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理论宣讲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把讲台让给群众,把话筒递给观众,把“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化大餐送到百姓家门口。

“代表上阵”把准基层宣讲“位”与“味”

初冬时节,日暖风恬。在秦都区双照街道消渡村委会前的小广场上,党的二十大代表、消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常亚琼正与10余名村民代表围坐一圈、促膝交谈,同大家分享她在会议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一口地道陕西话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赢得了乡亲们的阵阵掌声。

“能够参加党的二十大盛会,是非常令人激动、幸福的事。在这短短7天里,我时刻被大会团结、民主、和谐、奋进的浓厚氛围所感染,受益匪浅……”以一名大会亲历者的身份,常亚琼用朴实真切的语言、生动翔实的事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得既有深度又接地气,在广大听众中引发了热烈反响。

“常书记是我们村的致富带头人,这两年环境美起来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子的新变化让人眼前一亮。”说起日渐安逸的生活,消渡村张荣荣言语中满是喜悦。

叙家常、问冷暖、话发展……一时间,村民们的欢声笑语盈满整个广场。“常书记从北京把‘热情腾腾’的大会资讯和报告精神带回来,转而用接地气的家常话讲给我们听,句句通基层、字字沾露珠,这可真是说到大伙儿的心坎上了。”现场聆听常书记的宣讲报告,大学生王颖对家乡的发展信心更满、干劲更足!

“小话题”反映“大主题”“小故事”说明“大道理”“小节目”体现“大寓意”,理论宣讲在“三小三大”中找准了站位、讲出了“党味”;校准了“方位”、烹出了“鲜味”;精准了“定位”、释出了“趣味”。

“板凳宣讲”为群众送来“致富经”

冬日寒风料峭,秦都区马庄街道林孟村的蔬菜大棚内却温暖如春,一垄垄蔬菜青翠欲滴,菠菜、茼蒿长势喜人。

“刘大姐,你们都忙着呢!”村民刘阿雀休息喝水的功夫,耳边传来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林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谷互纯手拿报纸微笑着向大家走来。“趁着大伙儿都在,咱们一起学学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听听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谷互纯说着便和村民们一起坐在田埂边,“报告里面可藏着致富的‘金钥匙’,这些‘摸得着’的大实惠咱得好好把握。”

“好的,谷书记,那你可得给我们好好唠唠。”谷互纯的话音刚落,村民们连连点头,田埂上一场特别的“板凳课堂”就这样开始了。

谈利好政策,话发展形势,晒幸福账单……以“乡音”传“党音”,让宣讲工作“走新”更“走心”。“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宣讲好,这是我作为党员干部、基层宣讲员的责任和义务,我会把‘热气腾腾’的政策送到田间地头,让党的‘好声音’传遍百姓家、深入群众心底。”谷互纯表示。

“听了谷书记的‘地头’宣讲,我深受鼓舞,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对继续发展农业的信心更强了,相信我们农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村民李淑侠高兴地说。

一口乡音、一片空地、一排板凳,宣讲员们用身边故事,传递党的声音,一问一答间,道出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艺出百家”让基层理论宣讲“破圈”更“出圈”

要让理论走向大众,成为一种正面舆论,原创内容开发和形式载体创新不可或缺。文艺创作与宣传宣讲具有天然的耦合性,通俗文艺以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在宣讲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要求上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二十大,指航向,我们踔厉奋发更豪放;二十大,绘蓝图,我们勇毅前行干劲足……”快板《擎旗奋进新时代》拉开了秦都区文明实践宣讲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小三大”理论宣讲+文艺巡讲活动的序幕,合辙押韵、紧扣主题的内容令人欢乐不已;饱含深情的原创诗歌朗诵《十年,我礼赞时光》道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上发生的新变化;党的二十大主题微宣讲深入浅出、平实鲜活,用群众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

“用老百姓喜爱的文艺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既是守正,也是创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将始终牢记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辛勤耕耘、潜心创作,努力把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秦都区音乐协会主席、文明实践宣讲团骨干成员张立动情地说。

文明实践“不打烊”,文艺宣讲“不重样”。秦都区精准把握群众对文艺作品“质量、品味、风格”等需求,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努力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

初雪悄至,冬意正浓,渭阳西路西阳社区的活动广场上,却是一番热闹场景。“暖阳锣鼓”文艺宣讲队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经典释读活动。队员们围坐一圈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吸引了不少市民群众驻足聆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谈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体会,表达对党和祖国的深情祝福。

讨论结束后,锣鼓队员惊艳亮相舞台,双臂齐甩,活力满满,为辖区居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锣鼓表演。鼓点激越,敲出了劳动人民的精气神;秧歌欢快,扭出了美好生活的新希望。彩船轻盈摇,长扇当空舞,战鼓震天擂……特色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引得围观群众连连拍手叫好。

“把宣讲课堂搬到室外广场,参与的人更多了,学习的氛围更浓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体悟更深刻了!”“暖阳锣鼓”文艺宣讲队成员周亚娟说。

今年以来,秦都区创新“123456”工作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找准理论宣讲与文明实践的结合点,发掘本土特色、整合辖区资源、创新话语表达,努力将书屋礼堂变成文艺创作的“富矿地”,把田间地头变成政策宣传的“微课堂”,让“三小三大”成为乡风文明的“展示窗”,确保广大干部群众坐得住、听得懂、学得进、用得好,让党的“好声音”传进千家万户。截至目前,该区涌现出了星火宣讲团、小院议事、“新时代·青春行”社区宣讲团、文化宣讲团等分众化群体50余个,创新推出了“‘三小三大’‘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全民诵读二十大报告金句”等10余个线上节目,累计开展专题宣讲活动430余场次,受众不少于4.1万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