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当前,为高质量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广东提出要加快构建“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产业融合—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产业新模式。为加强广大水产科技青年工作者间的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对接产业和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8月17~18日,广东水产学会第五届青年科技论坛在汕头大学召开,论坛以“时代召唤 创造未来”为主题,吸引了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科研机构和院校青年科技工作者及优秀企业代表参会。

▲ 论坛现场

汕头大学副校长刘文华、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职副书记刘胜敏、广东水产学会理事长林蠡、汕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宗武参加论坛并作致辞。刘胜敏指出,广东海域面积辽阔、海岸线漫长,具备实现“蓝色粮仓”愿景的先决条件。在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背景下,目前海洋渔业重点发展方向是实现优良苗种稳定供给,培育更多深远海适养品种,在养殖中突破饲料鳜驯养和牛蛙的生态养殖问题,同时提高渔业装备化水平。

图片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职副书记刘胜敏致辞

“这一届科技论坛共有4个分论坛,87个报告,是我感觉数量最多的一次,看见那么多年轻人,我从心里感到高兴。”汕头大学教授章跃陵对记者说。据悉,本次论坛报告人员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及院校,品种包括石斑鱼、罗非鱼、凡纳滨对虾、大刺鳅、花鲈、青蟹、马氏珠母贝、中华鳖、中华鲎等,研究领域涵盖水产遗传育种、养殖加工、病害防控和营养饲料等方面,“干货”满满,诚意十足。

图片

▲广东水产学会理事长林蠡与学生交谈

图片

▲广东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姚国成在所著书籍《授人以渔》上给学生签字

来自汕头大学、在分论坛报告对虾血蓝蛋白调控肝胰腺菌群组成机制研究进展的博士后郑志鸿说,自己从学生到工作,前后参加过很多次学术论坛,“我的感觉是,从学生到老师,感受是非常不一样的,之前我会尽可能地听别人怎么说,吸收知识。现在我听完之后,还会进行交流和分享。”他表示本次论坛内容丰富,无论是怎样的状态,都能有收获。

图片

▲现场派发的书籍(部分)

图片

▲汕头大学博士后郑志鸿(右)与老师章跃陵合影

除了学生的研究报告,论坛还有相关行业专家及企业家作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邱丽华就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发展现状作了具体分享。她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践行“大食物观”、加大优质蛋白高效供给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我国水产种业领域发展迅速,截至2022年已建成31个水产遗传育种中心,84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达86%,已成为全球水产种业市场增长最快、市值最大的国家之一,基本实现“中国鱼主要用中国种”。

图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邱丽华作报告

广东省2022年海水养殖336万吨,其中海水鱼养殖78万吨,占全国海水鱼养殖总产量43%,居全国第一,品种中,石斑鱼、鲈鱼、军曹鱼、鰤鱼和美国红鱼近十年的养殖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省海水鱼养殖面积、养殖产量自2017年起逐年增长,但单位面积养殖产量呈下降趋势。

在种业方面,广东有3个国家级遗传育种中心、5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57个省级水产良种场,有6家企业入选国家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8家入选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截止2023年,广东省累计培育了39个水产新品种,其中16个海水新品种(对虾9个、贝类6个、鱼类1个)。

在取得发展的同时,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存在养殖品种单一、种源及种苗供应不足和种苗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目前在广东省深水网箱养殖鱼类中,卵形鲳鲹约占70%,其余部分主要是军曹鱼、高体鰤、鮸鱼等;深远海养殖苗种仍有40%来自周边省份;常见的育苗方式仍然是池塘传统育苗,效率较低下,迫切需要向工业化高效培育模式转型。亟待需要增强育种创新智力支撑、培育适养物种新品种、提升种业企业竞争能力和建设创新研发平台进行联合公关。

目前,广东正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打赢种业“翻身仗”,深入实施现代化海洋牧场种业工程,打造全省种业,逐步形成“双核”(广州、深圳)、“双基地”(阳江阳西县、潮州饶平县)、“四节点”(湛江、珠海、惠州、揭阳) 空间结构。除了种业发展现状,邱丽华还就中国花鲈苗种现状作了分析,并鼓励青年工作者要坚持研究、刻苦付出、沉淀自己、做好规划,迎接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图片

▲汕头大学教授章跃陵作报告

章跃陵介绍了粤东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他指出,粤东海水养殖品种包括扇贝、牡蛎、紫菜、石斑鱼、蓝子鱼、青蟹、卵形鲳鲹、鲷科鱼类等,汕头海区养殖主要包括贝类、藻类等海区套养等(南澳县),河口区池塘(围垦区)养殖主要以香港牡蛎与鱼虾蟹生态混养模式为主,淡水池塘养殖主要为凡纳滨对虾与四大家鱼生态混养模式。其中,青蟹是我国人工养殖的三大经济蟹类之一、两大海洋经济蟹类之首,汕头市仅牛田洋养殖区便拥有3万余亩连片养殖池塘,年产量超过2000吨,“牛田洋青蟹”已成为粤东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品牌价值的地理标识品牌。

他对粤东水产养殖的发展提出自己展望:培育适合于粤东水产养殖的特色鱼、虾、蟹、贝、藻新品种;因地制宜,开发特色水产养殖饲料、益生菌、免疫增强剂等;探索工厂化养殖模式和深远海养殖模式,促推海洋牧场;基于水产养殖生物开发海洋食品、保健品与海洋药物;产学研凝心聚力,做大做强粤东水产养殖业,服务“一核一带一区、海洋强省、蓝色崛起”战略,促进全省海洋经济发展。

记者:罗茵

美编:周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