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两级的筛选,最后进入我们长期收藏的,不应当只是一个网页或是一篇文章,而是经过我们批注、记录,灌入自己思想的个人知识柜。使用柜子作为类比,是因为柜子相比仓库而言更小,却也更精华。

Notion

Notion 很适合做这种 「知识柜子」的工作,作为近年来的爆款笔记应用,少数派中的精品文章已经很多了,我也就不再班门弄斧,只说一下我的方法。

对于整个网页,使用官方的 Notion WebClipper 插件。

对于部分网页,利用简悦,先选中想要收藏的内容,右键生成简悦稍后读,再使用快捷键收录到 Notion。可参考开发者 Kenshin 的教程: 使用简悦增强你的 Notion 使用体验

存入笔记应用也是为了更方便的做标注、添加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一步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这里想引用少数派作者 进击的徐冰冰 在文章中的一段话:

收藏原本是一种很好的行为,但我们需要将这些东西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或者能够真正帮助到自己,否则,我们点击一下收藏的行为,就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慎重对待自己的收藏夹。

真正理解并能产生自己思考的才能算作知识,这也是设立知识柜子的意义。

主动减少便利性

上文中对于网页中的部分内容,我需要先右键选中内容,再生成稍后读,再用快捷键收藏到 Notion ,是不是有些麻烦了?

在效率至上的时代,为什么还要在收藏这件事上开倒车,减少便利性?答案是:严谨并克制。笔者是民航从业人员,作为一个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牺牲一些便利性,换取更严谨的流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最开始接触网络收藏夹时,仅仅是为了给浏览器瘦身,也可以作为知识柜子。但收藏这个动作太方便,也没有了整理浏览器收藏的压力,导致我 Pinbox 中的内容日渐庞大,变成了更大的资料仓库,从而丢失了知识柜子的属性,直到我引入了第三个层级(都是血泪史)。

我们对于 「一键收藏」 要非常克制。如果不经过严谨的筛选,那最后很有可能 Notion 就会沦为另一个臃肿的收藏夹。这也是对于完整网页我选择 Web Clipper 而不是 Save to Notion 插件的原因,每次收藏后再进入 Notion 添加标签和标注等操作、主动减少一点便利性,换取更理性的选择,避免掉入 「效率陷阱」。

整理

无论什么样的体系都是需要按时整理的,经过了三级分类,整理的频率也可以有所降低。

浏览器收藏夹作为书包,按时清除不再需要的链接,或者存入 Pinbox 。类比为从书包取出,放入资料仓库。尽量将浏览器收藏夹中的内容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数量内。

Pinbox 作为资料仓库,使用文件夹和标签进行管理,即使忘记也可以在使用搜索引擎再次搜索相关内容时,通过关联收藏功能获得提醒。所以我的资料仓库几乎不需要整理和记忆,只要在转移到仓库时选好文件夹和标签就可以了。

Notion 作为知识柜子,能进入其中的已是可以反复阅读的精华。我们需要的操作也只有添加、修改笔记,和已有的数据库作关联等。

这样我需要按时整理的其实也只有浏览器收藏夹,极大的降低了整理的压力。(回想起最开始无数次疯狂收藏→尝试整理→自暴自弃的循环)

总结

无论是在浏览器,还是手机 App 中 ,「收藏」 已经脱离了收藏的字面意思,变成了涵盖 「收藏」、「稍后读」、「稍后不读」、「可能有用」 等多种意义的功能,在 All-in-One 思维主导应用开发的时代,如果我们不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将内容分类,那么无论是网络收藏夹还是笔记应用,都只会变成臃肿的浏览器收藏夹替身。本文只是我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出的一套方法,也许并不是最科学、最效率的,但一定要适合自己。目标只有一个,降低整理压力,减少记忆成本,并将精华的信息转化为知识。也欢迎大家讨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