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粮食工程经验交流材料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

优质粮食工程经验交流材料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

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优质粮食工程经验交流材料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

优质粮食工程经验交流材料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

优质粮食工程经验交流材料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

见习记者 钟秋月

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文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出重要部署,旨在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作为国资委直属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下设的二级全资控股公司,中能民生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能民生”)发挥国企资源优势以及平台思维,形成了以数字农业种植养殖、进出口贸易、教育培训、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运营为主的经营模式,促进了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多年来为粮食安全工作不断贡献力量。2023年,中能民生成为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单位。

坚持生态文明为首

——齐抓共管守“良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实现粮食安全,耕地必须健康。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提高种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能民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念之首,公司上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耕地保护工作重要论述,系统、完整、准确理解和把握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实践要求,切实强化耕地保护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认识,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伟大实践中来。

始终坚持耕地绿色发展的理念,中能民生将合理开发和严格保护相结合。在耕地开发方面,依托大量资料和数据,对盐碱地土壤特性开展深入分析研究,充分挖掘盐碱地利用潜力;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推动耕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分和安全利用,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撑,从而保障粮食品质。

在耕地生态保护方面,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逐步由单要素、低层次、重生产的传统土地整治,向生态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综合整治转变,以提升各类耕地生态服务能力,改善土地生态环境,逐步打造“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永久基本农田。

孵化数字农业种植

——科产融合育“良种”

初春已至,气温回暖。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广袤的农田里,呈现出一派绿浪翻腾、禾苗茁壮的景象。农户们正在田间劳作播种,撒下的每一粒种子,都蕴含着希望与收获……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粮食问题,归根结底是技术问题,科技创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出路。

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芯片”,种子是农业科技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

为加快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种子“芯片”问题,中能民生整合科研机构、企业等科研力量,与航天神舟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和华润生命科学集团合资设立,以下简称“航天神舟生物”)紧密合作,进行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种植推广。

中能民生与航天神舟生物研发团队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强协同创新,培育了一批高质、高产、高效的种子资源。其共同研发的航天大豆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目前已经审定的品种完全可以满足盐碱地等规模化种植的需要,逐步改变了大豆依赖进口和国外对我国大豆种植“卡脖子”局面,实现了种子关键核心技术不受制于人,将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通过植物空间诱变实验、地面选育,中能民生与航天神舟生物成功研制了优质固碳植物太空芦竹。新品种太空芦竹一次种植可以采收10年,第三年便进入旺产。作为一种优质的生物质能源植物,太空芦竹可用于土壤改良,真正地实现了将“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相结合。

经过航天搭载选育、空间诱变改良后的太空芦竹具有产量高、分布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燃烧值高等优势,其亩产在7吨—10吨鲜料,脱水处理后能有4吨左右的产量,每公斤燃烧值在3000大卡—4600大卡。一部分太空芦竹可以替代燃煤,从而减少煤炭使用量,达到节能、降碳、减排的综合目的,实现了生产与生态相并行。

值得一提的是,创新培育良种不光促进了粮食生产,也间接地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益和肉类品质。

与一般的普通(籽粒)玉米相比,中能民生与航天神舟生物所研发的饲料玉米具有生物产量高、高蛋白、纤维品质好、持绿性好、干物质和水分含量适宜的特点,能够使用厌氧发酵的方法进行封闭青贮。

饲料玉米常被广泛作为畜牧业的饲料来源。目前,中能民生与首农集团、航天大豆蒙牛集团、现代牧业等集团建立了青贮玉米订单农业种植、肉牛奶牛饲料供给、肉牛饲养屠宰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合作,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畜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得到了提升。

开发储运管理平台

——智能化包材“管好粮”

一桶桶大型油罐整齐排列,正在依次接受登记和检验,偌大的厂区内却鲜见管理人员的身影。一辆辆运油车纷纷向仓库驶去,这些即将入库的食用油如何在无人环境下实现精准化管理呢?

作为中能民生的子公司,中商绿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商绿通”)开发了“绿通食用油供应链管理平台”,通过远程控制智能食用油罐闭环交割网络打造智能数字储油罐,在上游厂家、分装厂和贸易商、商用终端分别建立了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食用油储存运输模式,保证了食用油流通的质量安全和精准管理。

作为以物联网技术赋能食用油供应链的服务平台,“绿通食用油供应链管理平台”具有数据传输、精准计量、远程控制、实时监控等强大的多模块应用功能。罐内所分布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食用油变化,根据趋势进程生成数据分析。供需双方随时可以从线上了解油量、油温情况以便及时加油,保障了油品的安全和新鲜,“看得见、管得住”。

我国粮食全链条损失率达8%,其中储存和运输环节最为突出,约占33%。作为粮食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用科技手段储好粮、管好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中商绿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油脂专家汪键表示,智能数字储油罐在确保储运安全的同时,也大幅度地降低了油脂的包装及管理成本,一举多得。

“绿通食用油供应链管理平台”不光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准,所带来的节约增效也尤为突出,其向商用终端提供智能千升罐作为食用油存储环境,并提供1000升超大型包装油以降低包材和物流,为食用油行业节省了8%的成本。

截至2020年6月,中商绿通与中粮集团、中储粮集团、京粮集团、益海嘉里等24个合作方达成合作关系,京津冀地区已经基本实现智能化千升罐覆盖,铺设超过150个有效大罐,食用油储运由“安全存储”向“绿色优储”迈进。

扩大境外合作渠道

——“一带一路”制“良策”

1月18日上午,一场隆重的签约仪式在北京市东城区天坛东路举行。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水利、农业和加工业部与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就共同创建农业畜牧业联合食品实验室,开展农业畜牧业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进出口合作签署农业谅解备忘录。

“中吉两国此前已经有很多项目落地了,包括中吉乌铁路项目等。”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政府办公厅农产工业综合体和环境司司长Almaz Zheenaliev表示,“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提高粮食产量是两国共同的需求。我们在农业资源、技术、资金等多方面存在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的互补基础。我相信当下共建农业类项目会促进两国农业经济发展。”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水利、农业和加工业部副部长Mail Aliaskarov表示,2023年,吉尔吉斯斯坦对华出口农产品数量占出口总比超过70%。“本次到中国,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农产品中国化。作为山地国家,我们的生态环境是适合农产品生产的,所生产的牦牛类产品会优先向中国出口。”他说。

商业网点建设开发中心主任张强表示,将充分利用自身管理团队、资金、技术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范围内展开工作,积极引入中国现代化农业生产加工技术,将“良种”“良技”“良机”带入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并协助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水利、农业和加工业部在中国内地进行招商引资作用。

“一带一路”合作正改变着全球粮食供应格局。作为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和发力点,粮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粮农合作机制,开展粮农投资,参与全球粮食资源配置,促进粮食物流互联互通,加强贸易往来,推动技术交流,中能民生为提高全球粮食安全水平、改善全球营养状况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只有30%,“油瓶子”的稳定供应事关粮油安全。除了经营大宗进出口贸易业务,中能民生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速粮油“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

面向国外,中能民生目前已与欧盟及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和非洲等地的大型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涉及产品包括散装及各种包装规格的非转基因和转基因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花生油以及其他品种的食用油及其他相关农副产品,向国内提供稳定的菜籽油、菜油、胡麻、芝麻等食用油及油料作物和农副产品保障供应。

国内正在实施提高油脂自给率战略,食用油在供应端呈现多元化态势,米糠油、玉米油、葵花油、茶籽油、橄榄油、藻油及微生物油脂等品种不断涌现。面向国内,中能民生与中牧集团、京粮集团、益海嘉里等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合作,加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共同提高油脂自给率。

依托农贸农批基础

——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板。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生活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同四川北川石椅村干部群众及当地游客交流时说道。

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文旅融合正成为新时代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中能民生通过丰富的粮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运营经验,搭建“创新型农业产业园”“农村电商示范基地”“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了集农产展品产销、农村电商、科技服务、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新模式。

创新农产品衍生服务。中能民生融入地理优势、文化底蕴等因素,塑造一批数字藏品IP,打造以农产品为主题的美食节、文化赶集盛会、农作物展销会,实现了农业科技文化形象提升。

扩大农产品品牌效应。中能民生扶持引进特色农产品,形成部分特色品牌;依托自身平台广大的优势,搭建农产品物流销售渠道,实现了农业品牌影响力提升,其转化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带动了乡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加快数字科技服务发展。中能民生参与“5G+农业物流园”建设,加快了粮食物流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打造“农村电商示范基地”构建新型农产品经营体系,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实现了农贸批发提升、农业产业提升。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市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所提出的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中能民生以协助自主创业、技术教育培训等方式吸引了农民的踊跃参与,实现了农民就业提升,让广大农民在乡村生态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不仅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思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3年,我国已连续迎来二十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节节攀升。从2004年全年粮食产量9389亿斤,增长至近1.4万亿斤,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连续二十年的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中能民生将继续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资源优势、平台思维、国企担当,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走好粮食安全保障之路,实现绿色粮食高质量发展。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