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以来,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结合东港实际情况,东港市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总体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一)新农村建设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东港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安排机关、动员企业包村,安排乡镇领导、动员乡镇站所联系村,建立了“四包一”工作机制。包扶机关对这项工作比较重视,普遍安排一名领导具体负责。为了科学有效指导工作,包扶机关领导、干部深入村组及农民家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帮助村制定规划,确定年度工作重点。有的包扶机关,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发挥机关职能优势,协助村干部解决问题,给群众留下较好印象。市开发区不但自身包扶新农村建设,还协调辖区企业积极包扶,目前全区累积有20家企业与7个乡镇10个村结成包扶对子,共捐资35万元。包扶企业捐款、捐物,为新农村建设注入资金,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如民营企业东港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小甸子村投入资金30万元。丹东港务集团、宝华集团等企业,对新农村建设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力地推动了东港市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包扶机关企业累计捐资868.96万元。包村乡镇领导和乡镇站所积极发挥指导、协调、监督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保证村级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广大群众在乡村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开局。

(二)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乡村干部牢牢把握这个主题,大力发展生产。一是农民致富项目不断增加,现代农业逐步发展。水稻引进“越光”、“一见钟情”等新品种达到6万亩;新建百亩以上保护地园区4个;蛋鸡存栏量达到478万只;港湾立体养殖有新突破,海蜇、对虾、贝类混养面积达到12.5万亩;食用菌发展到1400万盘;草莓种植面积9万亩。“八大农业”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项目得到长足发展。这些都成为农民增收新增长点,预计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二是工业项目建设发展迅猛。这两年,镇村干部形成发展工业的理念,注重改善投资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以此吸引众多投资者前来投资办厂。据统计,2006年以来,新建工业企业734家,增加了就业岗位,实现了财政增收。三是农村新经济组织日渐增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农村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经济组织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一些农业发展较快的村,农民在镇村干部的引导下,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黄城村成立了有机稻米合作社、果菜合作社,卧龙村成立食用菌合作社。小岛村正在谋划浅海股份制经营,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此推动浅海养殖更大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村容村貌得以改善

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把修路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村集体出一点,农民群众筹一点,包扶机关和企业帮一点,多方筹措资金,实施路基改造,完成垫铺。交通部门积极争取油面指标,在保证县乡两级道路同时,兼顾村组道路,道路建设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两年来,共完成农村公路网化73.3公里。小甸子、黄城等村正向户户通油路的目标迈进。水利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治理小流域,加固水库,修建农用桥涵,完善排灌设施,极大地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电力部门不断完善农网改造工程,所有的保护地小区都已解决了生产用电问题。

环境脏乱差是目前农村的一大特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我市坚持标本兼治、建管结合的原则,来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一方面,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今年全市开展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各乡镇精心组织,科学安排,集中力量清垃圾、清粪堆、清草垛、清占道物,全市出动车辆2000多台次,动用人力5万人次,清运垃圾3000多吨,环境卫生得到较好改善,受到丹东市领导高度评价。另一方面,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一是加强绿化和美化。今春我市造林工作成效显著,共植树104万株。海洋红村集中进行退耕还林,还在屯堡安装了70盏路灯。二是成立专业保洁队伍,配备专用设施。菩萨庙镇、椅圈镇部分村民组在街道上安放了垃圾箱,村里成立垃圾清运队,镇里规划出垃圾场,垃圾产生后很快得到有效处理,保质了环境整洁。三是推广沼气和卫生厕所。沼气池和卫生厕所都具有分解粪便功能,达到无害化效果。我市有3300户农户用上沼气,500户农村家庭安上卫生厕所。

(四)文化设施和活动日趋丰富,农民素质有较大提高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提高农民素质。包扶机关领导和镇村干部在这个问题认识上非常统一,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方面,加强文化教育设施建设。一是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市委、市政府把有线电视安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电局出台优惠政策,推动有线电视普及,这两年新增有线电视5000多户,总户数发展到35000户。二是建设村组信息平台。新村办加强与示范村、包扶机关、包扶企业协调,多方筹措资金,为首批26个示范村配发电脑、打印机,建立了村信息站。与此同时,指导土房南、赵岭、小甸子等村为所属22个村民组建立信息中心户,购置电脑、打印机,实现宽带上网,配备兼职信息员,使党的方针政策、各种致富信息、农业生产技术、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预报迅速传达到千家万户,相当于为农民修了一条致富的道、架起了一座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创办了一所培养农民的大学校。此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三是修建文化活动场所。近两年,新修村级文化活动室6个,文化活动广场6处,村民、党员活动中心65个。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文化活动。包扶机关和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送书、送报、送电影等系列活动,有二十多个包扶机关组织村干部、党员到大梨树、桃李村学习,参观鸭绿江大道和虎山长城。农村经济局组建了五个“三农”工作服务队,举办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农民10万多人次。有关部门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完成引导性培训10万余人次,转移就业培训1万人,完成农民普惠制教育3014人,实现转移就业8000人。农村群众性活动十分活跃,运动会、演唱会、联谊会、知识竞赛此起彼伏,农民群众在活动中享受快乐、获得知识,农民素质大幅提高。今年一月,我市菩萨庙等12个乡镇参加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这些乡镇的群众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方便快捷地获取科技文化信息,满足了农民对科技文化信息的需求。

(五)村务管理更加规范

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务、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我市各村普遍建立了民主议事制度,做到日常事务村“两委会”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先经党员大会讨论,后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务公开实现统一,村级财务全部实行代理制,建设项目和资产承包实行招投标制度。如小岛村虾池实行竞价发包,每亩价格高达1100元,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赏。全市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广大农村村务规范,管理民主,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社会更加和谐。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前段工作实践看,东港市新农村建设进展比较快,也取得初步成效。但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难还很大,不同程度制约新农村建设。

第一、资金问题成为束缚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最终目标,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容村貌、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但从现有的情况来看,资金保障确实存在一些实际困难。一是财政支持有限。东港在辽宁县级市中经济综合经济实力虽然位居前列,但由于刚性支出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性支持力度不大。二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在我市220个村中除少数沿海村村办企业兴办较好和拥有一定数量的滩涂资源外,大多数村没有村级企业,自身造血技能较差。三是村级债务较为沉重。2003年我市按国家政策全面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大量村级不良债务难以化解,债务总额达到3.6亿元,以目前的村级经济实力,只有不到15%的村有能力化解。四是农民发家致富资金筹措难。在对农民的调查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农民反映想发展项目却没有资金,而造成项目搁浅。比如一般的项目:建一个养鸡的大棚就得三、四万元,建一个标准日光温室需要六七万元,全靠农民群众自筹解决很难,农户小额贷款由于数额限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第二、农民增收问题制约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但当前农民增收中却遇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难以适应”: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够合理,质量不高,难以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我市的草莓、优质稻米和食用菌生产都具有了一定规模,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造成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链,产品的品牌叫得不响,市场占有率的份额不稳定,影响了农民增收。二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特别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目前,我市共建立农民专业协会20多个,但真正按市场化运作的只有长山新民甜瓜协会。在新农村调查中,有80%以上的村干部和农民群众非常渴望建立有大户经济支撑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管理和协调解决农户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增强专业协会会员间的凝聚力,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三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相对落后,难以适应特色农业大规模发展的需求。缺乏一批能牵动经济发展、能带动基地壮大、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骨干龙头企业。四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第三、农民素质问题将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当前农民素质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是农民的培训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从纵向比较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和横向上分析,农民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思想道德观念、文化素质、职业技术技能以及市场经济意识等方面都相对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制约了收入的增长。例如,抽查的前阳镇石门村1组部分农民,家有果园,一直经营不耐储的北海道梨,村里动员更换海当梨等优质品种,由于村民习惯问题,没人接受。二是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农村法制教育和宣传比较落后,农户间因地边地角纠纷案件时有发生。我市某镇2005年共发生类似纠纷案件约65余起。三是封建迷信、赌博活动仍有存在。部分农民没有科学信仰,仍热衷于摇卦算命;利用农村的小卖店、住所聚众赌博时有发生。四是部分基层干部不熟悉目前农村、农民工作的特点,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形势要求。表现在工作方法循旧,管理手段落后,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较弱。主动为民办事、带领群众致富、为群众提供服务思想缺乏信心和干劲。还有个别村委会主任和支部书记是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当选的,在工作配合上有裂痕导致班子成员不和谐,由于是村民民主选举,出现问题难以彻底解决。部分村组干部在执行国家政策过程中,不能深切领会上级政府的指示精神,使得国家政策同地方经济发展不协调,农民群众不能完全了解国家政策,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一村一品”

一是加强六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科技保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在农业中心水稻科技示范场引进高产水稻新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试验,做到科学施肥;在五四农场临海分场建立适合东港特殊地域条件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出优质高产品种,为培育我市水稻产量新的增长点提供保证。马家店农业科技示范园重点引进玉米、旱稻、大豆、小豆等新品种。蔬菜科技示范基地运用日本和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蔬菜种植和栽培,各种蔬菜的种子均来源于日本,按照日本的种植管理方法,所有生产管理数据都进入微机档案管理。种植的主要蔬菜种类有荷兰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有机蔬菜品种。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为全市提供优质菌种,开展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年培训要达到80场次,发放资料4万份,并要协助农民做好产品销售工作。果树科技示范基地在继续抓好苹果、梨、桃、大樱桃等果树新品种引进试验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设施果树、阳台农业的栽培研究,要在蓝莓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上有所突破。推广孤山反季杏梅栽培试验,扩大种植面积。草莓科技示范地做好新品种“卢比”引进试验,加大露地新品种“蜜宝”的推广面积,开展电灯补光、吊袋二氧化碳缓释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向社会推广优质种苗200万株。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五四农庄全程机械化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扩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的规模和水平,加快全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步伐。

二是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有力的支撑。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基地以水稻科技入户工程为契机,重点抓好长山、前阳、北井子、椅圈、孤山等科技入户项目乡镇的稻米生产小区建设,全力培育全市水稻产量新增长点。第一是改造农田环境,增施农家肥,培肥地力,实施“旋二翻一”的机械化耕作制度,提高农田质量。第二是大力推广适合本地且高产的水稻优良品种,示范和推广应用水稻新品种和新品系。第三是大力推广旱育稀植、无纺布育苗技术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采取综合栽培措施控制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第四是继续抓好试点村和示范田的典型示范作用,认真按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带动水稻产量有序递增。水果生产示范基地抓好前阳、新农、长山无公害寒富苹果小区建设,加快盆景果树的发展步伐,突出发展孤山、椅圈和马家店镇的设施果树生产。优质草莓生产示范基地要建设好椅圈、孤山、黄土坎、龙王庙、菩萨庙和前阳草莓无公害小区建设,优良品种覆盖率要达到85%以上,重点推广“99”、“章姬”和“红实美”等优质品种,普及土壤消毒、脱毒种苗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继续扩大香菇、滑菇、平菇等主导品种的栽培量,拉动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以椅圈、长山、小甸子、孤山、龙王庙为重点蔬菜生产园区,带动全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形成东港蔬菜生产新的增长点。农机生产示范基地水稻机械化插秧达到18万亩,水稻机械化收割达到18万亩;旱田机灭茬达到30万亩,机械化及半机械化玉米精量播种面积达到25万亩,提高农机作业的社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

三是推行标准化生产,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质量保障。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和质量监督体系,重点是在长山、五四农场、前阳、北井子等乡镇建设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年内达到14万亩。在椅圈、黄土坎、孤山等乡镇建设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年内达到40万亩。在马家店、长安等乡镇建设无公害玉米生产基地,年内达到10万亩。发展无公害水果、蔬菜、草莓生产基地,年内达到25万亩。

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发展“一村一品”提供有力的牵动。新增规模龙头企业10户,使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28亿元,实现利税5.6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7户。一是龙头企业集群要有大发展。重点在水产加工制品、果品、蔬菜、肉类、乳制品等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上重点实现突破,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二是农产品加工水平要有大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产业链条明显延长,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以上。三是农产品品牌建设要有大突破。广泛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培育一大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名牌产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食品类产品要达到无公害和绿色标准。四是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要有大提升。扶持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年内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

2008年,全市要建成符合国家标准“一村一品”示范村37个,符合该市标准“一村一品”示范村80个,生产标准化小区30个。

(二)建设村组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信息、政策服务

为向广大农民提供更为快捷的政策、技术、信息服务,加快农民的发家致富步伐,结合农业服务体系改革,进一步加大信息平台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在全市全面实施村组信息平台建设工程。采取国家争取一块、政府补贴一块、包扶企业赞助一块、农民自筹一块和本地籍外地企业家回报家乡一块的资金筹集方式形成市、乡、村、组四级完整服务网络。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宽带进村组。与网通公司达成协议,取得网通公司支持,按信息平台建设进度免费将宽带接到村组。宽带无法到达的村民组可以通过移动通信无线上网。二是配置各种设备。每个信息平台配备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台电视、一台打字复印机、一台收音机。三是配备专兼职信息员。通过村、组信息平台建设,架起一座政府与农民直接沟通的桥梁,建设一所农民培训的大学校,修筑一条农民发家致富的金光大道。具体来讲,就是发挥以下八个方面作用:一是市委市政府可以在半小时内召集全市53万农民开大会,将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到农民中。二是向农民发布、预告重大农业灾情。三是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农民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四是向农民提供时事政治。五是为农民宣传最新种养新技术。六是为农民发布和查询市场供求和致富信息。七是通过网络对农民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八是让农民更新思想观念、生活理念。计划到2008年末完成全市2224个村、组的总量50%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到2009年末完成余下50%村、组的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建立率100%,居全国领先水平。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人居条件

一是加强新农村示范村的村屯建设。按照布局优化、建筑美化、道路硬化、搞好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等要求,积极推进村屯规划建设,要把其作为2008年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全部实现户户通硬化道路,有条件的村要铺上柏油面。70%以上的村屯要有集中的垃圾收集转运场所,镇或集镇有固定的垃圾堆放站点和垃圾运输车辆,村要有垃圾集中排放点。

二是推广四位一体能源模式。围绕改圈、改厕,推广“四位一体”生产模式,使农民用上清洁能源。以招商引资的方式在黄土坎镇赵岭村引进新型沼气池生产厂家,采用玻璃钢灶解决北方建沼气池由于冬季温度低而造成产气不足的问题。

三是做好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作。重点争取无病毒果树种苗基地、农村沼气等项目,争取项目力争达到10个以上,资金总额达到900万元以上。完成好水稻标准化良田(600万元)和支农资金整合(450万元)项目的实施工作。

(四)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政策保障

一是加强农村经管工作。深入落实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报刊订阅超限制、涉农收费公示制、涉农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四项项度。加强农村生产和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工作。规范和完善承包合同工作,确保合同签订率、土地经营权证到户率、合同内容完整程度和电子档案建立率全部达到100%。

二是要做好“三补贴”政策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要制定实施方案,农经局要组成督查组深入到乡镇村进行指导和督察,一经发现抵扣行为,立即予以纠正,确保“两补”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保证农民负担不反弹。要利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引进先进农机设备大力提高我市农机装备机械化水平,年内购置农机具260台。

三是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对农药、种子、肥料等农资产品加大监管力度,坚决制止各种坑农害农行为。

相关新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