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川乌、黄精、重楼,进入十二月中旬,各类中药材的叶片已经枯萎,静待收获。

12月13日,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来到位于盘州市普古乡境内的盘州百味谷中药材产业园区。园区计划投资2亿元,规划种植面积3万亩。其中,核心种植区一万亩,辐射区2万亩。

目前,园区采用“合作社+公司”的方式,累计投资1800万元,引导556户农户以1715亩土地入股、71户贫困户用“特惠贷”资金355万元参股,按照“高套矮、长套短”的思路,采用“林+药”、“药+药”的立体生态模式,共同建设元宝枫及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2715亩。

价值不菲的中药材--重楼.jpg

园区核心区所在村寨——普古乡坪坝村主任孔令江,拿着一块黑黑的、外形类似于红薯的东西告诉记者:“你看到的这个外形其貌不扬的,名叫重楼,是一种生长周期长、经济价值高的中药材。一般需要8至10年的生长期,市场价格每吨大概140万。”

据了解,产业园区的400多亩川乌、700余亩丹参已经以订单的形式被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山东一家中药材公司预订,预计今年的产值将达到100余万元。

同行的普古乡副书记谢承瑾对记者说:“获得的收益,65%分给出资的盘州市旅文投公司,25%分给入股的百姓,5%分给合作社,剩下的纳入村集体积累。”

将采摘下来的蔬菜装车.jpg

另一头,勒米村的百姓们,整忙着将新鲜的大白菜从田间地头运往各式各样的餐桌。

“从今年7月开始一直到国庆节前,都是通过从重庆、深圳、广州接订单的方式,有针对性地种植大白菜、莴笋、西红柿之类的蔬菜,因为订单量小,所以种植规模也相应较小。国庆节后,我们做了一些改变”,普古乡勒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官富说道。

他口中的改变,是指将原本的“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变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

“有了盘州慧农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入,我们的蔬菜种植不论是在订单、资金投入、种植面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目前,勒米村一共种植了100余亩蔬菜,修建了7个、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

勒米村的蔬菜种植基地上,村民正在采摘新鲜白菜.jpg

“每天最多的时候,有1000多人在地里,每人的工资在60至240元不等。”

从蔬菜种植基地中出来,陈官富给记者简单的算了一笔帐:产生收益后,公司、合作社采取7:3的比例分红,入股合作社的贫困户将获得这30%中5%的分红;申请了“特惠贷”的农户,年终将获得3000元的保底分红。

贵报传媒全媒体记者 黄瑶

编辑 邹晨莹

编审 肖慧

QQ图片20171213161908.png

今贵州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能转载!具体转载事宜请联系贵州日报新媒体中心(0851-86626678).jpg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