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乌兰浩特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引导村民种植特色果蔬,实现冬闲变冬忙,冬藏变冬获,让村民的日子火起来,生活富起来。

在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的草莓大棚里,一颗颗鲜红亮丽的草莓掩映在白色的花朵中。大棚的主人毕女士往返其间,忙着给下订单的客户采摘草莓。

1

“今年我家种的还是丹东红颜99这个品种,现在已经开园了,最近一直有游客来采摘。我们大部分订单都是微信上的,今年的产量还算不错。”葛根庙镇玉雪草莓采摘园负责人毕女士说道。

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深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两手抓,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成立了“南果北种”、优质蔬菜等特色产业区,加大对设施农业扶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2022年,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通过向上争取资金、落实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推动设施农业建设。全年累计投入资金400余万元,使园区生产、管理、种植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户均增收5000元。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反季节蔬菜的市场需求日益上升,乌兰浩特市太本站镇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韭菜种植,丰富群众“菜篮子”的同时,也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在太本站镇大年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排排韭菜长势正旺,整齐在田间分布开来。合作社的负责人吴长志调试灌溉设施,检查大棚的外部保温,忙得不亦乐乎,忙碌之余,他与记者讲起了自己的致富经。

“我今年种了25栋大棚,总面积60多亩。再有半个多月就开始收割了,总量能到七万斤左右。”太本站镇大年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长志说道。

3

除了鼓励规模化种植外,太本站镇还将韭菜产业与庭院经济发展相结合,以积分制积极引导村民巧用庭院方寸地,做出致富大文章。得益于此项政策,太本站镇曙光村村民于凤芝在自家院子里也建起了韭菜大棚。如今,她家的大棚已由最初的两栋变成了如今的四栋,种植面积也达到了五百余平。看着马上就要丰收的韭菜,于凤芝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的韭菜长得特别好,年前都有预定的了。目前看,韭菜价格走势也理想。”太本站镇曙光村村民于凤芝如是说。

2022年太本站镇以持续做好传统优势产业为抓手,种植大棚韭菜211栋,面积约150亩,年产韭菜近100万斤,产生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和发力点,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连续多年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以果蔬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截至目前,乌兰浩特市共有设施农业大棚3000余栋,种植面积4000余亩,种植率达到70%,涉及农户500余户。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走上了四季增收的致富路;同时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