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12月28日,渝北区花园小学举行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七彩花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结题评审暨成果报告现场会。
花园小学“七彩花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课后服务活动展示会。
同学们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出琳琅满目的手工制品。
歌舞表演、经典诵读、科学小实验、插花茶艺、泥塑折纸、武术足球……展示会现场,以“七彩花蕾 朵朵绽放”为主题的课后服务活动集中展示了花园小学歌舞园、诵读园、运动园、书画园、手工园、生活园、科学园“七彩花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内容,参会人员依次进行观摩。
据了解,自2018年5月启动以来,由渝北区花园小学校长陈小兵主持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七彩花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历时三年探索实践,完成了研究任务。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七彩花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成果鉴定会现场。
结题现场会上,课题负责人、渝北区花园小学校长陈小兵作课题研究报告指出,该课题立足于“花文化”社区资源和学校文化特色,开展“七彩花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研究,采取了基于历史思维的文献研究、基于证据思维的调查研究、基于校本思维的行动研究、基于范式思维的建模研究和基于实践思维的经验总结等方法。
手工园,一张张彩纸在学生们的手中变成了一朵朵美丽的折纸花。
经过探索实践,学校最终确立了全纳教育、全人素养、全景资源、全程育人、全面评价“五全”课程观,设计了至善、至真、至美、至雅“四至花儿”素养模型,研制了以“诵读花园”“科学花园”“歌舞花园”“巧手花园”“运动花园”“书画花园”“生活花园”为内容的“七彩花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纲要。
陈小兵介绍,该课题提炼了基于“诵读花园”的“三学”教学模式、基于“科学花园”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基于“歌舞花园”的“五操习”教学模式、基于“巧手花园”的“五学”教学模式、基于“运动花园”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基于“书画花园”的“五美”教学模式、基于“生活花园”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概括了主题确定、活动策划、活动实施、成果交流“四课型”指导策略,按照三维素养结构、三级素养水平、四元评价主体的思路建立了“三维三级四体”评价体系。
现场书法展示。
课题主研人员张永锋作课题工作报告,就研究的过程及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成果出版与发表情况、成果的实践情况、课题经费执行情况五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学生进行科学小实验,体验感受科技的魅力。
目前,学校与云南大学建立教研联盟,建成了“花卉博物馆”;彰显了“花文化”办学特色,助推了学校特色发展,被评为重庆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构建‘花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产生了辐射示范影响。
学生绘画作品展示。
活动现场展出的绘画、手工品、卵石画等各式各样的学生作品。
在专家组质疑与答辩环节,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市教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刘雅林,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研究员朱桂琴教授,渝北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研究员陈治国,市教科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研究员曹雷,渝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科所所长、研究员曾亚琼等组成的结题评审专家组依次进行现场点评、提问。
经过专家组查阅研究资料,并讨论形成结题评审意见,专家组组长刘雅林宣读结题评审意见认为,花园小学的“花文化”课程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校本化、特色化实施有引领示范作用,予以结题。
渝北区教委二级调研员熊德宪指出,学校要坚持教育改革创新,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见实效,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市教科院副院长刘雅林强调,基础教育领域的课题不是写出来的,而是通过扎扎实实开展探索和研究做出来的,具体实施中要防止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而花园小学是不多见的落实在做上,且做得出色的好学校。他进一步指出,要把全方位育人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终极目标,作为一所学校和一名老师的终极使命。
“课题虽然结题了,但学校走向了一个新的起点,面临新的挑战。”课题组负责人陈小兵作表态发言,表示将进一步按照专家提出的建议,深化拓展课题成果,特别是在当前“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研究成果,深化“为了每一朵花蕾的绽放”这一办学理念,积极践行“七彩教育”的办学主张,让“七彩花园”更加多彩又绚丽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