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口述|韩冬青

采写|刘星、王菲宇

题图摄影|侯博文

地处南京老城南历史城区东部,南京小西湖街区是南京市28处历史风貌区之一。经历时代变迁,这里成为南京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块之一,再加上产权关系复杂,居民和地区缺乏自我更新能力,历史文化保护与居民生活改善成为小西湖街区迫在眉睫的双重需求。

小西湖街区历经多年变迁形成的复杂城市面貌,无法靠一刀切的“大拆大建”的传统“休克式”疗法改善。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韩冬青教授带领团队,从高校志愿者的现场调研开始,形成一系列多元主体参与、持续推进的“小尺度、渐进式”保护再生路径。

用韩冬青的话说,“小尺度、渐进式”的微更新改造是“螺蛳壳里做道场”,见物更见人。小西湖街区的微更新,不仅留住了原住民、引进了新业态,更重新阐述了烟火气,为一个传统街区增添了新活力。当历史风貌和当代生活叠加,多方之间形成共识,项目因而在自我更新之中生长出更多可能。这不仅是南京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的一次探索,更为老城保护更新打开了新视野。

在刚刚结束的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初审中,南京小西湖街区入围了“社区营造奖”子奖项。

以下是项目主创设计师韩冬青的讲述——

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

2015年,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叶斌局长,约了我和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丁沃沃教授一起商讨。南京老城南旧城的保护和更新,我们之前有过经验,当然也有教训,大家都希望找到新的方法。如何避免大拆大建?有没有什么新的、合适的路径?

那一年的夏天,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秦淮区政府邀请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三所高校,组织研究生志愿者对小西湖街区进行调研和概念性设计。之所以选择志愿者活动,出发点并不是要立即启动大工程,而首先是一种创新性探索。

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

小西湖街区是南京为数不多

比较完整保留明清风貌特征的历史社区之一

在第一次正式调研之前,我想着要自己先去看一下,就骑着一辆自行车出门了。结果发现,想要骑自行车从这个街区穿过都做不到,只能下来推行。

因为在老城南,即使是保留得很好的地段,街巷也不宽。很多人家都没有独立厨房、卫生间,住户会在巷子里私自搭建。你可以说这些搭建不合法,但它们又符合生活的情理,很混乱,但你看到的都是生活的。

街区里的老居民很多都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大部分彼此认识。有一部分居民因为这里条件太差搬走了,他们的房子出租了。租户租住的时间久了,邻里间也会互相认识。所以像我们这样的陌生人一进去,街坊就知道你不是这里的人。从这个情况能看出,第一,这个社区里,邻里结构是真实存在的;第二,这个地区的确条件非常差;第三,他们对外人还是抱有警惕,从目光都能看出来。

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更新前的小西湖街区人居环境令人堪忧

更新前的小西湖街区,地上房屋密集,临建、违建扎堆。市政设施缺失或老化严重,半空中还有如蜘蛛网密布的电线。居住安全、消防安全隐患重重,人居环境更是堪忧。小西湖街区土地和房屋的使用权情况复杂——公房、私房、单位房、历史建筑、文保建筑都混杂在一起,也有未达到文保标准但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建筑,以及私自搭建的违章建筑。这决定了这片地区不可能大拆大建。

我们团队通过现场调研之后,在工作方案当中明确提出小西湖街区要提倡用“小尺度、渐进式”的工作方法,南京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也都提出了类似的想法。后来规划局专门组织专家,对三所高校志愿者行动的成果进行评审,确定由东南大学来组队实践,同时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下文简称“历保集团”)作为政府平台负责保护和更新。

我们提出来“小尺度、渐进式”,但不能一直停留在这6个字上。小要小到什么程度?渐进又渐进到什么程度?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作为小尺度的土地单元是什么样的?以什么为基础去开展工作?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

运用“小尺度、渐进式”理念改造而成的小西湖街区

摄影:侯博文

我们和规划局还有很多专家一起探讨,首先是明确要开展地毯式的调研。把地块里面的土地和房屋所有权、使用权都摸清楚。地块里有什么需要保护的对象?房屋的安全情况、风貌状况、功能如何?包括街巷结构、古树、名木、古井……都在调研的对象当中。

调研过程中最具创新性的还是我们用类型学方法开展地毯式调研,把所有权属和房屋都标注在以地权为单位的矢量图上。以产权地块为单位,“小尺度”就有了具体的载体。至于“渐进式”,就是说既有整体系统的控制和引导,又自下而上、能够体现居民意愿、同时契合各方面错综复杂的条件。政府平台要首先解决的不仅是危旧房,还有管线问题等基础设施建设。总而言之,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设施先行,具备条件的地块先行。这样从哪里开始、如何循序渐进地做,这个维度也相对明确了。

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

南京小西湖街区项目主创设计师韩冬青

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

在改造之前,小西湖地区在南京有两个称谓,基本上代表了这个地区当时的现状。一个称谓是“大油坊巷历史风貌区”,所谓“历史风貌区”,是说它达不到住建部界定的“历史文化街区”的标准,但又有很多传统肌理和物质遗存,第二,这个地区在2016年被南京市列入棚改对象,也就是棚户区,这名字一听就能知道,物质条件是很差了。

小西湖得名是源自明代戏曲家徐霖。他看中了这片宝地,修建园林,取名“快园”,园中有湖。后来数度易主,到了清末已经荒废,只留下园中池塘,因其“春水鸭栏,夹以桃柳”,便有了“小西湖”的美称。后来湖面逐渐被民房挤占,小西湖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地名。

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

在翔鸾庙北侧空地建设的翔鸾广场

供居民自发组织文体活动

摄影:薛亮

翔鸾庙从明清到民国,早已被毁了,后来盖上了其他的棚户。我们根据文献资料,比对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相互印证确定翔鸾庙的位置。根据现场勘察和文献记载,通往翔鸾庙的巷道的另一端直通秦淮河,这也符合城市结构中庙、路、河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官堂的位置过去始终没有找到,项目组在勘测的时候发现一栋民房盖在很高的石阶上,这就非常罕见。我们从初步怀疑到考据各种史料文献、进行考古发掘,邀请很多专家参与研究,最终确定这是三官堂的遗址所在地。

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新建的“三官堂”成为花间堂酒店公共空间的核心

摄影:侯博文

小西湖原来的水面已经被填上。在原来的位置附近,我们在更新过程中重新做了一个小的水面,把它设置成社区居民可以共享的公共绿地中心,同时将它跟街区内道路的结构关系展现出来。

除此之外,小西湖地区还有一些其他历史建筑和文保单位,像老城南的沈万三故居。现场遗存的文物和历史建筑,肯定是按照相关要求来进行保护。但是更多的建筑和文物没有被整栋整体保存下来,只是遗留了一些局部,比如有一些古树、石料、砖块、墙体,一看就是有历史痕迹的。这些我们也尽量保留。

除了历史建筑和文物,还有街巷结构保护。我们在进入现场的时候,发现街巷环境非常混乱。我们需要去寻找相对稳定的街巷结构,再尝试把它表现出来。通过历史地图比对,我们发现有一些街巷的基本走势比较稳定,但也有一部分街巷在不同时期是有变化的。于是我们基本确定,那些在每个时期都相对稳定的巷道是必须保护的,再根据大量的史料对比,结合现状综合判断,确定最终的街巷结构和保护范围。

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改造后的堆草巷衍生为充满生活情趣的街道

摄影:薛亮

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我们从2015年暑假开始调研,之后经历相关规划编制的准备、政策机制的探新,包括街道社区、居民、政府管理职能部门、市场资源在内的各种角色加入进来,经过充分的沟通、寻求共识,在一些问题上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小西湖地区没有进行强制拆迁。2017年我们再次开展全覆盖入户调研。2015年暑假开始的调研以物质空间为主,2017年开启的调研则针对居民驻留或搬迁意愿,前前后后持续两年时间。

有些人家态度前后有变化,比如第一次去他们不愿意留下来。后来政府明确了留和走的政策,每家根据情况自己判断。比如留下来的居民,如果房屋没有安全问题,自主改善就是自己花钱。政府主要负责危房,保证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安全使用。真正的危房占比例不超过十分之一。最高等级的危房,政府会支持60%的建设经费,住户自己出40%。每一户进行自主改造的时候,都可以领到“微更新设计图则”,具体的改造工程可以委托历保集团,也可自己安排。

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

居住空间和文创空间在改造而成的“共生院”中共存

摄影:侯博文

经过我们的调研显示,截至2016年,小西湖街区有810户居民和25家工企单位,居住人口3000余人,人均居住面积只有10平方米。这个条件算是比较差的,自然也不可能所有居民都留下。最终有一半居民留下来,他们的房屋经过改造,基本可以达到正常的生活标准。

马道街的老许师傅是街区最早接受自主更新的一户人家。老许家是长形地块,有一个宅面对着马道街。没有改造之前,整个屋子被前后的房子围得严丝合缝,一年到头看不到阳光,也不通风。厨房窝在最里面,做饭转身都困难。他后来跟历保集团达成协议,把沿街的店租给历保,再转租出去经营餐饮。我们根据这个意向来做设计,虽然面积不大,但解决了家里三代人的居住。改造的时候他就提了两个要求,一是要往屋子透光通风,二是要保留院子里那棵枇杷树。其实我第一次到他家的时候,心里就在想,要把这棵枇杷树保留下来。

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

改造后的马道街39号许家私宅透光通风

摄影:薛亮

有一栋原来准备拆掉的单位宿舍楼,如果把这栋楼保留,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保留它,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愿意搬出院子但不愿意离开社区的居民搬迁到这里。我们拆掉相邻地块的围墙,改善采光、通风条件,加固外墙结构,在顶楼阳台加了百叶窗,透光的同时避免阳台和相邻院落之间的视线干扰。浅灰的外墙材料工艺上做得比较细腻,再过几年它的外观就会跟旁边的老房子越来越靠近。

还有堆草巷的秦阿姨家,有一棵枇杷树、一棵石榴树。石榴树都已经大几十年了,姿态也非常好。历保集团的范总就与他们商量,能不能把院墙做得透一点,这样从街巷上也能看到院内的景观。因为绿色的石榴树,大家都是很喜欢的。虽然这两棵树很宝贝,但是院子整体挺荒芜的。历保集团出钱改造了院子,也跟他们达成协商,如果有游客想要进院子看看,能不能让人家也进来欣赏欣赏。

改造后,居民游客都挺喜欢,这里变成了所谓的“打卡地”。现在大家都把秦阿姨家叫作“共享院”,因为真的成了一个共享的院落。老两口喜欢养花,平时昙花开了会邀邻居去赏花。后来见到来的游客多了,不仅院门就一直开着,还干脆在院子里放了两把椅子和不怕淋雨的桌子。他们平时会做花园维护,对街道的环境也都很关心。我看到他家先生还会出来帮着街道做一些修建花木和清洁工作。

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改造后的秦阿姨家院子向邻居和游客开放

摄影:侯博文

这种改造过程其实也是社区文化的培植过程。环境做得好,这些老居民的眼神里明显有自豪感,也愿意和别人分享。这些在地的老居民很重要,他们很多人成了义务导游,会跟游客说故事。前来的游客,面对好的环境,大家也会珍惜。

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

在改造之前,小西湖社区缺乏公共配套设施。这些设施安排在哪?我们就根据搬迁意愿,判断能够释放出的土地和空间,历保集团再将这些资源进行线下或线上分享和发布,有意愿的商家可以后续跟进。所以慢慢也入驻了一些咖啡馆、书店。

一栋历史建筑变成了棋牌IP场景“欢乐茶馆”,老居民会去那里玩,同时那里也是线上线下场景的一个接口。

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

改造后的小西湖街区逐步入驻了一些咖啡馆等商业配套

摄影:侯博文

在明代的时候,有财力的人家都会在二楼修外廊或楼台观景,这是南京老城南的传统。更新过程中,我们在翔鸾庙的位置设计了戏台和广场,老街坊在这里健身、跳舞、歌咏会。走上二楼的瞭望亭,可以看到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的新琉璃塔。

老城南没有太多高层建筑。朱赢椿老师做了一个虫文馆,传播与昆虫有关的知识,小朋友都很喜欢,站在房顶上的就餐平台,也可以看到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的新琉璃塔。

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虫文馆的二楼可登高远眺大报恩塔影

摄影:侯博文

对着马道街的泰国餐馆在内院做了跟沿口同高的屋顶平台,生意特别好。这个地方有历史节点,又包容了小尺度更新中不同主体的参与,很多人的智慧在不同机缘下被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多样性。

如果一个店铺既连着前街又连着后巷,店铺在营业期间允许居民和游客穿越,前街后巷也就连起来了。我们当然鼓励开放,但在改造的时候,没有刻意的控制引导,也没有规划必须要执行的强制性内容,都是互相协商、共同营建。最后达到的生态我们都没有预期到,一切都是慢慢生发出来的。

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歌子书店是直通翔鸾广场的秘密通道

摄影:侯博文

在过去的规划中,习惯去规划街头绿地、广场用地这样的公共空间。但在小西湖街区,靠规划实现的公共场地其实非常少。现在能看到的大量的公共空间,基本上都源自对街巷的复合式利用,源自每个门前屋后空间的释放。我们保证街巷空间能通过小型消防车,在这个基础上,鼓励在街道上摆摊或设置休息区供居民与游客共享。比如店铺门口做小尺度的敞厅或者敞篷,或者设置休息座椅。街区里的公共空间就是靠这种复合的、小尺度的、精细的方法实现的。

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当然,小西湖地区的更新并非是一劳永逸。问题永远都存在,业态不断在更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多方衡量干预,比如说有的老宅,大家庭内部继承的产权关系复杂;同一个院落涉及到很多小家庭,在家庭内部形成统一的意见不太容易;比较密集的自主更新单元如果要变动,也需要取得邻居共识。

近十年来,我一直关心城市更新问题。城市一旦形成了,就进入了生生不息、新旧迭代的过程。新的会变旧,旧的会翻新。但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机制,在城市更新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些经验是可以吸收和和借鉴的。

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加固改造后的3层老旧公房用于街区居民平移安置

摄影:侯博文

我去过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老城是一个典型的城市样本。很多欧洲街区,过去完全是内部空间,不适应现在的公共生活。在尽量保持原地块建筑和痕迹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的整理和细致的环境改造,再进行公共产品的填充,街区内部空间与街道空间重新连接起来,变成了可以步行穿越的体验性空间。

一些欧洲国家对待文物历史建筑的态度也值得参考。政府不包揽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打理,而是鼓励所有者使用这些遗产,共同约定承担遗产保护的规则。有的私家空间每周会设置一天开放日向公众开放,为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找到新的出路,资金的注入也有更多可能。从这些不同城市的不同案例中,都可以找到一些有延伸意义的共通方法和理念,为我们的工作提供现实参考意义。

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

由两栋公房改造而成的青年公寓吸引了年轻人入住于此

摄影:侯博文

小西湖街区获得了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保护奖之历史环境中的创新设计奖。当时评委的评语里也有一句类似的话:“该项目在社会和技术创新方面提供了可复制的重要经验,以整体和综合的方式提升了历史地段的宜居性。”

南京小西湖街区的经验能不能推广到更多的地方?这个问题一定要辩证地看。经验不能直接拿去沿用,城市更新的具体时空背景是多样的,要因地制宜。

在小西湖街区的保护和再生中,有很多经验,可以从多方面总结。

一是,社区改造工作一定要见物见人,要形成不同角色共同参与、表达多样诉求、共同磋商的工作机制。

二是,既要整体性和系统性,也要保障个体的空间。不能为了“小尺度、渐进式”,就纯粹自下而上进行更新,而没有整体的规划方法提供支撑。与此同时,规划不仅要保障公共权益,在每一个更新单元内部,除了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还要包容个体更新的多种可能。

第三,先规划、再设计施工的线性流程,适应新城开发建设,但在城市更新里,有很多标准和规范并不适应。只有当有足够多的案例和样本涌现,才能推动适应城市更新的新规范和新技术方法形成,它们的共识性才能更加有说服力。

在小西湖街区的规划控制引导上,我们提出“两级管控”,根据要保留下来的街巷结构来划定规划单元,每个单元内又包含了若干与产权地块对应的“微更新”单元。总体规划和“微更新”的自主多样性结合,以及分级管控的动态更新,这应该也是一个比较有价值的经验。

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

综合控制中心的地上建筑成为居民和游客共享的公共空间

摄影:侯博文

当然,在小西湖街区的保护与再生中,文化景观的传承、原住民的留去,更是持续被关注、不断被讨论的议题。

城市文化景观是通过历史积淀逐渐形成的,有很多文化要素来自久远的过去,但不僵化。城市生生不息,文化景观会不断发展。小西湖并不仅仅拥有明清建筑风格,不同时期的样本形成文化上的积淀,像树的年轮一样镌刻在这一地区。今天小西湖社区的风貌和生活氛围在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它既是当代的情景,又能看到历史的痕迹,这是一个动态的进程。

文化景观不光是物质的,还与人息息相关。有些地区在改造的过程中原住民全都搬迁走了,从文化景观的角度来讲是有缺失的。社区居民的结构我们叫“人脉”,土地的组织关系叫“地脉”,人脉和地脉相互交织,物质景观跟人际关系形成的社区氛围,共同结合成城市的文化景观。只有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文化才变成了一种生活常态。

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改造后的小西湖街区迎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

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以“流动的公共”为主题,希望在经历了个体感受和情感的变化后,我们能以更主动的观察和发问,在城市中创造出新的、具有能量的公共空间,在多重空间的交叠中发现具有存续性、生命力的公共领域,以此更进一步推动中国城市的社会价值与人文关怀。

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

奖项设置:

公共空间奖(人与场所)

旨在表彰体现人文关怀、推动社会公平、提升城市公共生活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包含建筑/规划等实体空间实践。

建筑贡献奖(人与建筑)

旨在表彰出色的建筑单体或群体设计,通过建筑本身及其赋予的空间功能,为改变人们的生活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带动区域或城市整体人文发展,可以是新建、改建或修复的建筑项目。

社区营造奖(人与社区)

旨在表彰有规模的、对居民共同生活具有启发意义的营造活动,可以包含社区空间营造、社区环境治理与社群运营等社区实践。

生态友好奖(人与自然)

旨在表彰尊重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城市实际发展提供绿色、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设计实践/技术研究,包含生态修复、绿色建筑、城市景观等。

城市创新奖(人与城市活力)

旨在表彰在城市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上积极探索的、有实验性和创新性的项目,包含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城市事件等实体或非实体项目;或者积极寻求更好城市人居生活,为解决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城市问题而做出创新探索的长效实践。

评奖范畴:

2020年7月1日-2023年3月31日内建成的、在中国境内的实体或非实体项目,包括建筑单体、景观空间、生态系统、社区营造、创新实践以及非实体的城市公共性事件和系统解决方案。

评奖维度:

人文 HUMANITY

贴近城市生活,尊重真实需求

公共 PUBLIC

促进公共生活的舒适与完整性,激发大众的参与,满足人们生活的尊严、平等与价值感

创新 INNOVATION

开拓未来的愿景,为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

美学 ESTHETICS

唤起丰富生活和文化的想象力,影响城市与市民的审美意识

评奖流程:

2023年4月-5月

评奖启动,提名团提名

2023年6月

初审团针对提名项目进行投票,评选出入围项目

2023年7月-9月

终审团针对入围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2023年9月

终审团终评会

2023年10月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颁奖典礼·成都

等级园创建评估美篇_幼儿园等级创建经验分享材料_等级园优质经验分享

组委会:

主办方三联生活传媒代表

组委会主席:李鸿谷

组委会成员:贾冬婷/李伟/吴琪/曾焱

项目统筹:贾冬婷

项目执行:潘鸿/宋洋/王菲宇/

袁潇雪/俞冰如/吴小霜

提名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各领域代表人士

陈楸帆/陈文/崔灿灿/董功/董灏/段煜婷/何健翔/何勍/何哲/何志森/姜珺/姜宇辉/金秋野/雎安奇/李迪华/李涵/李虎/李伦/李翔宁/李晓鸿/李振华/梁琛/梁永安/龙瀛/刘珩/刘悦来/柳亦春/鲁安东/马泷/马寅/毛继鸿/毛尖/倪阳/聂荣庆/庞伟/宋壮壮/沈志军/苏丹/孙海霆/孙莉/孙倩/唐克扬/陶冶/童明/汪莎/王辉/王南/王子耕/吴洪亮/夏至/严飞/严明丹/闫士杰/姚东梅/易海贝/易立明/章明/赵元超/支文军/朱竞翔/朱小地/庄慎/张宇星/左靖/btr

初审团:(按拼音首字母排列)

建筑及规划界权威专家

高世名 |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胡如珊 | 如恩设计研究室创始合伙人

李晓江 | 中国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李兴钢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刘家琨 |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马岩松 | MAD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孟建民 |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建国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 锫 |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教授,耶鲁大学客座教授

终审团:

建筑及文化界权威专家

终审团主席

张永和 | 非常建筑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MIT荣休教授

终审团成员

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 英国伦敦设计博物馆名誉馆长

戴锦华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汪民安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项 飙 | 人类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周 榕 | 当代建筑及城市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李鸿谷 | 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

指定独立计票机构:

普华永道中天

负责统计和复核选票的工作,

终审统计结果将在颁奖典礼前对外保密。

视觉设计:

another design

2023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奖评奖进程回顾:

▲ 点击进入三联人文城市官网 ▲

FOLLOW US

COOPERATION

人文城市商务合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