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猪(Jinhuapig)因原产于浙江省金华市而得名,根据体型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类,也分别称为I、Ⅱ、Ⅲ系。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金华猪原产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县(现为东阳市)画水、湖溪,义乌县(现为义乌市)义亭、上溪、东河,金华县(现为婺城区和金东区)的孝顺、澧浦、曹宅等地。现主要分布于东阳市画水、南市,义乌市上溪,兰溪市梅江,永康市石柱、前仓,浦江县岩头、郑宅,婺城区新狮、沙畈,金东区孝顺、多湖、澧浦和苏孟乡。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金华市位于浙江中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干湿两季明显,夏季高温,冬季寒潮,梅雨伏旱显著,年平均气温17.3℃,无霜期长、平均265天,年降水量1424mm,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3%。主要河流属于钱塘江水系,有金华江、武义江、义乌江等。农作物有水稻、麦类、豆类和薯类等。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根据金华县古方出土的西晋(265—317)陶猪和陶猪圈文物考证,早在1600多年前,金华、衢州一带养猪已相当发达。这是由于当地人多地少、劳力充裕、土地贫瘠,农民需要养猪积肥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加之当地生态条件好,饲料资源丰富,为发展金华猪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产区养猪数量逐渐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出现鲜肉自销有余,由于产区山丘连绵、交通不便,远销十分困难,迫使农民寻找加工腌制猪肉、猪腿,以便贮存和远销外地的新途径。火腿加工业的兴起,推动了猪种改良,逐步形成体型大小适中、皮薄骨细、后肢稍高、肉质细嫩、肥瘦适度、肉质优良的金华猪。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据2007年调查,存栏金华猪1.1万头,其中公猪75头、能繁母猪4112头。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1980年6月调查,金华市存栏金华猪母猪6.7万多头、公猪436头,近15~20年来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

1. 外貌特征 金华猪的毛色以中间白、两头黑为基本特征,头颈部和臀尾部为黑皮、黑毛,胸腹部和四肢为白皮、白毛,在黑白相交处有明显的黑皮白毛的“晕”带;鬃毛较粗,多数斜竖,少数平伏;肤色为两头黑、中间白。体型中等偏小,头小颈短,额部皱纹多少不等,耳中等大、下垂或前倾[]。背平直或微凹,腹大微下垂,臀部多倾斜;四肢偏细、直立,有正常和卧系两种,肢势正常或外展;皮薄、毛疏、骨细;乳头多为7~8对,乳房发育良好,乳头结实而有弹性。金华猪头型有两种;一种为“寿字头”,额部皱纹多且深;一种为“老鼠头”,额部皱纹少,嘴筒平直且狭长。金华猪母猪背腰平直或微凹,腹部略下垂,尻斜,尾根偏低。公猪背腰平直,腹部也平直,尻斜,尾根比母猪的略高一些。小型的金华猪四肢细而高,大型的金华猪四肢粗壮稍短。公猪尾长39.18cm,母猪尾长34.10cm。肋骨数14对。金华猪生长到一定年龄会出现獠牙。

2.体重和体尺 2006年对金华猪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测量,与《中国猪品种志》记载的1980年农村成年公、母猪的数据比较,体重和体尺均有增加(表1)。

(二)生产性能

1. 繁殖性能 金华猪具有早熟、母性好、产仔率高等特点。据1980年调查,公猪43~67日龄、母猪88~124日龄性成熟,公猪75日龄、母猪206日龄配种。母猪发情周期21天,妊娠期114天。

据2006年对20头金华母猪调查,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1.7±0.73)头,窝产活仔数(10.85±0.64)头,初生窝重(7.54±0.34)kg,初生个体重(707±16.34)g。母猪泌乳力32.3kg,30日龄断奶个体重6.66kg,断奶仔猪成活数9.51头,仔猪成活率87.65%。与《中国猪品种志》(1986)记载母猪三胎及三胎以上(270窝)窝产仔数13.78头相比,窝产仔数有所下降。

1

2.育肥性能 2007年金华种猪场对48头金华猪进行育肥性能测定,6月龄平均体重达(48.92±1.15)kg。据《中国金华猪》记载,在中等营养水平下,90头育肥猪日增重410g。2006年对20头金华猪肥猪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与《中国猪品种志》(1986)记载的数据比较,40头育肥猪,宰前活重67.17kg,屠宰率71.71%,瘦肉率43.36%,瘦肉率有所增加。

经对肉质性状进行测定,眼肌pH6.07,胴体斜长(64.05±0.44)cm,肉色L值47.50、a值6.24、b值5.73,没有出现PSE肉和DFD肉,肉质优良。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20世纪30年代后,金华猪的改良提高工作受到我国养猪科技工作者的重视,1935年彭起、梁达新提出第一个“金华猪外形鉴定标准”。1951年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水利部和浙江省农业厅共同组织了64位专家、教授和学生进行了45天的金华猪资源和生产性能调查。1953年建立了金华猪种猪场(现为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金华猪分场),1963—1965年浙江省农业厅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在金华猪种猪场开展了提纯复壮和选育提高工作,组建了选育核心群,提出了一套外形和生产性能相结合的综合评分选种标准,金华猪1975年在浙江省、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金华猪育种协作组。1979年以后在浙江农业大学主持下,金华猪种猪场、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东阳县良种场同时开展金华猪I、Ⅱ、Ⅲ三个品系的选育工作,使金华猪的各项性能又有了较大提高。1980年以后浙江省农业厅、科技厅加强了金华猪保种及其种质特性研究的投入。金华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我国1981年发布了《金华猪》国家标准(GB2417—1981),2008年发布了修订的《金华猪》国家标准(GB2419—2008)。

五、品种评价

金华猪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是适于腌制优质火腿的宝贵猪种资源。今后应在保种的基础上,开展以金华猪为母本的各种杂交试验,筛选新的经济杂交组合,以生产高产优质的鲜猪肉投放市场,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猪肉的需求。发挥金华猪肉质好的优势,做大做强以金华猪肉为原料的火腿等系列食品的加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