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生蚝致富_生蚝养殖投资_致富养殖生蚝图片

56岁的窦亚光,在两年前开上了自家的小轿车。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于1991年考取的驾照,在27年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48岁的窦达明,住在三层的小洋楼里,一笑起来,眼角便露出幸福的鱼尾纹。曾经,他和兄弟三人一起挤在拥堵的小平房里,母亲一度担心他因为贫困而要打一辈子光棍。

29岁的窦兴县,正在船上将粘连在一起的生蚝敲开。以前,父亲用的小木船总是摇摇晃晃,风浪一大,便将他掀下水去。现在,他换上了铁船,船稳了,干活也显得更加从容。

他们都是来自坡头区官渡镇新村的蚝农。近几年,新村逐步过上了好日子,村里盖起了175栋小洋楼。由于大部分洋楼是靠养蚝盖起来的,它们也被村民戏称为“蚝宅”。

致富养殖生蚝图片_生蚝养殖投资_养殖生蚝致富

被戏称为“蚝宅”的新村洋楼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新村是新村行政村下辖的一条自然村,共有人口2000余人。其中,超过一半人口以养蚝为生。

新村所在地,正是官渡海咸淡水交接处。咸淡平衡的海水,加之丰富的微生物,为生蚝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营养。因此,生长于此的官渡蚝,个头肥硕,口感爽滑,味道鲜美。

致富养殖生蚝图片_生蚝养殖投资_养殖生蚝致富

官渡蚝肥美而鲜活可口

在新村比邻的海域里,一眼望去,碧波粼粼的海面上布满蚝桩与浮排。细细观察,只见蚝桩上挂着一串串小石板,石板上附着着大大小小的生蚝。每年繁殖期,蚝苗就如蒲公英一般,蔓延在整片海里,野蛮生长。

致富养殖生蚝图片_养殖生蚝致富_生蚝养殖投资

养殖生蚝致富_致富养殖生蚝图片_生蚝养殖投资

村支书窦志敏自豪地向记者展示官渡蚝

一方水土养一方蚝。相比其他地方,官渡蚝更显圆润,其外壳上有碧绿的花纹,懂蚝的人能够一眼识别出来。在码头边,村支书窦志敏举起一个生蚝自豪地对记者说:“你看,我们官渡蚝就是长得清秀。”

家庭作坊式的精耕细作

新村养蚝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当年,村委会带头建立蚝厂,进行集体化养殖。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养殖权逐步放开,从十几户作为一个单位,渐渐过渡到一户一养。正是这种家庭作坊式的精耕细作,令新村在众多蚝村中脱颖而出。

生蚝养殖投资_养殖生蚝致富_致富养殖生蚝图片

据悉,不少养蚝的基地,依靠的是集体规模化的养殖,主要供应的是蚝市。当统一的收购时间来临时,有的生蚝尚未成熟,有的已经死亡,蚝农损失较大。

“自己养,自己收;一小家,一小户。蚝可以上市了,我们就立刻上市。”窦志敏这样形容一户一养带来的灵活性。农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销售给外地企业,或者直接供应给周边夜市。供应给夜市时,蚝农将生蚝撬开,亦能多赚取一份工钱。就在去年,不少新村蚝农营收达到二三十万元。

土生土长的本地蚝苗

新村致富的另一秘诀,正是养殖本地蚝苗。

新村也曾引进过外地蚝苗。外地蚝苗迁移之后,贪食过多,加之水土不服,容易导致死亡。而本地的蚝苗,则完全适应了本地的水土。窦志敏指着蚝桩说道:“我们这里的蚝在水里也不贪吃,只是微微张了一个口。只有这样,它才能安稳地生长。”这种不急不贪的态度,与新村人的生活理念如出一辙,只有行稳,方能致远。

官渡蚝从育苗到收成,至少需要3年时间,中间转辗多地,四次换水。养蚝初期,一般将生蚝投放在离村里不远的海域;等到生蚝长大了,再将其投放至更远处,如雷州、东海、西海等;到了收成的季节,再将其运送回来。

生蚝养殖投资_养殖生蚝致富_致富养殖生蚝图片

“蚝长大了,就像我们大人一样,可以到处去。小的时候,它连坐哪一路公交车都不懂呢。”窦志敏也是多年的蚝农,谈起生蚝时,他总是脸上带笑,眼里有光。

养殖生蚝致富_生蚝养殖投资_致富养殖生蚝图片

统筹:顾大炜 刘稳

采写:林露

摄影:郭龙碧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