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品质黄颡鱼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水产养殖只注重养殖密度和产量,而忽略了水产品的品质,导致水产品出现高产量低质量的不良现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吃到水产品而是吃到安全、健康、营养、卫生、风味更佳的水产品。因此如何提高水产品的品质至关重要,相应地,更高品质的水产品其销售价格更高,经济效益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养殖产品的品质主要与饲料和养殖水体有关。池塘养殖的商品鱼常表现为出现异常腥味(泥腥味、水腥味、虫腥味和腐腥味等),品质较差。一般提高养殖鱼类品质的方法,是将池塘中饲养的养殖品种,在上市前转入流水池、江河网箱、海水网箱中暂养一段时间,不喂食或喂少量的饲料,提高养殖鱼的品质,养殖产量会下降,即所谓的瘦身鱼。
黄颡鱼是淡水养殖的重要鱼类。目前淡水鱼主要养殖方式为池塘养殖,市场上出售的商品鱼多多少少都带点“土腥味”,因此,在保证高产量的基础上提高养殖鱼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高品质黄颡鱼的养殖方法,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高品质黄颡鱼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启动循环水:提前至少1周将养殖池清洗消毒,注水运行,设定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循环水体参数;
步骤二,选鱼种进入所述养殖池:选取平均规格在47~55g/尾的池塘养殖的黄颡鱼鱼种,检疫消毒后,放入所述养殖池中,养殖密度为10~20kg/m3;
步骤三,鱼种循环水养殖:保证循环水系统正常运行,控制循环水温在28~30℃范围内;采用配合饲料每日投喂2~3次,日投饵量为所述养殖池中鱼体重的3~5%,饲养28~32天,即得到高品质黄颡鱼。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配合饲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配合饲料原料组成:鱼粉30~35%、豆粕15~20%、次粉16~22%、玉米蛋白粉7~10%、豆油2~3%、鱼油3~5%、矿物质1~1.5%、维生素1~1.5%、无机盐0.8~1.2%、蝗虫粉1~2%、虾糠0.5~1%、血粉2~3%、磷酸二氢钙1~1.5%、甜菜碱0.8~1.2%、大蒜素0.5~0.8%、虫草粉0.06~0.15%、参芪0.5~1.0%、复合酶制剂0.2~0.4%、抗氧化剂0.1~0.2%、防霉剂0.1~0.15%。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配合饲料原料的组分含量配比需使所述配合饲料中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40.0%,粗脂肪≥5.0%,粗纤维≤6.0%,粗灰分≤15.0%,赖氨酸≥1.9%。
作为实施例之一,采用多个所述养殖池;步骤二中,选择鱼种分批依序进入各所述养殖池中,以进入同一所述养殖池的相邻两批鱼种之间的间隔时间为一个供养周期,所述供养周期不少于一个批次的鱼种的养殖时间。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黄颡鱼鱼种的池塘养殖方法包括:
当池塘内水温稳定在24℃以上时,将卵黄苗或开口苗投放入生物饵料充足的池塘;
当鱼苗规格达2.5cm以上后,改投黄颡鱼0号料;
当鱼苗规格达夏花鱼规格时,拉网锻炼;
当鱼苗规格达3.0cm后,将鱼苗分池养殖,放养密度为5~6万尾/亩;夏花鱼在各鱼池中继续养殖4~5个月,即达到47~55g/尾的鱼种规格。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甲鱼饲料由以下甲鱼饲料原料组成:面粉20~30%、小麦10~15%、鱼骨粉12~16%、豆粕28~35%、棉粕5~8%、米糠6~8%、油脂1~2%、矿物质1~1.5%、维生素1~1.5%、氨基酸2~3%、蝗虫粉2~3%、螺旋藻粉1~2%、抗氧化剂0.1~0.2%、防霉剂0.1~0.15%。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甲鱼饲料原料的组分含量配比需使所述甲鱼饲料中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44.0%,粗脂肪≥3.0%,粗纤维≤6.0%,粗灰分≤18.0%,赖氨酸≥2.3%。
作为实施例之一,鱼苗刚开始驯食时,采用所述甲鱼饲料与诱食料掺混形成混合料使用,具体为:将所述诱食料与各所述甲鱼饲料原料混合形成混合料,加水揉成团状放入饵料台;
其中,所述诱食料由甜菜碱、大蒜素和参芪组成,所述甜菜碱占所述混合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8~1.2%,所述大蒜素占所述混合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0.8%,所述参芪占所述混合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1.0%。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黄颡鱼0号料中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42.0%,粗脂肪≥3.0%,粗纤维≤8.0%,粗灰分≤18.5%,赖氨酸≥2.8%。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循环水体参数包括:氨氮小于0.5mg/L、亚硝酸盐小于0.15mg/L,温度调控范围28~30℃,DO调控范围5.5~7.0mg/l,水体交换量为5~10%。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节约用水用地: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本发明采用循环水养殖黄颡鱼,节约用水和减少占地面积均达到95%以上,并解决了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污染环境等问题。
(2)绿色健康:由于循环水系统含生物滤膜,使用药物后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生长,所以本发明的养殖系统不使用药物。不管放养之前的鱼种是否含有药物残留,通过一个月新陈代谢,鱼体中基本无药物残留,成为绿色健康食品。
(3)品质佳:养殖密度、饲料、底质等对池塘养殖商品鱼的品质影响,归根结底都是使水质恶化导致的,而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水处理,使水质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上市的黄颡鱼体型体色好,没有“土腥味”,口感好。
(4)增重明显:水温28~30℃条件下,经过1个月养殖,平均体重可从50g增重至120g以上,成活率达99%以上,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5)本发明采用池塘养殖与养殖池循环水养殖结合的方式,养殖流程合理、高效,相较于采用池塘养殖的养殖方式,本发明中的鱼苗成活率高,且有效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而且采用池塘养殖与养殖池循环水养殖结合的方式,避免全程采用循环水养殖的方式,可满足养殖密度需求,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品质黄颡鱼的养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品质黄颡鱼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启动循环水:提前至少1周将养殖池清洗消毒,注水运行,设定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循环水体参数;
步骤二,选鱼种进入所述养殖池:选取平均规格在47~55g/尾的池塘养殖的黄颡鱼鱼种,检疫消毒后,放入所述养殖池中,养殖密度为10~20kg/m3;
步骤三,鱼种循环水养殖:保证循环水系统正常运行,控制循环水温在28~30℃范围内;采用配合饲料每日投喂2~3次,日投饵量为所述养殖池中鱼体重的3~5%,饲养28~32天,即得到高品质黄颡鱼。
其中,上述步骤一中,一般在提前7~8天对养殖池进行清洗消毒。上述循环水体参数的控制应保证适宜黄颡鱼生活;上述循环水体参数主要涉及循环水质、水温、水体溶氧及水体交换量等参数;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水体参数包括:氨氮小于0.5mg/L、亚硝酸盐小于0.15mg/L,温度调控范围28~30℃,DO调控范围5.5~7.0mg/l,水体交换量为5~10%。通过上述的循环水体参数控制,可保证养殖池中黄颡鱼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
上述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本实施例中,上述养殖池采用外切直径约6m的八角形养殖池,采用砖混砌筑,养殖池体采用中心出水,池底向出水口放坡10%左右。生物池分为4级,每级生物池均采用生化棉滤料以及φ25mm的悬浮生物填料填充;生物池底布设微孔曝气管,为生物填料曝气;最后一级生物池设计气驱出水装置向养殖池回水,系统循环周期约2h。控制一定的水流速度和方向,使黄颡鱼在池中顶水游动。
上述步骤二中,进一步优选为选取平均规格在50g/尾左右的黄颡鱼鱼种进入养殖池中。对鱼种进行检疫消毒的方法包括:鱼体消毒采用15~20ppm的高锰酸钾消毒15~20分钟;鱼体消毒时,需要向消毒容器内充气,并随时观察消毒过程中鱼体的反应,如遇异常,应及时处理。
上述步骤三中,还包括养殖日常管理工作,具体包括:每隔3天测一次养殖水体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确保养殖水体的循环水体参数处于较正常的范围;每日观察鱼群摄食及活动状况,确保鱼体处于健康状态;喂食操作优选为每日定时投喂,投喂后1~2小时将旋污器内粪便残饵排除。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在每天上午8时和下午6时投喂。
通过上述养殖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节约用水用地: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本发明采用循环水养殖黄颡鱼,节约用水和减少占地面积均达到95%以上,并解决了养殖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污染环境等问题。
(2)绿色健康:由于循环水系统含生物滤膜,使用药物后会影响微生物群落的生长,所以本发明的养殖系统不使用药物。不管放养之前的鱼种是否含有药物残留,通过一个月新陈代谢,鱼体中基本无药物残留,成为绿色健康食品。
(3)品质佳:养殖密度、饲料、底质等对池塘养殖商品鱼的品质影响,归根结底都是使水质恶化导致的,而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水处理,使水质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上市的黄颡鱼体型体色好,没有“土腥味”,口感好。
(4)增重明显:水温28~30℃条件下,经过1个月养殖,平均体重可从50g增重至120g以上,成活率达99%以上,经济效益增加明显。
(5)本发明采用池塘养殖与养殖池循环水养殖结合的方式,养殖流程合理、高效,鱼苗成活率高,且有效提高养殖产品的品质。
进一步优化上述养殖方法,上述步骤三中,对于其中投喂所采用的配合饲料,优选为采用如下配方的配合饲料:
所述配合饲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配合饲料原料组成:鱼粉30~35%、豆粕15~20%、次粉16~22%、玉米蛋白粉7~10%、豆油2~3%、鱼油3~5%、矿物质1~1.5%、维生素1~1.5%、无机盐0.8~1.2%、蝗虫粉1~2%、虾糠0.5~1%、血粉2~3%、磷酸二氢钙1~1.5%、甜菜碱0.8~1.2%、大蒜素0.5~0.8%、虫草粉0.06~0.15%、参芪0.5~1.0%、复合酶制剂0.2~0.4%、抗氧化剂0.1~0.2%、防霉剂0.1~0.15%。
基于上述配合饲料原料的组分配比,可保证黄颡鱼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其中,鱼粉、豆粕、次粉、玉米蛋白粉、血粉等组分至少可保证饲料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在38%以上(质量百分含量),以及提供丰富的氨基酸成分,提高饲料的诱食性,提高鱼体肌肉氨基酸含量,从而提高黄颡鱼的品质及口感;本实施例中,采用鱼粉、豆粕和次粉大致均衡的配比,保证饲料营养状况的情况下,可有效降低原料成本。豆油、鱼油等组分保证黄颡鱼所需的粗脂肪含量需求。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等保证黄颡鱼所需的微量元素,提高鱼体健康度及品质,促进鱼体的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鱼体的生长速度。蝗虫粉、虾糠、甜菜碱、大蒜素等可有效提高饲料的诱食性,促进黄颡鱼的食欲;蝗虫粉、虾糠还能提供丰富的粗蛋白质、胆碱、磷脂、胆固醇及磷、钙、铁等多种有益元素,进一步提高黄颡鱼的品质。虫草粉和参芪可有效提高鱼体的免疫力,提高鱼体健康度及品质,促进鱼体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鱼种的代谢能力,提高鱼体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复合酶制剂主要用于提高鱼体的营养消化利用能力,改善鱼种的代谢能力,本实施例中,该复合酶制剂为木聚糖酶、蛋白酶和植酸酶的混合酶制剂,其中以木聚糖酶为主。上述各配合饲料原料均可由市面购得。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配合饲料采用以下较佳的配合饲料原料配比:鱼粉32~35%、豆粕15~18%、次粉18~20%、玉米蛋白粉8~10%、豆油2~3%、鱼油4~5%、矿物质1.2~1.5%、维生素1.2~1.5%、无机盐1~1.2%、蝗虫粉1.5~2%、虾糠0.6~0.8%、血粉2.5~3%、磷酸二氢钙1.2~1.5%、甜菜碱1~1.2%、大蒜素0.5~0.8%、虫草粉0.1~0.15%、参芪0.5~1.0%、复合酶制剂0.3~0.4%、抗氧化剂0.1~0.2%、防霉剂0.1~0.15%。其中,各组分的含量为质量百分含量。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配合饲料采用以下较佳的配合饲料原料配比:鱼粉33%、豆粕18%、次粉19%、玉米蛋白粉9%、豆油3%、鱼油5%、矿物质1.3%、维生素1.1%、无机盐0.9%、蝗虫粉1.5%、虾糠0.8%、血粉2.6%、磷酸二氢钙1%、甜菜碱1.1%、大蒜素0.5%、虫草粉0.08%、参芪0.6%、复合酶制剂0.3%、抗氧化剂0.12%、防霉剂0.1%。其中,各组分的含量为质量百分含量。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上述配合饲料原料的组分配比需保证使所述配合饲料中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40.0%,粗脂肪≥5.0%,粗纤维≤6.0%,粗灰分≤15.0%,赖氨酸≥1.9%,以保证黄颡鱼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
相较于池塘养殖中常用的粉料等饲料,本实施例所采用的上述配合饲料不易坏水,对循环水体的污染等影响较小;该配合饲料营养全面,鱼群喜食,且消化利用率高,绿色无公害,鱼体增重明显,且有效提高黄颡鱼的成活率。黄颡鱼在养殖池中经1个月左右的养殖,平均体重可由50g/尾增重至120g/尾以上,成活率可达99%以上。
进一步优化上述养殖方法,上述步骤二中,选取的黄颡鱼鱼种为池塘养殖的鱼种,具体地,该黄颡鱼鱼种的池塘养殖方法包括:
当池塘内水温稳定在24℃以上时,将卵黄苗或开口苗投放入生物饵料充足的池塘;本实施例中,采用面积约5亩、条件良好、轮虫枝角类生物饵料充足的池塘,放养密度为15万尾/亩;
当鱼苗规格达1.3~1.7cm后,投喂甲鱼饲料;本实施例中,当鱼苗培育至约1.5cm时开始投喂甲鱼饲料,从放苗到鱼苗长至1.5cm长大概需10d左右;投喂甲鱼饲料的方法是加水揉成团状放入饵料台;
当鱼苗规格达2.5cm以上后,改投黄颡鱼0号料;
当鱼苗规格达夏花鱼规格时,拉网锻炼;从放苗到鱼苗生长至夏花鱼大概需20~30d的培育,鱼苗长至3cm左右;
当鱼苗规格达3.0cm后,将鱼苗分池养殖,放养密度为5~6万尾/亩;夏花鱼在各鱼池中继续养殖4~5个月,即达到47~55g/尾的鱼种规格。
从鱼苗下塘至鱼苗长至平均规格为50g/尾的养殖周期一般为5~6个月。
上述池塘养殖方法中,在喂食初期采用甲鱼饲料,可满足鱼苗所需的营养需求,鱼苗的食欲较高,鱼苗的吸收消化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鱼苗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本实施例中,所述甲鱼饲料采用如下的优选配方:该甲鱼饲料由以下甲鱼饲料原料组成:面粉20~30%、小麦10~15%、鱼骨粉12~16%、豆粕28~35%、棉粕5~8%、米糠6~8%、油脂1~2%、矿物质1~1.5%、维生素1~1.5%、氨基酸2~3%、蝗虫粉2~3%、螺旋藻粉1~2%、抗氧化剂0.1~0.2%、防霉剂0.1~0.15%。其中,各组分的含量为质量百分含量。面粉、小麦、鱼骨粉、豆粕、棉粕、米糠、油脂等提供丰富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等营养成分,保证鱼苗的基本营养需求;矿物质、维生素、蝗虫粉等可提供鱼苗所需的微量元素需求,提高鱼苗的健康度;氨基酸、蝗虫粉等可提高饲料的诱食性;螺旋藻粉可提高鱼苗的免疫能力及营养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鱼苗的健康度和成活率。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甲鱼饲料由以下甲鱼饲料原料组成:面粉23~28%、小麦12~15%、鱼骨粉13~15%、豆粕30~32%、棉粕6~8%、米糠6.5~7.5%、油脂1~2%、矿物质1.2~1.5%、维生素1.2~1.5%、氨基酸2.5~3%、蝗虫粉2~2.5%、螺旋藻粉1~2%、抗氧化剂0.15~0.2%、防霉剂0.15~0.15%。其中,各组分的含量为质量百分含量。
进一步优选地,各甲鱼饲料原料的组分含量配比需使所述甲鱼饲料中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44.0%,粗脂肪≥3.0%,粗纤维≤6.0%,粗灰分≤18.0%,赖氨酸≥2.3%,以保证黄颡鱼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
进一步优化上述黄颡鱼鱼种的池塘养殖方法,鱼苗刚开始驯食时,采用所述甲鱼饲料与诱食料掺混形成混合料使用,具体为:将所述诱食料与各所述甲鱼饲料原料混合形成混合料,加水揉成团状放入饵料台;
其中,所述诱食料由甜菜碱、大蒜素和参芪组成,所述甜菜碱占所述混合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8~1.2%,所述大蒜素占所述混合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0.8%,所述参芪占所述混合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1.0%。通过上述诱食料进一步提高甲鱼饲料的诱食性,促进鱼苗生长。
进一步优化上述黄颡鱼鱼种的池塘养殖方法,所述黄颡鱼0号料中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营养成分:粗蛋白质≥42.0%,粗脂肪≥3.0%,粗纤维≤8.0%,粗灰分≤18.5%,赖氨酸≥2.8%,以满足黄颡鱼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
另外,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之一,如图1,在养殖池循环水养殖过程中,优选为采用多个养殖池;上述步骤二中,选择鱼种分批依序进入各所述养殖池中,以进入同一所述养殖池的相邻两批鱼种之间的间隔时间为一个供养周期,所述供养周期不少于一个批次的鱼种的养殖时间。如图1,采用四组养殖池,依照顺序每隔7~8天选取一批鱼种进入一组养殖池内养殖,即第一批鱼种检疫消毒后进入第一组养殖池,隔7~8天再选第二批鱼种检疫消毒后进入第二组养殖池,依此类推,实现阶梯式的批次养殖。通过上述方法,可保证本发明养殖的黄颡鱼实现阶梯式上市,可实现全年稳定生产销售,经济效益显著。为提高养殖池的使用效率,优选为上述的供养周期与一个批次的鱼种的养殖时间相同,一个养殖池中,上一供养周期内的一个批次的鱼种养殖完成后,正好下一个供养周期内的相应批次的鱼种可以投入该养殖池中进行养殖;以图1中的养殖情况为例,第一批鱼种进入第一组养殖池中后,养殖一个月上市时,正好第五批鱼种可进入该第一组养殖池中。
对于进入同一个养殖池的相邻两批鱼种(例如上述图1中的第一批和第五批),上一批鱼种上市销售后,该养殖池视具体情况是否需要消毒清洗干净。如果水质较好、池壁干净、排污管清洁,可直接选择下一批鱼种检疫消毒后进养殖池进行养殖;反之,把养殖池的水排干净,进行消毒清洗后再养殖下一批鱼种。养殖池可循环利用,从而提高养殖池和循环水系统的利用率。
第一批商品鱼上市前,拍照观察商品鱼的体型、体色,随机抽样5~10尾商品鱼检测体长、体重、脂肪系数,抽样检测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磺胺类、氯霉素、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等无公害指标和土味素等风味指标,与池塘养殖商品鱼进行比较,指标合格后方可销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