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脱贫攻坚又一年。

2019年,是国家设立扶贫日的第六个年头,也是山西省平顺县的脱贫摘帽之年。回望过去,平顺县脱贫攻坚的历史实践精准有力、生动鲜活;展望未来,平顺县实现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渐行渐近、令人期待。

2014年以来,平顺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市总体部署,按照建设“一地两区”、打造“三宜”美丽平顺的工作方略,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弘扬纪兰精神,坚持精准脱贫,上下一心、尽锐出战,全县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18 年底,全县共退出贫困村205 个、脱贫4410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8% ,脱贫村集体经济全部“破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6848 元,贫困户“两不愁”基本解决,“三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劳模文化与现代旅游的结合

党旗领航 干群合力“拔穷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抓党建促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经验。

平顺县各级党组织将党建“主业”与扶贫“主责”相统一,充分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三级书记”抓扶贫,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坚如磐石,凝聚起了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抓主体责任,提升落实力。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要求,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同任“组长”,对抓党建促脱贫、资金整合使用与管理、产业布局与发展、扶贫机制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等脱贫攻坚中的重大问题,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脱贫攻坚专题会议,进行集体研究讨论、具体研究解决。特别是5 月份以来,实行周例会制度,一周一个主题,分块面、按系统研判解决问题,帮助乡镇和县直部门消除工作障碍。“三级书记”主动开展遍访活动,特别是县委书记在走遍全县所有行政村的基础上,从2018 年6 月开始,又重新走访贫困村131 个,实地调研指导乡村两级脱贫攻坚工作,全面掌握脱贫攻坚情况。

抓队伍建设,提升战斗力。建立“一部四区”组织体系,“一部”即脱贫攻坚总指挥部,下设9 个专项指挥部;“四区”即把全县按照地缘关系,划分为四个战区,分别由县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担任战区总指挥,形成了分区作战、协调推动、综合推进的齐抓共管格局。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选派244 名优秀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9 名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配齐配强了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两委”班子。2016 年以来,全县共从脱贫一线择优提拔干部338 名,占提拔重用总数的92% 。

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全部党员至少结对帮扶1 户贫困户。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开办“农民夜校”、文明实践讲习所等,党员带头讲党课,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开展感恩教育,党员带头脱贫致富,带动群众在脱贫攻坚中争当“脱贫模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志气、增强主动脱贫意识,在全县凝聚起了党群合力、勠力同心的强大脱贫力量。

抓基层基础,提升保障力。按照乡镇60 万元、村级组织10 万元运转经费和社区12 万元的标准划拨,加大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每村每年党建工作经费不少于1 万元,确保工作正常开展。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发展生态农业、村企合作共建、依托品牌资源、活用电商平台、抱团发展产业等方式,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持续发展能力。采取“岗位报酬+ 生活补贴+ 定额补助+ 年终奖金”的模式,结构化薪酬管理现任村“两委”主干。持续开展争创“红旗党支部”,荣获“红旗党支部书记”称号的年收入在4 万元左右,有效激发村“两委”主干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抓帮扶管理,提升帮扶成效。制定了《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和《驻村第一书记考核方案》,出台了述职评议、调整召回等12 项制度,从严管理252 支驻村工作队、801 名队员、243 名第一书记。各级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认真执行“两包三到”精准帮扶联动机制,切实开展驻村帮扶“六大行动”,在发展脱贫产业、补齐民生短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6 年以来,先后受中央和省市县委表彰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共计400 人。

产业发展 打出脱贫“组合拳”

平顺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传统农业和脱贫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了“以三大产业为主导、‘十小’产业为支撑、特色产业为补充”的脱贫产业体系,脱贫产业基本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

全域化发展旅游产业。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和“旅游+ ”行动计划,打出了发展全域旅游“组合拳”,促进了旅游产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

王家庄村乡村旅游火爆

编制完成《平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出台《平顺县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和《平顺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发力核心景区建设,建成3 个4A 级景区、1 个国家地质公园,通天峡、神龙湾等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依托核心景区的影响力,乡村旅游方兴未艾,82 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7 个村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岳家寨、西井山、王家庄园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迎来各方游客;发展农家乐和农家旅社387 家、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和旅游纪念品开发企业18 家、固定旅游购物摊点236 个,一个集“峡谷观光、自驾探险、古建文化、乡风民俗、康养度假、红色经典”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初见雏形,顺利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初审验收。截至目前,全县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共12500 余户、46000 余人,其中贫困人口2200 余户、6300 余人,人均年增收5800 元左右,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推动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

全链条发展中药材产业。以创建道地中药材产业园为载体,坚持标准化选育、科学化种植、规模化仓储、多元化加工、网络化购销“五化同步”,研究制订了《“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引进振东、正来等国内知名中药材企业,初步实现选育、种植、仓储、加工、购销全链条、本土化发展。

青羊镇车厢沟中药材示范基地

平顺规划建设了四个中药材产业园区和七个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成1000 余亩多品种试验基地、8 万平方米仓储基地和可追溯系统,推广绿色高效种植技术26 项,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6.63 万亩,发展中药材村233 个、种植加工销售企业14 家、专业合作社174 家,总产值3.38 亿元,带动3.5 万贫困人口年人均药材收入3700 余元。

平顺在延伸中药材产业链上迈上了更广阔的区域,“中医药+ 旅游”等重点项目开始实施,生产潞党参口服液、复方灵芝健脑胶囊、党参脯、连翘茶等深加工产品4 大类26 个品种,注册正来、上党等商标37 个,成为首批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县。

全方位发展新能源产业。按照全省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要求,平顺县借助局部地形和高山风能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风电、光伏发电。

西沟村“农光互补”光伏电站

国批1.935 兆瓦村级光伏电站、0.716 兆瓦户用屋顶光伏、“十三五”第一批33.14 兆瓦村级电站、村级屋顶存量电站1.9138 兆瓦全部并网发电,大唐两期79.5 兆瓦风电项目、漳泽电力一期30 兆瓦和潞安集团30 兆瓦光伏项目、250 兆瓦“国家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项目相继并网发电,全县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479.3796MW 。

新能源产业在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开辟了一条新的扶贫渠道,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照亮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路。

旱地西红柿示范基地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县域不同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产业优势,积极引导、大力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特色产业。出台《平顺县支持贫困户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全方位落实产业奖补政策,2018 年,共发放种植养殖业奖补资金880.2 万元,增强了广大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沿漳河两岸的石城、阳高、北耽车3 个乡镇和虹梯关、中五井部分村,发展花椒、核桃等干果经济林产业,种植面积达到6 万余亩,年均产量350 万斤,总产值1.4 亿元,年人均收入4600 余元;西部台地北社、苗庄2 个乡镇,发展西红柿、豆角、线椒等旱地蔬菜,种植面积达1.1 万亩,年人均增收3000 元以上。东南山区杏城、龙溪、东寺头3 个乡镇,大力发展马铃薯和沙棘,新引进沙棘生加工企业曦盛源公司,发展马铃薯重点合作社13 个,种植马铃薯1.2 万余亩、沙棘6 万亩,总产值达5000 万元。

岳家寨村悬崖居农家乐

多渠道发展“十小”产业。在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对现有扶贫产业覆盖不到位或作用发挥不充分的贫困户,结合贫困村资源禀赋和贫困户自身条件,积极支持有意愿的贫困户发展一些技术门槛低、资金投入少、贫困群众容易接受的“十小”产业,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2018 年,全县共发展小种植13154.1 亩、小果园12708.7 亩、小养殖122429 头(只)、小作坊44 个、小电商8 个、小光伏355 户、小门店54 个、小客栈194 个、小物流45 个、小工匠300 余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平顺县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于8 月16 日正式发布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平顺农谷”,与“党参、连翘、花椒”等农产品品牌共同组成“母子”品牌体系,实现农产品从产品时代向品牌时代的跨越升级。

民生改善 众志成城“摘穷帽”

聚焦精准,坚持靶向施策,平顺县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将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转化成为群众的获得感。

健康扶贫“应保尽保”。以“健康平顺”建设为统领,制定出台了《平顺县健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健康扶贫“双签约”活动的通知》等10 多个文件,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原则,为所有贫困人口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认真开展“双签约”服务,共签约8516户。先后投入1224万元,建成标准化卫生室279 个,按要求配齐配全了32 种基本设备和16类186种常用药品。县域内医疗机构设立“一站式”结算平台,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率达到100% 。全面实施“三保险、三救助”政策,大力推进重大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治,持续开展建档立卡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测、“三减三健”、减盐防控高血压行动等工作,全方位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不断减少。截至8 月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住院8438 人次,总费用5423.17 万元,报销4417.01 万元,占总费用的81.44% ;慢性病补偿38281 人次,特殊慢性病补偿3323 人次,报销1610.41 万元,最大程度降低了贫困人口的医疗支出。

教育扶贫阻断传递。认真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共投入资金1191.5 万元,资助贫困生14513 人次,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全覆盖;实施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发放助学贷款1216.45 万元,为166 名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发放交通补助共1.8万元;“雨露计划”共资助4455 人次,发放资助金1038.2 万元;本科生资助627 人,发放资助金313.5万元。同时,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共发放营养餐补助资金1058 万元,保障学生营养均衡、身体健康。投资1.18 亿元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工程,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于2018年11月13日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学龄前儿童和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因贫辍学现象发生。

西沟乡香菇大棚

生态扶贫百姓受益。全面实施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工程,深入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完成退耕任务1.71 万亩,每亩1500元,分3年补予退耕户,共涉及农户7729户,其中贫困户3578 户;完成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3.6万亩,涉及农户8240户,其中贫困户4234 户;制定出台了《平顺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和《平顺县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营造林管理办法(试行)》,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公益林护林员334 名、生态林护林员500 名、未成林护林员69 名,带动人均年增收5500元至9000元;优先安排88 家造林专业合作社领建造林工程,共吸纳1388 名贫困劳动力在参与造林绿化工程中实现增收,覆盖贫困人口达3900人。

兜底扶贫百姓“有底”。制定出台《平顺县关于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的实施意见》,2014年以来,农村低保标准连年提高,从2019年1月起,农村低保标准再次提高720元,达到4290元,及时完成了低保提标任务,实现“两线合一”。农村低保保障60468人次,医疗救助44849人次,临时救助2109人次,累计支出兜底保障资金1.7亿元。

金融扶贫多维发力。制定出台《平顺县“五位一体”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协调县农商、邮储和农业银行,引进中国银行长治分行、中信银行长治分行、晋商银行长治分行等8家银行,大力实施金融扶贫。2017 年1月至2019年8月,全县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2.4亿元,涉及12个乡镇4974户贫困户。

电商扶贫致富新路。以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积极依托电商平台,让中药材及农副产品乘着互联网的强劲东风,“飞”出大山,“飞”向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的贫困户搭乘“互联网+ ”快车踏上致富路。阿里巴巴集团将平顺作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通过“互联网+脱贫”的新模式,全力帮扶平顺脱贫增收。目前,全县建成1 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物流配送中心、12个乡镇服务站、75个村级服务站(点),发展平顺佰汇、良元商贸、君品农产品等15家规模电商企业和400多个电商、微商个体,带动2237户贫困户增收。开设县乡电商专题培训班、农民夜校等,累计培训2860余人次。成功举办两届电商扶贫义卖展会,借力淘宝直播、阿里巴巴2019脱贫攻坚和丰收节公益直播盛典,平顺党参、花椒芽菜、驴肉酱成为“网红产品”,累计销售金额达到250余万元。

中五井电商产业扶贫基地

就业扶贫激发动力。成功举办春季招聘劳务输出大会、建档立卡贫困户秋季专场招聘大会等大型活动8次,先后向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15地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共计5913人。制定出台《关于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实行交通补助的实施方案》,共为21725名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发放务工补贴881.97万元。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各类培训104次,累计培训10838人。同时,建成扶贫车间38个,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1000余人,特别是正式投产的太子龙建设的扶贫工厂,可解决周边乡村和县城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000余人就近就业。建成扶贫超市、爱心超市232个,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广泛开展“孝善敬老”文化节,传承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传统美德,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凝聚起了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正能量。

易地搬迁有家有业。平顺县瞄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自然村、特困群众、住房不安全户、留守老人等群体,进一步优化搬迁机制,出台易地搬迁和旧房腾退拆除复垦奖补政策,整合水电路网等多方资源,引导贫困群众向产业集聚区、中心集镇、公路沿线搬迁。

截至目前,全县70个安置点已全部竣工69个。集中安置4211户11455人、分散安置205户819人;整自然村搬迁267个。

与此同时,2016年- 2019年,全县完成危房改造4162户,超额完成144户,截至目前,已全部改造完工,验收工作已接近尾声,正在组织危改资金拨付。

乡村公路顺畅通达。近年来,平顺县对所有通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农村公路硬化里程达1437.7公里,以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创建示范县为契机,采取“城乡客运+ 客运班线+ 定制班线”模式,推动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共开通线路54 条,投放车辆144辆,实现了262个建制村“村村通客车”的目标,通达率达到100% 。

安全饮水浸润民心。2014年—2018年,全县分别实施饮水安全提升工程220 处,巩固提升224个村安全饮水质量,受益贫困人口37041人。2019年,投资4500万元,继续对156个行政村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安全供水的能力。今年全县262个村的水质均通过了第三方机构检验,水质合格。

电力通讯全网覆盖。2014年以来,供电公司累计投资5179万元,截至2018年底,全县262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村通动力电。2014年以来,联通、移动和电信实施完成了宽带光纤改造、宽带增容扩容和村通宽带电信普遍服务三个工程,到2018年底,全县262个行政村实现村通宽带网络全覆盖。

脱贫攻坚以来,从县领导到普通党员干部都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明晰责任分工真扶贫,拓宽路径抓脱贫,精准脱贫下实功、见实效,交出了一份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脱贫仍在路上,攻坚正在进行。2019年,脱贫摘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决定性胜利,一份历史答卷正在书写。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