台,着眼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平台化,打造三七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直通服务平台,通过数字技术有效整合产业要素,强化三七产业支撑体系。2022年9月,在1.0基础上,“云南白药数字三七产业平台2.0”发布,让种植户、个人用户、金融机构、田间经纪人等产业相关方广泛参与,云南三七从传统初级农副产品逐渐转变为标准化工业品。此后,云南白药集团聚焦中药原材料市场痛点,为客户提供中药材原料解决方案。日前启动的“丽江数字中药材产业平台”借鉴数字三七产业平台的成功经验,运用于滇西北地区,构建长期稳定、优质可溯的重楼、红花等云南中药材供应体系。
“丽江数字中药材产业平台”汇集产业数据、气候监测、种植基地、客户订单等数据,打造了一张中药材产业图谱。除了能实时查看种植、收购等情况,该平台还通过5G+物联网技术搭建了标准化和数智化中药材交易平台,通过中药材内核系列标准化和数字化溯源体系,为当地药农和中药材经营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交易环境。
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事业部总裁尹品耀介绍,近3年来,在数字技术加持下,云南白药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15万余亩,彻底打破药材长期依赖野生资源供应的格局,保证公司原料药材可持续供应。2021年至今,全省允许趁鲜加工的品种有17个,云南白药集团就获批了15个,其中14个落地滇西北药材数字产业平台,该平台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加工能力最强的平台。
接下来,云南白药集团将致力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合作伙伴共建中药资源生态圈,通过合作、投资、技术研发等方式,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与种植户、用户共享基地资源、溯源信息、生产技术和研发成果,开展中药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高中药材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有力支持中药材产业数字化转型和规范化管理。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