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陈宏霖
特别申明:每个养殖品种,无论是猪牛羊、还是鱼虾蟹,常见病害历来就有,并不影响食品安全,请广大消费者无需过度担心。
近日,《农财宝典》记者了解到,珠三角部分地区对虾发病严重,很多业者认为是虹彩病毒所致。病虾多发于刚投苗20来天上罾前后,红体、游塘后就大量死亡,一般是靠边死,刚死的虾呈粉红色或暗红色,有些空肠空胃。
为此,记者还采访了相关的各大水产研究所负责人,皆未有定论。根据携兴水产、利洋研究所等检测结果表明,目前疾病高发地区,虹彩病毒的检出率比较高,与发病率高有很大的相关性。根据黄倢老师总结的虹彩病毒发病规律,与该病也较为接近。虹彩病毒主要在4-8月份检出,5-6月份最高,所有规格的虾都有检测出,4-7公分规格的虾检测率最高。不同盐度均有检出,无选择性。
▲携兴水产检测报告
说起虹彩病毒,估计不少人会想起“黑脚病”,而且这次发病的病虾中也有少部分是黑脚。NACA总干事黄倢2018年报告表明,黑脚并不是虹彩病的特征性症状。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万夕和向记者反馈,目前黑脚病的病原还没有完全确定,其中虹彩病毒是致病病原之一,但还有其他未知病原未检测出。据了解,2017年春季也大规模暴发过一次,集中在高密度养殖池塘,多发于20-30头左右的大虾。2019年12月在漳浦赤湖镇、深土镇黑脚病暴发也十分严重,同样也是高密度养殖,主要规格在100支/斤左右。可见黑脚病在不同阶段都有可能发生,据福建业务员反馈,黑脚像是病毒大规模暴发前的一个症状,有黑脚也不一定暴发,他自己连续养殖两造都有黑脚症状,只是少量偷死。
目前不仅是南美白对虾容易感染虹彩病毒,据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表明,易感品种还包括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克氏原螯虾、红螯螯虾、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
除了虹彩病毒,近几年检出率高、危害大的病原还有虾肝肠孢虫病(EHP)、急性肝胰腺坏死病(EMS/AHPND)、白斑综合征(WSSV)。至于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对虾杆状病毒(BPV)、肝胰腺细小病毒(HP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黄头病毒(YH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等病毒近几年检出率较低,相对危害较小。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EMS/AHPND):
国际上称为早期死亡综合症(EMS)/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我国俗称“偷死病”,国内对虾专家学者也称为肝胰腺坏死症(HPNS)。
表现症状:患病对虾主要在30天左右处于上罾前后,表现为肝胰腺颜色变浅、萎缩, 空肠空胃,甲壳变软,失去活力等症状,死亡率高达100%。
病原为能够表达毒力蛋白 PirAB的弧菌,属于弧菌科、弧菌属,主要为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副溶血弧菌,也包括能够表达毒力蛋白 PirAB的坎贝氏弧菌、欧文氏弧菌。
2009年在中国发现,2013年大暴发。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养殖对虾减产23%,泰国减产54%,我国减产17%,广东减产30%。
2015年罗竹芳教授和Lightner教授合作报道了质粒pVA1上的2个基因PirA和PirB编码了2个毒力蛋白。自然缺乏Pir基因或人为敲除Pir基因,导致菌株明显失去致病力,证明毒素蛋白PirA和PirB是引起AHPNS的关键。
目前副溶血弧菌依然是导致对虾致病的主要病原之一,不过市场上流行使用的TCBS培养基并不能准确检出表达毒力蛋白 PirAB的弧菌,这也是养殖户采取更好的处理方式的主要限制因素。
黄倢团队还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对VPAHPND的消毒效果,发现过硫酸氢钾对VPAHPND的消
毒作用差,二氧化氢、84消毒液、聚维酮碘等常规使用浓度达不到杀灭作用,强氯精在高
浓度下能起到一定杀灭作用,双氧水作用较好,效果最好的是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
虾肝肠孢虫病(EHP):
该病的病原为虾肝肠胞虫,属于真菌界、微孢子门、单倍期纲、壶突目、肠胞虫科。
表现症状:低水平感染时,对虾无明显症状。高水平感染时,对虾表现为生长迟缓。群体个体大小不均一,体长差异2- 3倍左右。患病对虾个体消瘦,体重比同样体长的未感染个体可低30%左右。虾肝肠胞虫感染通常不会导致对虾死亡。
2001-2002年泰国养殖的斑节对虾生长缓慢,发现在肝胰腺组织中感染了微孢子虫。2009年Tourtip, S. etal.进行了详细报道,并正式命名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
2016年下半年福建等地普遍反馈对虾长得慢,质疑是苗种等问题。当时利洋药店采集13个
生长缓慢池塘的179只虾,其中77只虾EHP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3.02%。据黄倢研究团
队报告表明,2013-2017年全国范围内EHP检出率都是最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EHP的孢子有很厚的细胞壁,难以杀灭,即使高浓度的氯制剂也没效果,一旦感染很容易传染给下一造。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生石灰,用量400公斤/亩(远高于传统用量)左右,撒塘底一星期后晒干或进水。
近几年,亲虾和育苗车间也是感染EHP的重灾区。业内有效消毒经验是,用2.5%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池子,3个小时后洗掉。用上述方法处理所有的设备、过滤器、水池和管道,用氢氧化钠清洗过的育苗池应干燥7天,然后再用酸化氯(pH
白斑综合征(WSSV):
白斑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养殖虾类的病毒性疾病,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属于线头病毒科、白斑病毒属。目前已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表现症状:白斑综合征暴发时,患病虾行动异常,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或伏于池边水底不动,并很快死亡,并且在头胸甲内侧能看到明显的白斑。
1993年以来,白斑综合征杆状病毒复合体在我国沿海养殖区开始流行。以白斑杆状病毒为例,几乎在对虾养殖区普遍发生,危害性极大,给对虾养殖造成严重打击,带来巨大损失。斑节对虾、日本对虾、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等都能因感染而患病。此类病毒复合体的毒力较强,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只有3~5天的时间,甚至更短。此病的感染率较高,7天左右可使池中70℅以上的虾得病,甚至死亡。
根据黄倢研究团队对2013-2017年的流行病毒检测分析,按照全国总检出率排名,白斑病毒一直位居第二。根据利洋研究所在2014-2016年对药店采集到的病样进行检测分析,白斑病毒也一直位居前列,检出率基本都是病毒中最高的。
“白斑偷死综合症”的主要调控措施
“白斑偷死综合症”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虾苗选择、池塘清理、水质调控、饲料控制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把好关,控制这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建议全面彻底清塘,并进行适当的休整 WSSV的宿主种类
每一个种类都是WSSV的水平传播的传染源,目前已发现和确定有近40种。在WSSV暴发流行初始阶段,主要是受WSSV保存宿主的影响,已知的保存宿主为养殖的对虾,野生的东方白虾、长臂虾、日本樱虾等和大量的蟹类。因而,在清塘时一定要将上述几种生物消除掉。
2.建议选用优质SPF或SPR虾苗,并进行营养强化
有条件者应取部分虾苗送专业部门进行流行病病毒的快速PCR检验,也可购买诊断盒自行检测,选呈阴性即不带病毒的虾苗。另外,还应注意虾苗在出池前是否被过筛或被混入其他的虾苗。采购虾苗最好和育苗场订购,采用动物性饵料进行营养强化。
3.建议采用半封闭养殖模式并对所有养殖用水进行严格的综合处理后方可使用
增设养殖面积的10%-20%作为蓄水沉淀池,养殖过程采用少量多次添加的办法,可以添加淡水或经过中间蓄水沉淀池处理过的海水。所有养殖进水包括第一次进水和以后的添换水均需采用处理水,一般采用以化学沉淀法结合生物方法的综合处理措施处理养殖用水,具体措施是采用有效氯浓度15g/m3-20g/m3的次氯酸钠或漂粉精等含氯消毒剂处理养殖用水,72小时后105mL-106/mL的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72小时可以使用,但是在海水悬浮颗粒过多是需加大用量。
4.建议采用立体增氧模式,增加底部溶解氧
有条件的虾池要增设底部增氧,构建立体增养体系,疾病暴发的关键时期,如大潮期间、对虾集中蜕壳期前,提前换消毒的海水,加大增氧机开启次数,同时采用增氧剂,如过氧化钙等3kg/亩/米-5 kg/亩/米,全塘泼撒,增加底部溶解氧,同时可以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5.建议采用生态养殖技术
采用混养模式,可以采有虾鱼、虾蟹、虾贝、虾藻等多种混养或立体养殖模式,减少病害的发生的危害。不能采用混养模式。
6.建议采用中央排(吸)污措施
养殖后期中,每天进行多次中央排(吸)污,每次3分钟-5分钟,至排出污水变清为止,同时,可定期采用明矾(水深1.5m)用量2.5kg/亩-5kg/亩,实践证明,加入明矾沉淀,可去除水中悬浮物70%-95%,减少细菌50%-80%左右,明矾并无杀灭细菌的有效成分,使用明矾后水中细菌含量减少是一种物理性沉降作用,细菌仍可在沉淀物中存活。况且由于吸附不完全,水中仍存留一定数量的细菌,因此明矾并不能代替消毒药品,经混凝沉淀后的水仍需加氯消毒才能使用。
7.建议选用优质配合饵料并合理控制饵料量
选用优质的饵料,严格控制投饵量,少量多次。定期添加免疫增强剂,包括维生素C、葡聚糖制剂、肽聚糖制剂和对虾专用微生态制剂等,提高对虾免疫力。
8.建议养殖过程经常进行品种轮换
海水养殖区可在合适的季节采用斑节对虾,日本对虾进行品种轮换,淡水养殖区可采用斑节对虾、罗氏沼虾、罗非鱼、鲢、鳙鱼等进行品种轮换养殖,减少病害的发生。
总之,南美白对虾“白斑偷死综合症”的防治和其他种类的虾病一样,上述单一措施所起的作用总是有限的,需要采用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养殖各环节需要环环紧扣,每个环节都要加以重视,严格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