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应届那年只考了两次,可能是我运气好吧,都上岸啦。

第一次上岸的时候,是一个比家乡大一点相距200公里的城市。

和找女朋友谈恋爱一样,那个城市很好,只是少了那么一丢丢丢丢的感觉。在不舍之中选择放弃。

第二次报岗位的时候我头也不回的报考了家乡市直,就这么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公示的那一刻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了,百感交集之中好像自己就是那个天命之子,之后的一切都会按自己预想的剧本演绎下去,自己也毫无悬念会走上人生巅峰。

如果要说体验,那是一个相当的爽。几块钱的工作餐,走路上班十分钟,朝九晚五每天自然醒,相亲杀手锏,加班有补休,出差给补贴,亲近的不亲近的认识的不认识的,知道你有身份之后,都会高看你一眼并且对你示好主动接近…………

但是!!!以上这些都是人的物欲没有什么可炫耀的,都是低端玩法。公务员真正的高端体验比如直接接触可以左右一方民生发展的政策,听国字头的智囊讲座,参加XX厅局委组织的会议,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小圈子里办事的便捷度等等,这些浮力所带来的的骄傲感和获得感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先写到这回头再更........

来吧继续,再补充点如何一次就上岸的经验。。。

一、先说说一次上岸的难点在哪。

抛开运气不谈,我举几个例子,来给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有的你轻松考上,有的人总也考不上,从技术层面来分析考不上的原因。(结尾彩蛋)

·高中师姐王XX:本科院校号称公考培训基地,校友多执着于考公,从大三下学期就开始把公考的事情挂在嘴边志在必得,对各种考公书籍也是如数家珍,自诩“公考大神”,痴迷于某公与某图的线下14天培训,并培训过不止一次,学校图书馆也时常能看到她的身影,我打算考公时还咨询过她关于公考周边,师姐应届时经过国考、京考、上考、深考、联考,始终未进过一次面试!遂心灰意冷,终于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考上了银行,从此再也没有听她提起过公考的事情。

本案例分析:后来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发现这位师姐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行测没上过75,申论没上过65,为什么呢?原来她致力于复习自己擅长的模块和区域,从不深入分析剖析题目之间的联系,沉浸在舒适区内不能自拔,每天看似很努力却收效甚微,所以她总是考不上。

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_心得经验分享_心得回应

·大学舍友李X:从大二开始我就知道他要考公务员,大学期间除了基本的四六级和一些证书之外其他时间他都在复习公务员考试,他相信自己天赋异禀,从复习之处就直接怼真题,对行测许多模块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能解释出1.2.3来,考试后期深受图书馆内的考友同学欢迎,问他问题的师弟师妹络绎不绝。这样总该能考上了吧?经过一轮全国巡考之后,他也没有进过面试,现在家乡公立中学教数学。心灰意冷毫无再战之心。

本案例分析:行测从未下过70,申论从未上过60,如果说行测和申论都可以通过经验累积式的学习来提高,那么申论和行测相比就多了一个门槛,那就是方向!!各种培训班给的行测答案都基本一样出入很少,而申论给的答案却五花八门,这就无形之中提升了复习难度,所以能学到高手的思路就是提高申论的捷径,正如那“得申论者得公考,失行测者失天下”

心得经验分享_心得回应_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

·大我几届的表哥:此人在公考上的投入可谓下足了血本,笔、图、公线上的线下的,本地的外地的,基础班、精讲班、冲刺班、刷题班,微信里面加着张、杨、胡、黄等各种老师,毕业前寒暑假如果不在培训班,那就在去培训班的路上,不上课的时候就沉浸在书山题海之中,家人经济上支持孩子也努力按说应该没问题。四年公考路中只进过一次面试,还是比例外,最终废了好大劲考上家乡事业单位。

本案例分析:他自己说,虽然上了好多课,可是好多老师和题目讲的都不一样,哪怕是已经确定了答案的行测,不同老师的思路也有出入,申论就更别提了,他每次考试拿到一张卷子就是各种各样的方法思路在脑子里绕来绕去,看每个选项都对又看每个选项都不对,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和答题思路。

心得回应_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_心得经验分享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引出重点!!!

一般屡考不上的小伙伴基本都面临三个问题。

1.沉浸在舒适区,只学自己喜欢学的,不学自己该学的。

2.不屑于学习前人的经验,没有自己的答题思路和思维体系。

3.太痴迷于前人的经验,能找到的所有资料通吃,如果不能就一定要找到最高效、最简练、最有用的方法。

二、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如果我告诉你该怎么学习,按照这条路的方法走下去就会进步,你是不是突然就有了动力?确定的结果可以让我们更有动力,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1.行测科学备考

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_心得回应_心得经验分享

心得回应_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_心得经验分享

常识:国考常识包罗万象,如果题目读完发现一点也不会,那恭喜你是个正常人。但这并不意味要放弃这个模块。细细研究真题其实还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常识前三题,一般都是最近的时政新闻,所以考前可以多留心一些国际,党政,国家大政方针的新闻。其次,备考的范围那么大,脑子的内存那么小。这就要求我们要多样的运用排除法,逆推法等。法律+ZZ+经济+历史,占了快一半的题目比重,这个模块的复习重点不用多说了吧?

心得回应_心得经验分享_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

言语理解:言语理解与表达有三类题型,言语理解、语句表达与逻辑填空。除了语句排序题,言语理解和言语表达,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理解,而要做到理解,就要采取的是宏观+微观,宏观就是文章结构,具体就是行文脉络,围观就是逻辑关系,具体就是关联词语。所以复习的重点就是行文脉络和关联词语的学习,5种行文脉络(举例两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点明观点+阐述原因+重申观点,总-分-总;阐述现状/背景铺垫+观点/对策(递进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必要复句)+补充说明(举例论证/解释原因/反面论证),分-总-分),7种复句形式,熟练掌握。逻辑填空,就是对于实词及成语辨析了,这就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了。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没有做题方法,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是有方法的。主要说下列这几个:成分分析、二分法、确定性选项入手。成分分析,对于疑难题目,可以从成分入手,主谓宾搞清楚,一般就有了结果,尤其是主语,非常有效;二分法,就是在排除两个选项后,剩余两个选项找差异,通过比较差异,选出答案;确定性选项入手,这是逻辑填空的方法,当然,还有感情色彩、语义轻重、表达风格、搭配范围、词素差异及语法功能方面的考虑。

心得回应_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_心得经验分享

判断推理:主要考点: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等。逻辑部分确实需要下一番苦功,理清逻辑链条。以箭头法将题干的大段描述翻译成人话。而定义判断的制胜之道在于分解句子成分,圈出关键词,从选项往回套。这部分我支持题海战术,但是我说的是有条件的题海战术,首先,找的题必须有详解,你才可以知道应该怎么去答,重要的是,作练习题的时候,每到题只用40秒左右,不会的就看答案,不要死扣,看答案的时候要认真,答案看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解题思路,这部分用一周的时间做上500道左右的题足以,不要牵扯太多精力。逻辑推理部分要把握考试的趋向,用排除法是不错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应该掌握极端假设法,把某一概念,某一句话用无限延伸和扩大的方法,看看它是否还正确、严密。

心得回应_心得经验分享_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做题中存在的问题无非就是材料读不完、定位不准、易错点太多、计算难、材料生僻读不懂、审题出错。材料读不完、定位不准以及易错点太多,这三点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读材料抓不住重点,不知道材料读什么,才是高效有用。这就要推荐圈阅法。所谓圈阅法,就是用圆圈将材料中数字前有实际意义的名词圈出来;数据不读,也不做标记;初读材料对于“增加”或“降低”不关注。当然,也要配合结构阅读法一起使用,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好处,知道说了什么内容,定位更加准确,不浪费时间。对于易错点,一般是单位和时间陷阱,对于单位,做题找数据时要注意,对于时间,也并入圈阅范围,知道讲的是什么时间的事。上面是最难的文字材料,对于统计表,要注意阅读总标题、横标目、竖标目、数据、单位、注释,并搞明白他们的关系:并列、包含还是占比。扇形图也是如此。计算难,这有技巧,比如估算法,比如直除法,比如差分法,这三种方法掌握了,计算就不是问题。材料生僻读不懂,这时候最怕产生恐慌情绪,心情急躁,其实读不懂没关系,还是按照圈阅法的步骤,画完,然后做题,对照题目找数据,你会发现,其实,材料难,但题目不难。审题出错,这是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审题出了错误,比如从小到大,默认为从大到小,找最小的,最后找了最大的,等等,审题认真、仔细,会让做的功,不白费。

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_心得经验分享_心得回应

数量关系:对于该模块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重点学习常规模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比如排列组合,鸡兔同笼,经济利润……这些模型是基础,练习熟练了能够保证考试中又短又快解题,很多解方程或者计算能力不够,那么也需要加强训练计算能力。至于其他思维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有这个能力很好,没这个能力不建议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复习必须讲求投入和产出。

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_心得回应_心得经验分享

2.申论科学备考

申论大家都清楚“得申论者得公考”,很多考生最后没能进入面试,或者进面试后排名靠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申论分数偏低。所以,对于申论的备考,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先说一个申论备考的误区: 现在网上不乏很多申论大神的备考经验,都宣称考过80多,先不去讨论真假如何。我们就假设是真的,但是在借鉴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有些人是全职备考,而你是在职的,那么就不能直接运用大神的方法;再比如有些大神已经考过多次了,你们的基础不一样,如果照搬大神的经验,学起来肯定很吃力。所以建议大家在借鉴经验:选择备考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对自己有一个剖析,立足自己的时间、基础等去综合考虑。然后对于大神已有的经验,注意去认真辨别,如果不适合全部照学,那么其中的一个点可能适合你,你把它吸收进来也是好的。

申论备考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快速了解申论核心知识体系申论不同于行测,行测每一个模块都好几种题型,每一种题型下面又有很多的变化知识点,可以说内容太过于丰富。

而申论常考的题型就五种,分别为归纳概括题、提出对策题、综合分析题、贯彻执行、大作文。这就决定了我们可以快速的去掌握申论核心知识体系。对这些核心考点的了解,几个小时就够了。了解申论核心知识体系,主要是清楚申论备考需要遵循一些的基本原则,比如你需要知道申论作答必须具备公务员思路、申论答案大部分来自于材料等,从而让备考更加有方向;另外,对于常规的五种题型的基本思路以及作答注意事项之类的要清楚。可以自己总结的申论核心知识体系,最好是打印一份贴墙上,每天看看,巩固一下。当然,每个人学习的方法不一样,也会造成大家走不少弯路。比如有些人喜欢通过看书去了解,那么我建议这一阶段在看书时不要看得太细,有些人快考试课书还没看完;另外,有些人可能去网上买视频,找到合适的视频还好,不过从市场上面的视频来看,很多辅导机构拼的是谁的课多,所以反而不利于对申论快速把握。

心得经验分享_心得回应_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

第二个阶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去针对性突破当你对申论核心知识体系比较熟悉之后,你就可以通过一两套真题去作答一下,看看自己在哪些题型方面还差一点,从而找准自己的弱项,然后针对性突破。关于突破的方式,可以这样去准备:

心得经验分享_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_心得回应

1、充实理论。对于某个题型的理论基础,如果在第一阶段没有学牢固的话,可以再去巩固或学习一下,在网上找一些专项的视频或者通过书籍充实一下理论。

2、专项练习。大家一定要记住“申论的提高是练出来的”,前面所学的视频、或者看的书籍资料,都是手段,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落到实处,这也是我前面问什么强调“快速”的原因。那么如果都是弱项,怎么办?那就每一个题型都练习,最弱的多花一些时间、多练一些题目就好了。可以从真题中找出你的弱项题型,专门的进行练习。大家注意申论考察的能力都是一样的,所以不同省份的真题都可以拿来练习,切记不要做模拟!不要做模拟!不要做模拟!,模拟题容易把自己带偏。当自己在练习时,练到自己的作答和参考答案在要点上比较接近或者自己感觉差不多就可以了。

3、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大作文是一个弱项,我倒不建议大家专门抽一段时间去练习作文,而是在练习其它题型的过程中,穿插着练习大作文。因为作文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集中去突破见不到效果会很受伤。关于作文的训练,我建议大家可以在第一轮有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每周练习一篇,我们不一定要做真题,针对社会热点就可以写一篇文章,在写的过程中可以查一些背景资料以及好用的句子,这样在练习中就可以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如果还能够有小伙伴跟你一起去写,互相修改的话,效果更加明显。 练习过程中对于参考答案也要注意辩证的看到,因为每个辅导机构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所以重点是知道答案背后的逻辑。当然,如果能把一个辅导机构的研究透,分数也不会差。当然,如果能有老师批改或者小伙伴互相针对性的点评效率会更高一些。

心得回应_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_心得经验分享

第三个阶段:练习整套的试题这个阶段主要还是集中在考前,比如考前15天左右,隔天练习一套试卷,这样对于把前面的知识点串联、整体把握答案节奏,以及找到做整套试卷的感觉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前期自己已经练过很多真题,在做整卷练习的时候,找到不同年份地区考试的共性,在精不在多,有的时候为了弄懂一套题目,做个三四遍都是很正常的。不是我吐槽某机构的纸质卷子质量真是太差了,大家可以考虑下电子版的卷子自己打印(没有的话我可以发给你)。

心得回应_优质回答的经验心得_心得经验分享

然后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按照自己的计划复习下去了,自古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个月是心态最容易崩盘的时候,记得有一篇小说里说过“不管听见什么不要睁开眼睛”,我在这里送给你一句“不管遇到什么请不要放弃”,没有一个春天是不会到来的,不管考了几次才上岸,我们都是青春路上的追梦人!!!!加油。

彩蛋:

我上岸后整理收集了公考类好用的资料(亲测好用长期更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均收录在下方卡片冲无偿分享。

1.视频系列

2.历年真题系列

3.最全的常识

4.思维导图系列

5.申论一本通

6.行测一本通

7.国考、省考必考成语500例

8.事业单位联考全套(职测、综应ABCD系列)

9.近五年国考面试分数线

10.经典政务公文汇总

11.热点人民时评议论文汇总

12.资料分析列式、速算技巧全攻略

13.图形推理经典拔高知识点100例

14.还有全职、在职复习打卡计划表。

……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