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上午,录播室座无虚席,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下,陈伟京、王金娣、吴妍和陈丽霞四位老师用风趣和幽默开启了教师成长分享之旅。
陈伟京主任用“喜爱”、“支持”、“学习”三个关键回顾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因为热爱,促使她走上了教师之路;因为支持,让她拥有了坚强的后盾;因为学习,使她得到了不断的超越。她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有了“喜爱”、“支持”、“学习”,才让她一步步成长,而她极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也得到了师生和家长们的认可。分享会上,对年轻的教师,她倾囊相授:研究名师的优质课,避弯路;争上挑战性的公开课,炼出路;坚持课后教学反思,找梯路。
王金娣老师的成长是由一次次比赛推进的,从入职一个月就参加了第一次学科比赛,并且是“跨学科”比赛。对于新教师而言,每次学科比赛都是一场“噩梦”,可谓又爱又恨,但学科比赛也是教师最好、最快的成长途径。对于如何准备比赛,王金娣老师认为要摆正心态,尽快摸清楚课的思路,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试教,对于别人的建议不一定要全部采纳,一定要写上课稿,防止自己紧张。她在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的同时,还特别感谢了赖丽娟、许晓声、黎月桂等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傅们把她领进了教育的大门,修行全凭她的努力和悟性,王金娣老师的成长大家有目共睹。
吴妍老师说她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她喜欢孩子,热爱工作,是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她的成功,源于积极争取学习的机会,并常常与同行交流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与学生相处方面,始终坚持尊重和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在与家长沟通方面,她始终保持诚实和透明的态度,经常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并与他们一起制定家庭学习计划和目标。
陈丽霞老师的成长是由许多个“第一次”累积而成的,从行事低调的普通教师转变成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教师,每一个“第一次”的尝试都促进了她的成长。20年的教师生涯,既有获得过赤坎区首届“班主任工作能力比赛”一等奖的高光时刻,也经历过少先队活动说课比赛不尽人意的失落,直到指导青年教师获得首届“少先队礼仪风采展示比赛”第一名,才又让她重拾自信,勇于尝试每个“第一次”,成为了陈老师成长的阶梯。“不拒绝成长,更不要害怕成长,不尝试,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让我们一起共勉。
教师的成长,有赖于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感谢学校创造这样一个分享和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在交流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在历练中遇见最优秀的自己。
班主任经验交流
如果说四位老师的成长分享是一场精神的盛宴,那么黎月桂、沈宁、李悦三位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分享就是一场及时雨,她们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经验让许多年轻的班主任深受启发。
李悦老师的经验告诉大家,要想做一个好的班主任,管理好班级,需要做好这几点:1.坚持不懈抓常规管理,初步养成良好习惯。从小事抓起,抓好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2.严格的教育,母亲般的慈爱。对待学生,需要慈母般的爱,更需要正确引导和严格的教育。尽力给予关爱和帮助,要有教育中的威严,也要有生活中的母爱,做到严中有爱;3.注重培养班干部,提高他们的班级管理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培养并管好班干部,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同时通过他们可以更多地掌握其他学生的情况; 4.家校沟通落到实处。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黎月桂老师在教学上对待违纪的学生有自己的一套“秘诀”,不管是上课不认真、课间的调皮鬼、不按时完成作业亦或是有严重违纪的同学,最终都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上,黎月桂老师不以批评为目的,而是采用“退三进一”的招式,即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令学生心悦诚服。在课堂上,她还设计了两种独特的掌声,一种是用来激励自己的,另一种是用来激励他人的。在管理学生纪律上,主张“先专政后民主”,对学生一视同仁,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沈宁老师坚信“勤、 严、爱”是良方。“勤”是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成效的关键,俗话说勤能补拙,在教学过程中也同样适用,时代的进步,教学方式也随之进步,作为老师也得不断地学习和交流,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技能;“严”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关键,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同学学习的保证,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用最能打动同学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爱”是班集体进步的源泉,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积极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说“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几位优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充分展现了她们在工作中的智慧和教育的艺术,同时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四有”好老师的要求。
END
撰稿|张馨尹
编辑|余李静
审核|陈婷
策划|李水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