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腾辉、潘大卫、郭泓希三个创业小伙伴。
烤鳗鱼用他们特制的酱汁,味道更美。
鳗鱼美食
鳗鱼美食
顺德4~6个月龄的鳗鱼大多出口,本地餐桌上很少见到。
创游传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敏华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波
顺德养殖鳗鱼已经有30多年历史,却一直墙内开花墙外香,4~6月龄的幼鳗几乎全部供应出口,识饮识食的顺德人如果要品尝入口即化的活鳗料理,也只能远赴东瀛。
吴腾辉、潘大卫、郭泓希这三位顺德年轻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立首家顺德鳗鱼专卖店,让顺德鳗鱼这种土生品种回归到市民生活中,这一接地气的创举更完成了鳗鱼全产业链的闭环。
前不久,他们还配合央视拍摄《鳗鱼的故事》纪录片,讲述鳗鱼神秘的生活轨迹,并打算设计鳗鱼手办和建设体验馆,打造这个属于顺德的IP。
灵感:旅行发现市场空白
这一场创业,其实纯属意外。“去年我去日本旅游,发现鳗鱼饭非常好吃,真的是入口即化,而且日本人将吃鳗鱼做成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大家是穿着和服很庄重地品尝。”吴腾辉说,回来之后跟一起打篮球的小伙伴郭泓希分享起这事,郭泓希却告诉他“日本80%的进口优质鳗鱼都是出自咱们顺德。”
“那为何在顺德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鳗鱼呢?”吴腾辉不解,“因为日本烤鳗只用4~6月龄(约200~250克)的幼鳗,超过了这个规格的鳗鱼骨头就会硬肉会柴,这种规格活鳗每斤的价钱大约120元,在顺德本地基本没有市场,所以几乎全部都供应出口。”郭泓希说,他父辈的亲戚们就是养鳗鱼的,鳗鱼到目前为止还不能人工孵化,今年是鳗鱼的小年,野生的像一根头发丝一样大小的鳗鱼苗一尾就要30元左右。
在澳大利亚留学时修读工商管理的吴腾辉顿时发现商机,“既然咱们都这么喜欢吃日本的鳗鱼饭,而原材料居然是出自顺德本土,顺德还是国际美食之都,为何我们自己不做鳗鱼美食呢?”
而此时,从荷兰留学攻读艺术与跨界传媒设计回来的郭泓希,正与小伙伴潘大卫构思用文创推广鳗鱼的事。“顺德是中国鳗鱼之乡,我们想将鳗鱼打造成一个卡通IP,用年轻人喜欢的形式来宣传顺德的养鳗文化。”潘大卫说,当时设计了不少周边产品,但是还没有遇到“落地”的契机。“不如我们就先从吃入手,让大家先用舌尖体验这种顺德出产却扬名海外的物种。”吴腾辉的提议让潘大卫和郭泓希眼前一亮,一拍即合。
创业:
凤城竟难觅鳗鱼师傅
人们都说餐饮是个门槛较低的创业项目,但是在“日本烤鳗”这个领域却是个例外。“当时我们面试了几十个师傅,有一些已经是日本料理店的厨师长,竟然都不会杀这么小的活鳗,因为多数日本料理店都是用已经加工好的半成品。”吴腾辉说,不但找不到厨师,连杀鳗用的刀具、穿鳗用的叉、烤鳗的炉具都要从日本进口。
三位创业小伙伴只能亲自前往日本取经。“从超市贩卖的便当,到著名的‘鳗鱼之神’开的烤鳗店,都逐一去尝试,遇到有开放式厨房的店就逐个步骤拍摄。”郭泓希说,当时是每天从早餐到夜宵都是吃鳗鱼。
取经回来,三位小伙伴一边培训员工,一边研发产品,一边筹备开店。“顺德的鳗鱼产业链已经有鳗鱼养殖场和加工烤鳗厂,我们就派厨师到工厂里学习杀鳗烤鳗。”吴腾辉说,在日本的烤鳗业有种说法:穿鳗3年,杀鳗8年,烤鳗一生。“餐饮店出品的要求跟烤鳗工厂不一样,每一步我们都要摸索制定标准。”
现捞现杀,现蒸现烤,只讲究,不将就。“烤鳗要经过烤、蒸、再烤的步骤,但到底是蒸多少分钟呢?日本不同的店家有不同的做法,我们从蒸3分钟到10分钟反复调试,选择认为最适合的时间。”潘大卫说,酱汁是烤鳗的灵魂,就像卤水一样,每一家都有其独特的配方,我们单单在调配酱汁时候用的糖就选择了好几种。
契机:
消费升级完成产业链闭环
“其实我们上一辈的叔叔阿姨们很久以前也曾经考虑过做鳗鱼的餐饮店,但是因为幼鳗的价格每斤大约120元,成本太高担心消费者接受不起。而且那个年代本地人喜欢吃成年鳗,粤菜传统名菜‘蟠龙大鳝’就是其代表,而且成年鳗的价格只要60元一斤。”郭泓希说,现在创业做鳗鱼店算是赶上了“消费升级”的好时机,因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口味已经改变,他们点菜吃饭不会点一个“蟠龙大鳝”,而一碗鳗鱼饭既小资又是他们能够承担的范围。
“在日本,一碗鳗鱼饭加点配菜的价格要300~400元人民币,我们刚开始做也在测试市场的接受能力。”吴腾辉说,幸好市场比较认可,小店开业10个月已经收回成本,而且收获了一批熟客。“我们刚开始定位是针对年轻人,没想到从小朋友到老人家都喜欢,这里旁边就是史卢比公园,很多小朋友会拉着爸妈的手来吃鳗鱼,有一位住在附近的新加坡老华侨,每周3天固定在这里吃饭,因为他说鳗鱼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郭泓希说。
前不久,拍摄《舌尖上的中国2》《寻味顺德》的导演团队来顺德拍摄《鳗鱼的故事》,用全新的视角讲述鳗鱼神秘的生活轨迹,探索它如何缓慢而强烈地改变着人类的体能和智慧;三位年轻人创业的小店“鳗事鱼意”也作为其中一个场景,反映顺德鳗鱼产业从第一产业的养殖,到第二产业的加工,再到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完成了全产业链的闭环。
未来:
推广鳗鱼文化责无旁贷
在顺德北滘和园的入口处,“鳗事鱼意”的第二家分店已经准备开门迎客。“我们希望以后能够做一个鳗鱼文化体验馆,从鳗鱼在太平洋海域孵化、洄游,到顺德本地的培苗养殖,再到鳗鱼的饮食文化做一个梳理,用文创的方式推广顺德的鳗鱼文化。”潘大卫说,“作为顺德人,推广这个本土的物产责无旁贷。”
“自从小店开业以来,也有很多前辈特意前来品尝,而且给了很多实用的建议。”郭泓希说,以往父辈们养殖鳗鱼不但受到自然因素的不可抗力制约,也受到国际鳗鱼价格波动的影响,所以从最辉煌时候顺德有300多养鳗专业户到目前只有30多户,只有规模较大、产业链完善的企业才能抵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