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志愿服务正兴起

21世纪的家庭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最为严峻的是缺少时间,很多成年人为如何平衡家庭生活和工作责任深感无奈,为如何保证孩子的安全和父母的健康而苦恼。21 世纪的志愿服务组织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其中最为严峻的是志愿者招募困难。在这种背景下,由于家庭志愿服务在理论上能够实现志愿者家庭受益、志愿服务组织扩能、社区服务能力增强的“三赢”格局,因此自上个世纪90 年代起它就成为美英等西方国家广泛推动的志愿服务新形式。实践证明,家庭志愿服务能将蕴含在家庭中的志愿服务资源转化成为满足家庭自身建设需要和社区居民需求的现实力量,实现受助与助人的统一,极大地增强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感,满足家庭成员休闲需要,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力量源泉。正因为家庭志愿服务所体现出的正能量,推动家庭志愿服务发展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时代趋势,美国等还设立专门的全国家庭志愿者日(N a t i o n a l F a m i l y Volunteer Day)。

讲解优秀志愿服务_志愿工作的优质经验做法_志愿服务典型经验

让家庭教育与家庭团结“携手并肩”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创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然而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中青年人学习和工作压力剧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平衡状态的保持。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志愿服务以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同一项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这一独特的志愿服务方式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无论是对父母、子女(未成年及成年)及其他家庭成员(如祖父母、表兄妹等)还是对整个家庭都大有裨益。

父母是家庭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为子女树立起公民职责和社区责任标准。父母通过家庭志愿服务的参与,不仅通过言传身教为自己的孩子以及周围年轻人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帮助他们了解互惠的价值观,而且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社会认可,体现自我的价值。尤其对于全职妈妈来说,在服务过程中获得社会的认同是她们最期待的,不仅建立新的社会关系,扩大交际圈,而且还巩固学习新的技能,提升了自身的领导力、决策力以及竞争力,进而提高生活满意度以及婚姻、家庭乃至工作的满意度。对于子女尤其是儿童,在与父母一起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尤其是需要帮助的人们互动,并对于他们的需求有更深层面的理解,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与此同时,子女在家庭志愿服务参与的过程中,习得正确的价值观,因而降低了儿童和青少年反社会行为以及犯罪的几率,对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退休祖父母来说,与家人一起参加志愿服务不仅能结识更多的朋友,更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促进身体和精神健康,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由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而造成的冲击或者由失去配偶等而引起的不适应,降低抑郁程度,增进个体的幸福感。对于整个家庭而言,一起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增加家庭沟通,加强家庭纽带,增强家庭凝聚力,并创造了他们能彼此分享的回忆。

帮助志愿服务组织“精英化” 和“未来化”

志愿服务组织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在社会中的独特地位常常使其对当地社区和个人的需求有特别的了解,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因而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充当沟通桥梁,使社区和个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的政府,可以借助志愿服务组织有针对性地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来提升社区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对于志愿服务组织来说,通过家庭志愿服务的开展可以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促进志愿活动的多样性,扩大志愿服务的范围,增加对社区居民需求的认知,进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由于吸引了更多的父母(中青年)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特别是那些有技术能力的“社会精英”,如医务人员、教师和法律专业人员等,他们在业余时间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志愿服务组织机构志愿服务机制。家庭志愿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虽然有些志愿者在行动上受到限制,但其积极参与能大大扩展志愿服务组织的“业务”供给。更值得肯定的是,家庭是潜在的志愿者生长的温床,家庭志愿服务充当了推动志愿者自然增长的角色,因为招募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做志愿者都会成为其他家庭成员参与志愿服务的一种催化剂,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群体的加入不仅使得志愿者的数目增加,而且为创造未来新一代的志愿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善社区关系的“多面手”

家庭志愿服务是一种首创的将家庭发展形式、共享的休闲活动和家庭成员希望服务他人的愿望联系在一起的社区服务。它的联结不仅强化了家庭成员彼此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整个社区的生活质量。家庭“组团”参与志愿服务,为社区作出贡献,减少了夫妻间的争吵,减少了亲子间的矛盾隔阂,减少了与公司的纠葛,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家庭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帮助有需要的人(家庭),邻里互助,互相帮忙,增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信任,尤其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人群走出困境,不再自卑和沮丧。家庭志愿者通过服务长者、为邻居修理家具等志愿服务回馈社区,促进和支持社区发展,不仅增加对于社区和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感觉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分子,增强社区凝聚力,而且也改善了家庭所处的社区环境,有助于社区的建设。家庭志愿服务通过“小家”的和睦带动“大家”的安康,促进居民健康行为规范的形成,既是应对社会排斥的手段,也是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重要贡献者。总之,家庭志愿服务对于改善社区关系,发展更安全和更强大的社区,增加社区和社区之间的社会网络,促进社区和谐都能带来益处。

通过上述介绍可以清晰地看到,家庭志愿服务无论是对家庭志愿者自身、志愿服务组织还是和谐社区的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能带来益处。不过,虽然家庭志愿服务前景可期,但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许多挑战,诸如家庭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不足、志愿者组织机构自身的管理问题、对家庭志愿服务参与者的激励机制不明确等。

在我国,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志愿者招募困难和社区服务不足的问题也同样存在,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加严重。而目前妇联、共青团及教育部门等推动的家庭志愿服务行动中,还没能充分注意到家庭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对家庭志愿服务的概念界定和功能认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误区。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顺利推进我国的家庭志愿服务事业发展。鉴于此,笔者建议,志愿服务行业管理部门和广大志愿服务组织深入认知学习和了解家庭志愿服务的本意和潜在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借鉴西方各国经验和教训,确保有效利用家庭志愿服务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顺利发展。

来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