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区域实施方案

为科学、合理规划全市水产养殖业生产布局,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和经营权,保障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水法》、《防洪法》、《渔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省、市关于水产养殖工作的总体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开发与环保相结合”,“规划与调整相结合”,“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水”为根本原则,以提高水产综合效益为中心,以实现水产现代化为重点,加快建设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大力发展水产品流通和加工业,加强水产品品牌建设,努力开发国内国际市场,积极推进水产产业化进程,确保全市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规划目标

到2015年,全市水域养殖规划面积14.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5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3.6万吨(占水产品总量80%);渔业总产值达到5.22亿元。与年相比,年均递增率分别为5.5%、5.0%、11.6%、8.0%。

三、规划内容

㈠水产板块建设规划。依托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市银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现有水面、设备、技术、市场等资源,网络农户改造设施,实行健康养殖,无公害化生产,推广名优新品种和高密度立体混合养鱼、种青养鱼、增氧养鱼等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帮助农村养鱼户增收致富,加快我市水产产业化进程。

规划期内建设无公害水产板块13万亩,使年产量达到16500吨,年产值达到15300万元。

1、无公害农村池塘养殖板块3万亩,单产达到500公斤,年产量达到15500吨,产值达到9300万元。主要分布在西排子河库区、红水河库区的薛集镇、竹林桥镇、张集镇。其中,核心区5000亩,主要分布在薛集镇薛集村、马岗村、陈庙村、天明齐村,竹林桥镇谢营村和张集镇大河口等地,单产达到600公斤。

2、无公害大中型水库湖泊养殖银鱼板块10万亩,单产提高到10公斤,年产量达到1000吨,制卵5亿粒,年产值达到6000万元。

㈡养殖区域布局规划。在保持水面完整的前提下,将全市划分为5个渔业养殖区和1个天然保护区:

1、大湖大库银鱼保护增殖养殖区。

范围包括:7座中型水库,全部投放优质银鱼,养殖水面达到10.9万亩。重点依托梨花湖建设鄂西北银鱼繁殖推广中心,打好“梨花仙子”品牌,实行银鱼养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捕捞,统一收购,价格随行就市,实现银鱼移植、饲养、管护、捕捞、加工、冷藏、销售、制卵一体化,做大做强银鱼特色产业,力争年产优质银鱼1000吨,制卵5亿粒,年产值达到6000万元。

2、东部岗地重点养殖区。

范围包括:镇,可养水面4.63万亩。

发展重点是:以薛集镇为核心区,建设无公害水产板块基地,采取健康养殖模式,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效益,并辐射到全市水库池塘。以大河口为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南美白对虾、匙吻鲟鱼等特种水产养殖。在本区域内的其他水域推广鮰鱼、银鱼、黄颡鱼、大口鲶、加州鲈等名特优水产品,使名特优水产品占本区域水产品总产量的80%左右。倡导使用健康肥料养鱼、颗粒饲料养鱼、种植青饲料养鱼,增加草、鳊、鲤等吃食性鱼投放量,适当减少花白链的投放量。推广“鱼猪结合、鱼草结合、鱼鸭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垂钓型旅游渔业。

3、西南部平川养殖区。

范围包括:办事处,可养水面1.26万亩。

发展重点是:发挥城郊优势,采取健康酵素菌养殖方法,大力发展肥水性鱼类,净化水质,防止污染。适当增加草鱼、鳊鱼放养量,引进大口鲶、鳜鱼、杂交鲤鲫鱼等耐低氧的名优品种。推广“鱼菜结合、鱼牧鱼禽结合、鱼果结合”等生态养殖模式。建设银鱼等水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我市水产品附加值。抓好仙人渡镇张岗村小龙虾基地建设,大力推广虾稻连作、虾藕共生技术。开发休闲型渔业,重点开发好城东南试验区柴店岗村、八一村、晨光村、甫州村、邓岗村、晋公庙村、黄庄村等7个村的休闲渔业。建设黑龙沟良种繁育基地,向全市供应名优种苗。

4、西北部丘陵养殖区。

范围包括:袁冲乡、洪山嘴镇,可养水面0.61万亩。

发展重点是:充分利用小水库开展“鱼猪结合”生态养殖,在龟山、苏家河等地推广颗粒喂养优质鱼类和健康肥料养鱼新模式,积极发展利用温泉养殖、繁殖罗非鱼等热带鱼类。

5、汉江(梨花湖)天然保护区。

管理重点是:与谷城县渔政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加强渔业资源保护,严格捕捞许可证和渔船牌照制度,保证生产安全。在每年禁渔期组织专业渔民学习渔业法规和禁渔规定,修船补网,执行好禁渔期制度,稳定或减少专业捕捞船只,保护鱼类资源,加大增殖放流力度,严禁网围、网箱养鱼。

凡在上述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必须依法办理《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依法缴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严禁投放化肥养鱼。

四、保障措施

㈠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市渔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规划,领导、协调、督办全市渔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水产、水利、发改、国土、财政、农业、经信、商务、工商、税务、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和金融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产局。

㈡加大扶持力度。国土、水利、供电、供水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水产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好水产养殖用地、用电、用水等各项优惠政策。金融部门要扩大渔业信贷投放,将更多的农村小额信贷资金投向渔业。发改、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积极向上申报,将低产鱼池改造纳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农村电网改造等建设项目,加快渔区池塘清淤改造、进排水渠道疏通以及电、路等基础项目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实现提档升级。

㈢广泛招商引资。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引进有经济实力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到我市投资。对来我市投资发展水产养殖、加工产业的,给予优先安排,重点支持,与本市养殖户享受同等待遇。

㈣打响“梨花仙子”品牌。按照市场准入制度和出口产品标准开展“梨花仙子”系列产品养殖、加工,保证品质,扩大“梨花仙子”品牌在全省、全国的知名度。

㈤保障苗种供应。重点加强市渔种场的良种繁育和“四大家鱼”后备亲鱼培育工作,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鼓励民营经营者发展良种鱼苗种繁育,确保到2015年,全市渔业良种繁育能力达到1亿尾,提供繁殖“四大家鱼”亲本500组,满足全市良种鱼的苗种需求。

㈥做好技术服务。加强水产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充实力量,促进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水产科技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技术攻关活动,不断完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扎实做好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建立市、乡、村三级水产品产销、加工、信息服务网络,形成“省内外基地+农户”与市场对接相连的多功能服务体系。

㈦组建产业行业合作组织。将苗种、饲料等渔需物资供应者,养殖和产品销售大户组织起来,组建跨区域的产业行业合作组织,逐步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合作组织对会员提供鱼苗鱼种、专用饲料,开展技术服务、市场指导,帮助销售产品,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同担。

㈧建设水生动物疫病防疫体系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争取上级重视,支持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市水产品质量检测站增添仪器、药品,使其更好地开展水产病害防治、水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㈨提升渔业执法能力。渔政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管理效能,增加渔业执法基础设施,建设渔政指挥信息网络和渔业船舶检验点体系,达到“布局合理、使用便捷、反应灵敏”的要求。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