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人员正在向甲鱼池投喂鱼、虾等天然饲料

池塘边,爬满晒背的甲鱼;池堤上,满眼熟透的葡萄。8月12日,笔者一行走进了人称“汉寿甲鱼王”王业春的“甲鱼+葡萄产业园”。

“看看,这些晒太阳的甲鱼,吃的是天然鱼、虾,疫病防治不用药物,个个健壮,这就是生态养殖”。年过五旬、干练健谈的王业春,陪同笔者穿行在池堤上的葡萄架下,谈起“甲鱼养殖经”就没个完。

王业春土生土长的湖南汉寿人,1973年高中毕业后,干过农技员、酒楼经理、饮料厂厂长。1994年,担任县水产局水产服务总站负责人,并兼任汉寿县京龙龟鳖养殖公司副总经理,从此与甲鱼养殖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5年冬,王业春借款与人合伙养甲鱼。第二年,甲鱼行情大跌,年底公司散伙时,王业春亏血本30多万元。开弓没有回头箭。养甲鱼亏了本,王业春就利用自己的关系户,走南闯北推销甲鱼苗。两年下来,扭亏为盈还赚了10多万元,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也更加关注甲鱼养殖产业的走势。

1999年夏秋,汉寿甲鱼苗从最高年份的每只20多元跌到0.5元,还没人买,大部分养殖户纷纷退出甲鱼养殖市场。此时,颇有几分经济头脑的王业春,却与众不同,他认为甲鱼行情已经到了底谷,接下来应该是慢慢复苏。跨过年头,王业春不顾家人亲友的强烈反对,义无反顾地辞掉工作,筹资40多万元,承包10多亩养殖池,以当时最低的市场价饲养6000多公斤甲鱼。同时,率先引进饲养美国小鳄龟、珍珠鳖、角鳖等新品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04年底,累计盈利300多万元。当时,正值房地产开发升温,有人找到王业春建议他搞房地产,赚钱来得快。王业春没有动摇,把300多万盈利投到了甲鱼养殖,还先后借款200多万元,建起占地180亩的高标淮龟鳖养殖场,存塘的种鳖、种龟达5万多公斤,成为全县数一数二的龟鳖养殖大户。

“那段时间,好多朋友都说我'疯'了,大把大把的钞票往水里丢,我就不信这个'邪',我就要'疯'出个名堂来,让他们瞧瞧”。生性执着的王业春在逐年扩大龟鳖养殖规模的同时,针对温室加温棚,投喂高蛋白生化饲料,甲鱼产量上去了,但品质下降,价格狂跌的现状,琢磨起如何改进甲鱼养殖方法。2006年初,他与上海水产大学合作,以场为点,建立科研基地,引进微生物水质调控技术,推广甲鱼无公害化养殖,获得成功,亩平甲鱼养殖成本降低30%,甲鱼品质明显好转。

2007年底,汉寿成立龟鳖产业协会,王业春当选常务副会长后,他又与县里的水产专家联手,从甲鱼种质提纯、饵料更换、疫病防治等方面入手,摸索出了一套优选本地未被污染的纯种汉寿甲鱼为亲本,投放淡水鱼、虾、螺、蚌等天然饲料,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为日常防疫、疾病措施,大水面、低密度、仿生态养殖,确保商品甲鱼生长周期达3龄(年)以上,使得甲鱼品质大幅提升。随后,制定成汉寿甲鱼生态养殖标准。被全国同行誉为“汉寿模式”。

2010年,王业春饲养的甲鱼,经过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上海站、上海源本食品质量检验有限公司检测,甲鱼氨基酸达到37.8%,还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锌、钾等微量元素。去年2月,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汉寿甲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年6月,王业春获得“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汉寿县科协送给他“鳖王”的绰号。

汉寿甲鱼的品牌叫响后,为了拓展销售市场,王业春召回了两个在大学教书的孩子,组建在北京、上海、广东等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一年销售商品鳖30多万公斤、甲鱼苗300多万只,成为全县甲鱼产品销售大户。扩销促产,汉寿甲鱼产业焕发生机,去年实现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眼下,王业春正为实现新的目标忙得不可开交,他说今秋明春投资600万元,建设占地500亩的鳖+莲+鱼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为推进汉寿甲鱼产业提质增效,再出一把力。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