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崛起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陈坡乡龚屯村,注册资金300万元。合作社于2016年先期流转村内300余亩地,建设了高标准的设施蔬菜大棚。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紧紧围绕“精准脱贫、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办社原则,坚持业务经营和基地建设两手抓,不断发展壮大合作社成员队伍,现有社员70余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已达300余亩,蔬菜批发市场一处。致力打造西红柿、圣女果、辣椒、芸豆等各种绿色蔬菜品牌,形成了“市场批发、农超对接”,集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和农资供应、生产实验、技术指导一条龙服务的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2017年年产蔬菜640万斤,销售总额1700万元,带动贫困户脱贫和农民致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惠农利民,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解除菜农的后顾之忧,及时解决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保证菜农年年都有可靠而又稳定的收入,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如组织技术人员集中培训,集中购买物资,扎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前,统一购进优质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以出厂价格分配给社员;产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种植、田间管理方面的指导,从寿光蔬菜研究所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同时还多次组织社员到外地考察学习;产后,积极联系客户,开拓市场统一批发销售,确保农民社员的收入稳中有增。通过合作社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农民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受益,农业亩产效益增加5000元,社员年度收入比入社前增加了18000元,通过服务让利于农、助农增收和返利,使入社社员感受到了合作社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实实在在的实惠。
引进培育新品种,推广使用新技术
为了便于基地大面积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技术种植实验。首先,按农业标准化要求,对示范点内土地进行沟、路、林、渠、水综合整治,使其达到田成片、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蔬菜基地标准。其次,在生产上,全面推行新技术:一是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温度自动调节技术;二是落实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益植霉素等生物农药,使病虫害得到了有效防治;三是大力推广井水灌溉,积极推广滴灌、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有效控制了有毒有害水质污染土壤;四是加强农业防治和生态控制,大力推广抗病虫品种,保护天敌;在保护地栽培中,推广生态控制,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生态环境;五是加强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筛选和使用,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新农药使用培训,指导群众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蔬菜达到无公害标准,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进一步提高了蔬菜产品质量和产量,产品质量明显好于当地普通品种,价格比市场价高出15-25%。
实行标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根深蒂固,以至于接受新事物速度慢,生产方式各异,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效益较低。合作社成立后,蔬菜生产按照标准化要求实行统一规范管理十分必要。为此,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技术培训与指导、统一收购,使产品适应了市场需求,产品质量提高,社员增收。投资万余元购置了电脑等信息设施,使社员及时学习和了解掌握新技术、新经验、新行情,不断捕捉信息资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举办技术讲座、入户指导、发放明白纸及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户技术知识培训和指导,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
示范作用突出,脱贫成效显著
合作社成立后,已开始显现出其积极作用和显著成效。一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围绕当地的优势产品,组织农民从事专业化生产,“一村一品”初具规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业带,促进了规模化生产。二是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水平。通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载体优势,对内有效地组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对外统一质量、价格,提高了应对市场和技术壁垒的能力,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护了农民利益。三是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合作社农户与市场销售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四是培养了新型农民。合作社在为农民提供服务、增加收入的同时,也积极发挥了内部的教育、培训功能,培育和增强了农民的市场观念和民主意识,锻炼了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以及民主决策等多方面的能力,逐步成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五是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创建自己的品牌。通过合作社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农民从中获得了较大的受益,通过服务让利、助农增收和返利,使入社社员感受到了合作社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和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合作社帮扶带动下,通过大棚蔬菜种植,使龚屯村多个贫困户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2017年在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下,坚决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走村入户,深入调研,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扶贫政策,聚焦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充分利用省、市、县扶贫项目资金,建设蔬菜大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收益分红,增加贫困户和村集体收益,截至2017年底,大部分贫困户在现行标准下实现了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