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关系到了下一代的发展,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从而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进步。
而学校就是接受基本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场合之一,通过在学校学习,孩子可以系统性的获取知识和技能,奠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老师的教育和同学的相处当中,逐渐形成社会化的价值观。
学校可以说是城市和乡镇等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然而随着教育需求量的增加,除了常见的公办学校外,教育局也在鼓励开办民办学校,那么这两种性质的学校有哪些区别呢?
一、民办和公办学校区别
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在教育行业中都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因此两种学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两种学校的主管部门都是由教育局管理,但他们的经营权、财产权等会有所不同。民办学校一般是由私人或者私立机构创办,所以经营权和财产权都由创办人或机构来进行管控。
而公立学校则需要经过当地多个相关部门的监管,学校的财政情况,审计部门等都会受到管控,要确保学校使用资金的合理性,管理要符合规定,来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
对于两种学校来说,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经费来源也存在着差异。民办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通过收取学费、住宿费等方式自筹,或者来自企业、非政府机构投资赞助等方式来获取经费,来维持学校日常运转。
而公办学校由于是受国家管控,经费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相关部门每年会对学校给予一定财政支持及保障,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和升级。
在师资力量方面,两类学校也存在着不同。民办学校的经费由于是自筹的形式,所以为了吸引教师人才,会给到教师高薪、丰厚的福利等待遇。
而民办学校的教师则是通过官方途径发布的考试信息、进行公开的招聘和选拔,而在公立学校选拔进来的教师团队基本稳定,具有专业的教育背景及技能。
在学校招生方面,策略也是有所不同,民办学校的招生方式一般都是到了招生的时期,会在各地即将升学的班级进行宣导,会通过优惠政策、教育福利等方式来吸引学生报名。民办学校入学一般不会会受到户籍的限制,入学门槛相对较低。
而公办学校的小学升初中的招生,则是根据学生户籍地,在规定区域内划分学校;而初中升高中,则是通过各地教委抽取建档线以上的学生,按照当地的规则及程序进行录取,具有一定的入学门槛。
两种学校的教育理念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未来就业方面的侧重点也有着不同,民办学校可能偏社会性的教育更多一些,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及职业规划教育更多一些。
公办学校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学位取得率等,在日常的教育当中更加注重素质教育。
不论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有各自的利弊,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选择。
二、民办学校面临的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教育需求量也在上升。民办学校在教育行业占有一定的份额,然而随着民办学校数量的增长,一些问题也在逐渐的显现出来,导致了民办学校处处受限,发展遇到了困境。
首先民办学校收费较高,由于学校的经营权在私人手中,资金情况并不稳定,而这些费用也和国家发展的大经济环境有关,当经济受到影响,招生数量也会降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收入。
另外一些民办学校为了追求高利润,在收费标准上不够统一,出现了收费不够透明、收费的项目繁多,在住宿、餐食方面也高于正常水平;而这些乱收费现象也给家长们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有些家庭为了让孩子有更高的教育资源,拿到更高的文凭,被迫承担起这些高昂的费用,这些费用占比成为了家庭当中一笔很大的支出,对于一些收入较低的家庭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其次是民办学校的师资团队不稳定,民办学校对于优秀的教师会通过高薪来吸引,然而当学校受到经济影响收入不稳定的时候,教师的薪资也是一笔很大成本支出。
很多民办学校由于入不敷出,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很难给教师按时发出薪资,或者会对教师的薪资进行打折,由此会出现教师离职的现象,教师团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还一些优秀有经验的教师,会认为民办学校的晋升及发展受限,而且就业环境不稳定,学校可能由于收入不稳定存在危机,导致学校的流动性大或者难以吸引优秀人才。
由于教师资源的匮乏,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力量单薄,可能出现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高水平教师,而且在课程的设置上面,可能会出现创新性缺乏等现象。
民办学校也可能在教育设施上投入不足,导致设施落后,比如图书馆、教学设施较为落后,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另外民办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漏洞,部分民办学校在创立的初期,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匮乏,没有对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明确的规定,为学校后期的管理混乱埋下了隐患。
当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管理层的问题也会显露出来。例如学校管理混乱,决策不透明,内部出现腐败等现象,而这些情况对于学校的稳定发展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由于民办学校相对更加自由灵活,往往会产生内部缺乏有利的监督机制,外部社会监督渠道薄弱,导致难以对管理层的行为进行约束。而有些管理层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及社会责任,由此对学校的声誉产生负面的影响。
最后是民办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不够,很多家长会认为民办是私立学校,公信力存在的问题,而且教育质量与公办学校相比会有较大差异,所以会对民办学校产生不信任感。
由于在传统的观念当中,公办学校一直是占据着主导的位置,会更被大众和社会所认可。而民办学校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教育场所,大众会认为这类型学校没有门槛,花钱就可以就读,学习背景不够坚实。所以同等文凭方面可能会存在歧视的情况。
虽然国家政策鼓励多元化的办学方式,而且民办学校也是由教育局来监管的。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对于民办学校给到的支持和政策是不足的,也使得民办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困难,社会的认可度难以提升。
三、民办学校该如何突围
面对这些困境,民办学校想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必须要结合当下的时势,积极的探寻发展突围之路,
民办学校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对竞品进行充分的调研,对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培养在某些领域的特定人才,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还需要挖掘自身的优势及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可以吸引特定的人群进行学习。
教育内容是教学的根本,民办教育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也可以加强与国际教育的交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
民办学校要将学生教育放在核心地位,以实际教育成果塑造学校的良好口碑,建立学校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建设,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度,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另外民办学校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扁平化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的效率。另外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形成协同高效的办公机制。
创新也是发展的重要能动力,民办学校可以在结合市场需求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创新教学理念,创新的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学校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学校长久稳健的发展提供保障。
民办学校最大的阻碍就是资金的来源,可以拓展融资渠道,增加经济实力,可以通过与地方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进行合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和资源,为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机会。
总结
现如今教育局对于民办学校限制严格,这些举措也是对于学校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促进和谐的教育环境,推动教育市场更加规范化、健康化。而民办学校也应该基于市场情况,积极做出调整,优化教育水平,对更多的孩子带来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