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大家都在学习。现在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时代,大部分人都需要在各行各业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学习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

学习方法这个话题非常的大,它包含多种多样的内容。首先我们知道,学习有学校里的学习,有工作当中的学习,有工作之外的一些培训和自学,这些各种各样的学习形式都对应着不同的学习方法。要把学习方法这个问题讲透,其实在一篇文章当中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们今天就选取一个小的角度,针对学习材料的选择,从这么一个角度来谈一谈我工作以后的这几年对于学习方法的探索和感受。

这里所说的学习材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狭义理解的话,学习材料就是教材。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教材进行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注意方面。当然,如果我们在国家义务教育阶段,那么教材都是统一指定的。如果我们在大学阶段,那么教材是由各个学校来选择的。而我们毕业之后自学的话,或者说在工作当中学习的话,我们应该怎样挑选教材呢?这个可能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事情,因为我们以前的学习都是由别人来帮我们挑教材,我们自己不会去费心思考这个问题。一旦到毕业之后,我们开始进入自学或者说终身学习的这么一个阶段,学习什么样的教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首先我想说,对于教材的挑选要因人而异。这可能是个废话,不因人而异还能怎样呢?但是我想说的不是那种所谓的因材施教,或者说看你自己的喜好,这种大路货的一个观点。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想说的是,你实际的学习水平、认知能力、或者理解能力达到什么层次,要根据这个层次来挑选适合自己的教材,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校的学习,虽然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但是面对的教材都是一样的,这就造成有些人学得非常轻松,除了学习之外还能参加各种活动、参加各种组织、参加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等,看起来非常的嗨。另一方面,有些人学得就非常痛苦,除了教材之外还要看辅导书,还要做练习题,还要反复去搜索一些辅助性的材料。这样的人,可能就是因为学习材料超出他的能力,所以他学得非常痛苦。所以说,我们在学生时代的学习方式,可能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一个学习方式,因为它必须要做到统一,而做到统一就会牺牲我们的个性。我们在那个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个人能力和统一标准之间的差距,就会让我们的学习效率受到影响。

工作之后的学习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的特点,那就是你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科目和内容,基本上都是定死的。在小学、中学阶段,你学习的科目无非就是语文数学外语,还有理化生政史地,这几门都是规定好的,你没有办法选择。可能你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比如说你想学习踢足球,或者说你想学习心理学或者经济学,这些内容在中学是不涉及的,而这些内容可能对你人生的影响还会非常大。但是没办法,中学不设置这些课程,你就没办法去学习你最想学习的领域。工作之后就不一样,你可能会对非常多的内容感兴趣,你可能会对钓鱼感兴趣,可能会对插花感兴趣,各种各样的事情你都可以自学。那么这个时候选择很多,这可能是一件好事,也可能是一件坏事。好事就是我们可能学习起来会更加有劲儿,会感觉更有兴趣,坏事就是有些人可能会面临选择恐惧症,可能他选择的时候反而会不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如果规定好你该学什么,你可能还能学到一点东西。如果不规定你学什么,你可能迷失在知识的海洋当中。看起来什么都学了,可能什么也都学不会。

这对我们学习材料的选择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启示。我们既然有了工作之后的学习范围或者学习科目的自由度,那么我们就要利用好这个自由度,但是又不能被这个自由度所绑架,迷失在自由当中。所以我们学习材料的选择,既要有限制也要有自由,既要随意也不能太随意。

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们的学习资料的种类就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了。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网上的资料可以非常方便地搜索到,不仅仅是文字资料,也包括视频资料。不仅是书籍,还有文章微博,长的短的,音频、视频、文字等等,形式非常丰富。我们选择学习资料的时候,也不是说你想选什么选什么,你想选音频选音频,想选视频选视频,想看文字看文字。因为不同学习资料的内容深度,它是否适合学习,标准都是不一样的。你选择材料不能泥沙俱下,你不能说随便什么我都吸收,这样可能对学习效率反而会打一个折扣。所以,学习资料的形式非常多样的话,我们要从不同的形式当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料,这是学习方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首先就现在的学习资料非常常见的几种形式挨个说一下。首先是书,书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学习资料,因为我们从小就是在学习教材,在学习课本。书有它的好处,首先它方便携带,信息量非常大、非常密集,而且它关于一个主题挖掘得非常深。一本书就是关于一个话题或主题的深入探索和详细分析。你看完一本书,你收获的知识量是会非常大的。当然书也有它的坏处,也不算坏处吧,至少对于某些人来说它是一种比较困难的学习资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人看书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这就是说,因为书挖掘的深度比较深,而你的学习能力或者认知能力没有达到那个层次的话,你看完一本书所消耗的精力体力是非常大的。我们的学习,不可能看完一本书就完了,你还要看很多资料,要看很多书。如果看一本书就把你的体力都消耗完了的话,那你是没有办法深入学习的。所以,书有它好的方面,也有它不好的方面。

第二种比较常见的材料是文章。我们现在自媒体非常发达,我们每个人都关注了非常多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里面推送的文章,也都非常有意思,既有营养,看起来也非常有趣,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这是很好的东西。但是,文章也有它的缺陷,刚好和书是相反的。书对于一个话题挖掘的比较深,那么文章因为它比较短所以对一个话题挖掘的比较浅。如果你只看文章的话,只通过看文章来学习,你的学习方式就是一种碎片化的方式。这样一来,你可能会涉猎比较广泛,什么都知道一点,但是想要深入探讨,或者说想要把自己的观念观点表达出来的话,那么你光以文章作为自己学习的材料,可能就会有局限性了。

第三种比较常见的学习资料就是视频。视频有长视频有短视频,这里就统一说一下。视频对于一些喜欢依赖听觉和视觉的人,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视频也具有与文章类似的缺陷,就是它的知识量不是特别的大。它因为是口语表达出来的东西,要尽可能的简化,让人能够听懂,不可能把视频的文稿写得太深,太难懂。所以说这是视频的一个缺陷。视频的好处就是能够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能带来学习的趣味性。视频应该是所有的学习材料中,学习趣味性最强的一样东西。所以说,如果你喜欢依赖视频去学习的话,也是没问题的,因为它毕竟还是有一些营养的。尤其是一些比较严肃的视频,甚至本身它就是课堂录像,这样的视频用于学习知识,深度肯定是没问题的。尤其是有几十个小时、几百个小时的视频课程,如果你能全部看完的话,可能比看完一两本书的学习强度还要更大一些。这是说长视频,短视频当然就不一样了。短视频就类似于我们所说的文章或者微博,只有几分钟、几十分钟,甚至在抖音上只有几十秒钟的学习视频,这样知识就会非常碎片化了。

说完了这么多种学习资料,我们应该怎么选呢?我们逐个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学习资料,要给他们统一编排一个序列的话,那么我个人感觉,最容易学习的应该是视频,尤其是短视频。如果你对一个话题或者学科非常感兴趣,但是你之前的基础非常薄弱,比如说你想学习心理学,但是你完全不懂心理学,那么你就可以从视频尤其是短视频入手来学习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你可以关注一些比较有名的心理学博主、老师和意见领袖,从他们的视频当中,可以去打下一个知识基础。其次就是文章,文章的学习难度比视频要稍微大一些,因为文字毕竟比画面和声音更加抽象,我们要从文字当中进行学习的话,难度会稍微大一点。如果你觉得看视频太幼稚、太肤浅,那么恭喜你,你的学习能力可能比较强,你就可以直接跳到看文章的阶段,多关注一些心理学老师的公众号和一些心理学的自媒体,把他们的文章尽可能多看、多思考,最后我们就可以来到一个最高的层次,那就是看书。心理学的书,有通俗的,有深度的,有理论的,你可能先看通俗的心理学书籍会比较好,然后如果你看一本还觉得不够的话,你就可以连续地看多本关于某一个学科比如心理学的书籍。

上文说,随着自己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从容易的学习材料逐渐过渡到困难的学习材料,那么我提升的频率应该是怎样呢?我是不是说一个月看视频,下一个月看文章,再下一个月就可以看书了呢?通常来说不会这么快。因为我们的知识理解能力,是受长期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智商、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我们不可能非常快速就能够把自己一种长期的能力提升上来。所以我们关注一种学习资料的话要尽可能长久一点。那么我到什么时候就应该更换我的学习资料了呢?这里有一个非常主观的标准,那就是你觉得这个学习资料对你来说已经没用了,你觉得这种学习资料学不到什么新东西了,那么你就可以进入到下一关,跳到下一级,你就可以给自己的学习资料升级,从视频到文章、从文章到书籍,从简单的书籍到高深的书籍。这样,你对于一个学科的认知就会逐渐加深。

上文说从学习资料的形式,它是音频、文字还是视频,从这种方面进行选择的一个角度。还有另外一个选择的角度,那就是内容。我们怎样学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呢?我对很多事情都感到有兴趣,也都感到很困惑,那是不是都要去学呢?这个方面我个人感觉是你不要广泛撒网,尤其是在一开始的时候,你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或者学习能力有限的时候,最好是有目的的从自己的问题出发去学习。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心理素质有一些问题,那么你可以去学心理学。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尤其是工作中的阅读能力或写作能力有一些问题的话,你可以集中的看一下怎样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关于提升阅读能力的书籍或者提升写作能力的书籍。最好有针对性地去看,如果你没有针对性的话,你的知识没法积累。今天看一下心理,明天看一下历史,后天看一下文学,那么你的知识就不会在之前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所以说,关于学习资料内容的选择,我建议大家在一段时间,至少是在一个月内,也可能到一年两年的时间,在这样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长的周期内,尽量只看一个学科或内容的书籍。等自己对这个学科的认知的提高之后,再去选择另外一个学科。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有了明显提高呢?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看自己是不是对这一个学科内的一些问题,已经不再困惑了,以前在这个学科内困惑是否解决了,是否都消失了。比如你觉得心理学对你来说,短时间内已经起不到太大的提升作用了。然后你想把赚钱的这个问题掉,你可以再去学经济学。因为心理的问题解决了嘛,那下一步可能就想着怎么赚钱了。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选择学习材料的一些个人感受,不成系统,也没有特别严格的逻辑,大家看起来可能会比较费劲。以后如果还有新的想法、新的理念的话,会及时跟大家补充分享。谢谢各位的阅读,欢迎点赞。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