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抓单品出特色上规模 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36.8K

花农在花卉基地管护花卉

花农在花卉基地管护花卉

中新网贵州新闻10月22日电惠水县围绕发展生态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市场导向农业、现代科技农业,打造“环贵阳绿色农产品保供基地”和“生态特色食品生产基地”,纵深推进以都市农业为重点的农业现代化,奋力实现农业大发展。

惠水素有云贵高原“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优质稻米盛产地。近年来,惠水县以雅水万亩大米产业园为优质稻示范基地,不断促进全县优质稻种植示范推广,进一步做大做强“惠水大米”产业。水稻丰收时节,从空中俯瞰整齐连片的稻田,金黄的稻浪在田间翻涌,微风中散发出醉人的稻香,金灿灿的稻田里到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俨然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

惠水县常年种植水稻20万亩、蔬菜20万亩,是贵阳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建成省级农业高效产业园4个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

林下血红鸡

林下血红鸡

作为蔬菜基地之一的好花红镇弄苑村,绿色生态的佛手瓜已成为当地的主打产业,种植面积已超过2800亩。全村家家户户基本种上了佛手瓜,多的有20多亩,大家靠佛手瓜实现了增收致富。从6月到10月,平均每天有30吨佛手瓜从这里销往河南、浙江、广东、湖南、江西、辽宁、重庆、成都、广西等地。

从种玉米到种佛手瓜,产业之变带来发展之变。这里的乡村道路变得越来越宽,让产业发展不再受制于路;佛手瓜交易市场建到了村里,方便了大家采摘销售;成片的佛手瓜种植基地绿色生态,既是产业又是风景,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乡村活力。

目前,全县佛手瓜种植面积已超过5.2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成为贵州省八大蔬菜单品之一,是惠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农作物。在抓好佛手瓜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立体高效产业,以科技为支撑,探索形成瓜下套种食用菌、春白菜、大球盖菇等,实现石漠化地区发展高效农业的目标。还引进建设食品厂,开发佛手瓜面条、泡菜等系列深加工产品。

弄苑村村民采摘佛手瓜

弄苑村村民采摘佛手瓜

惠水县突出优质米、蔬菜、生态养殖主导产业和花卉、中药材特色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打造全国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重点培育“惠水大米、惠水黑糯米、惠水佛手瓜、惠水鲟鱼”等区域公共品牌,加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推广,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源。涟江大地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仅为惠水优质稻米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还为发展生态渔业提供了便利,催生了生态渔业的兴起。从20世纪末鲟鱼开始“游”进惠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鲟鱼已经成为惠水水产养殖的“名牌”产业。如今,惠水鲟鱼养殖企业已达20余家,常年存塘量3000余吨,年产值6000余万元。惠水鲟鱼靠着“品质好”这把“金钥匙”,不断走向千家万户的百姓餐桌。在东西部帮扶过程中,顺利进入广东批发市场、超市、餐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中的优质水产品,并远销东南亚地区。

围绕市场需求,惠水县“清单化、项目化”抓好优质米、精品蔬菜、生态养殖、花卉和中药材“4+1”特色主导产业,实施农业倍增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等产业,打造环贵阳绿色农产品保供基地和生态特色食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产地初加工和特色食品精深加工,推进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农产品加工强县。围绕发展环贵阳都市农业,打造高效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网络,抓好农特产品线上销售,积极推动惠水绿色有机农产品和生态特色食品进入大湾区市场。

三合村鸡场坡一带种植的200余亩佛手瓜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将新鲜采摘下来的佛手瓜进行装车  芦晓娟 摄

三合村鸡场坡一带种植的200余亩佛手瓜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将新鲜采摘下来的佛手瓜进行装车 芦晓娟 摄

“十三五”期间,完成产业结构调整23万亩,建成特色产业万亩片7个、千亩村44个。46个坝区全部建成达标级以上坝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1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至56%。惠水金钱桔、黑糯米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惠水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三农”工作为重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020年,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18亿元,同比增长6.5%。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3.26万亩,比上年增长2.4%。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7.76万亩,比上年增长8.8%。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4元,比上年增长7.8%。

惠水县按照做实产业、做精加工、做大市场、做强品牌、做美乡村的路径,通过实施新型主体培育行动、创新科技推广行动、基础设施配套行动、机制创新示范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均突破100亿元,奋力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