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时,敢把养鱼和金属网箱联系在一起,对刘汉元来说真的不足为奇。1964年,刘汉元出生在四川眉山县一个贫困家庭里。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刘汉元很早就挑起家里的责任,平时照顾弟弟妹妹,烧火做饭,种地。刘汉元除在家务活之外,空闲时间里最喜欢玩废弃电池,然后再把废弃电池捣鼓组成其他小玩意。
有一年夏天,年龄很小的刘汉元看见爸爸热的直流汉,就对爸爸说:“爸爸夏天这么热,我帮你整一个电风扇。”得到爸爸应允后,刘汉元非常高兴找东西用。
家里没东西可拆,他就跑到外面,找木材做成风叶烧线,简易的风扇被他一下午就做出来了。当一个人真心热爱某样东西时,所有的困难也阻止不了他们前进的喜悦。
每次小成绩都为刘汉元的热爱带来源源不断的反馈。从这以后,他更是喜欢捣鼓无线电,经常做些电唱机。只要在木头中间放一个转盘,再放一个唱针。
一个简易的落地式音箱就被他做好了。后来,刘汉元会修理电器的活,很快就在村子附近传开。当时,任何一个录音机坏了的人都会千里迢迢来请他修理,1978年高考恢复后。
刘汉元逐渐成为全村的无名小卒,刘汉元终于回到了学校。他不假思索地填写了广播专业的学校。就在他梦想考上广播专业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想到命运突然降临。
他甚至收到了四川水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关键是他从来没有修过水产养殖专业。后来,困惑的刘汉元得知,一个体重33公斤、身高1.41米的孩子不能进入其他学校。
淡水养殖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两河口水库渔场,偶然做了一名水产技师。刘汉元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德国、日本和其他国家可以用一立方米的水养殖数百公斤的鱼。
当时,四川广泛采用大规模养鱼,每亩最高产量不到2万公斤。此外,它也是中国水产品最少的省份之一,人均年鱼消费量不足一公斤。
19岁的刘汉元决定以500元的起始资金创业。他的父亲卖掉了家里的猪和唯一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交换。他试图在流水中的金属笼中养鱼,并将大约3800条鲤鱼鱼苗。
放入一个由64平方米废弃钢管组成的笼子中。7个月后,共捕获鱼类2781公斤,折合每亩25300公斤,创四川养鱼史上新的高产纪录。
刘汉元成为著名的“养鱼能手”,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迅速在全国推广。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他没有选择成为养鱼大户,而是瞄准养殖户都离不开的鱼饲料。
22岁时创办了第一家工厂——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一经投产立刻成为抢手货。到了90年代末,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刘汉元开始延伸和完善水产及畜禽产业链条。
如今的通威,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主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水产饲料全国市场占有率连续20余年保持领先。
刘汉元切入产业链上游的思维,还体现在光伏布局。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器件生产中的主要材料,06年的时候,他宣布“全力以赴进军多晶硅产业”。
两年后投资6.5亿的永祥多晶硅正式投产。不过后来市场环境的改变,导致大量光伏企业倒闭,其中就包括当时的行业龙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2011年全球金融开始危机爆发。
多硅胶的股价瞬间大跌。多晶硅价格一路下跌,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很多工厂都遭到严重打击,停止运行,市场一片狼藉。可这时的刘汉元却发现。
未来能源走向就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多晶硅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才是永远用之不尽,又完全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刘汉元有制作多硅胶的原料,他估计多硅胶最差的价格不会超出预算。
他打算坚定不移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因为他相信光伏发电的前景是美好的。这次他不会退而求其次,而要稳步坚持前进。麦当曾说:真正相信奇迹的家伙,本身就和奇迹一样了不起。
以后的机遇证明,刘汉元的坚持没有错。2011年,继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能源问题出现危机。当时中国十二五计划中关于能源问题有20多处。
通威自然未能幸免,但刘汉元并没有放弃,而是进一步拓展中下游业务,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收购合肥赛维LDK,在光伏领域进行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延伸。
更神奇的是,他将新旧业务做了有机融合,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即水下养鱼、水上发电。2015年,全球首个“渔光一体”项目在江苏如东并网发电。
通威集团已从一家生产鱼饲料企业,发展成“农业(渔业)+光伏”双龙头的跨国集团。去年高纯晶硅实际产能达到8万吨,仅次于保利协鑫。2021年产能预计将超过18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硅料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