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秀营商环境_优质营商环境经济发展_优质营商环境建设经验

省发展改革委(省营商办)于近日公布2023年第二批25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供各地各部门复制推广和学习借鉴。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导向,不断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涌现了许多典型经验做法。今年4月,省发展改革委(省营商办)梳理推出第一批61项可供各地各部门复制、借鉴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

此次在全省推广的25项典型经验做法,主要涉及提升办事便利化水平、提升项目服务保障水平、提升投资吸引力水平、提升监管服务创新水平、提升政策法规保障水平、建立工作机制6个方面。其中,提升办事便利化水平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有5项、提升项目服务保障水平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有6项、提升投资吸引力水平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有3项、提升监管服务创新水平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有5项、提升政策法规保障水平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有3项、建立工作机制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有3项。

这25项典型经验做法也是25项硬核改革举措。进入改革深水区,这些成效显著的改革举措不仅为经营主体稳预期、增信心、强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继续推动改革走深走实提供了解题思路。

2023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清单如下:

办事便利化水平5项

1.汉中市实行低风险食品生产承诺制许可

汉中市大力推行低风险食品生产承诺制许可,破解企业办事不便、成本高、周期长,办理审批手续环节多、材料多、跑路多、时间长等突出问题,企业办事跑动次数从原来最少3次减少到最多一次或者零跑动。

2.咸阳市“四措并举”打造“10分钟办税圈”

咸阳市聚焦纳税人缴费人“就近办、多点办、少跑办、便利办”的所需所盼,进一步深化办税缴费便利化改革,持续拓展线下服务渠道,四措并举织密办事网点,打造咸阳城区“10分钟办税圈”,着力减少纳税人缴费人办税时间,节约办税成本。

3.铜川市创新构建“五位一体”多元解纷新机制

铜川市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构建“三进两联一引”多元解纷新机制,加力推进非诉挺前、诉讼断后。

4.商洛市加快建设一体化服务平台推动水电气暖报装业务一次办好

商洛市聚焦水电气暖报装业务“分头报”“多头跑”等难点堵点问题,建成水电气暖一体化服务平台,持续深化水电气暖报装“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市政公用服务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

5.宝鸡市千阳县五项举措打造“无感续证”升级版

宝鸡市千阳县针对市场主体在换发证件过程中容易遗忘续证时间、换证材料不清、换证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推行“无感续证”服务,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全程“零申请、零材料、零跑动、零等候”,形成了“线上数据多跑腿,线下帮代勤跑腿”的“利企便民”服务新模式。

项目服务保障水平6项

1.榆林市推行“红蓝章”审批模式

榆林市推行重点项目审批“红蓝章”模式,通过“蓝章”提前预审的模式,打破前置因素制约,实现“零条件”容缺受理,可为企业项目审批压缩60天左右的时间。

2.汉中市推行优化营商环境“十举措”破解行政审批服务“难题”

汉中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探索“一业一证”集成改革、协同审批服务、行业开办指引等十项做法,破解行政审批服务“难题”。

3.西安市未央区创新实行项目代办新机制助力重点项目建设再提速

未央区以“四员合一”创新项目代办新机制为主线,努力构建全链条全流程项目代办服务新体系,聚焦全区100个重点项目,实现重点项目审批“零阻力”、优质服务“零距离”,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4.西安市推行工程项目“五验”模式全力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质增效

西安市强化竣工联合验收阶段事中监管,规范竣工验收行为,创新推出“分段审批联合验收”,推行“联合验”、“按需验”、“限时验”、“单独验”、“简化验”,有效破解了不同竣工验收事项之间存在的时序、交叉矛盾问题,科学合理地实现竣工验收事项的“联合”。

5.安康市高新区“园区事园区办”建强企业服务前沿阵地

安康高新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聚焦企业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一手做好企业精准服务的“加法”,一手做好企业减负的“减法”,着力构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6.延安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一次办”审批改革

延安市创新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一次办”审批改革,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三证同发”,审批时限由平均50个工作日压减至15个工作日。

投资吸引力水平3项

1.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多措并举不断实现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新突破

西安市国际港务区率先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备案“容缺受理”,同时结合“主动服务”、“指尖交易”、“多方位监管”等模式,为招投标工作增效提速,实现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新突破。

2.宝鸡市凤县:“四员四团四平台”服务矩阵赋能民营经济发展

宝鸡市凤县聚焦民营企业最迫切的人才、金融、法律和税务需求,构建“服务专员+服务团+嵌入式平台”专业化服务民企机制。

3.铜川市建设零工“小市场”服务就业大民生

铜川市在去年9月率先在全省建成第一家市级零工服务中心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辐射全域的零工大市场,建成4家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零工服务中心及“铜川有活儿”线上服务平台,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现场招聘、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综合服务,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

监管服务创新水平5项

1.西安高新区探索推行“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模式

西安高新区探索推行“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模式,将企业信用状况嵌入审批全过程,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和办事材料,多个事项实现“即来即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延安市“五项举措”创建知识产权强市

延安市以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积极推广运用标准引领品牌创建,着力助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安康市实施“纳税信用培优”工程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安康市组建“纳税信用管家”团队,实施“纳税信用培优”工程,分类分级推进企业纳税信用评级进档,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4.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探索建立“企业宁静日”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再优化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聚焦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重点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宁静日”制度,推行多项合并、联合检查,包容审慎,红绿牌迎检多项举措和制度,破解困扰企业经营发展的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难题,让企业更加专注经营发展。

5.宝鸡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报名实现数字治理“一网通办”

宝鸡市开发建设“一网通办”招生平台,对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实行“零证明”“掌上办”,惠及主城区166所中小学、3.2万名学生,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

政策法规保障水平3项

1.渭南市设立“企盼渭来”企业服务热线助力企业发展

渭南市紧扣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热线服务企业力度,依托12345热线搭建“企盼渭来”营商环境热线,为企业提供“电话办、网络办、全时办”服务模式。

2.西安高新区建立“惠企政策发言人”制度打造政策解读新模式

西安市高新区创新推出“惠企政策发言人”制度,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准确便捷的惠企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促使惠企政策精准高效、鲜活生动地传递至市场主体,以政策保障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3.榆林市推行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

榆林市推行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通过政府付费的方式聘请专业团队担任营商环境“分析师”“体验官”,站在企业和群众视角,通过实景体验、调研暗访、模拟办理、全程跟办等多种形式,深入查找营商环境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建立工作机制3项

1.安康市“四步工作法”亲商助企促发展

安康市聚焦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创新建立“亲商助企日”工作制度,搭建政企“面对面”服务平台,采取定期“访”、主动“帮”、限时“办”、严格“督”,有效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2.咸阳市彬州市“独立审办”为审批服务植入“最快引擎”

咸阳市彬州市聚焦审批环节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审批时间长问题,选取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实现审查和决定职责合并,独立对行政许可事项依法审批,审批环节变为申请、决定2个,审批层级减少为1个,审批效能最多提高90%,为审批服务工作植入“最快引擎”。

3.延安市安塞区组建“四员”队伍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

延安市安塞区组建由招商勤务员、项目专办员、助企联络员、营商监督员四支小队,建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约法三十章工作机制,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