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10:00举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情况。

王强荣: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邀请省粮食和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华女士,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孟军先生,滨州市副市长毕志伟女士,莒南县委副书记、县长厉伟先生,青岛天祥食品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于强先生,介绍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伟华女士介绍有关情况。

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

王伟华:

尊敬的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近年来,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重要指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工作重要论述,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强化“三链协同”“五优联动”,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强、带动作用好的山东粮食安全之路。

全省粮食产业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为端牢中国饭碗展现出大省担当。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规模大。初步统计,2022年,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1/8以上,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年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9909万吨、加工转化粮食8523万吨。二是企业多。全省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范围的企业1415家,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集团6家、过30亿的企业30家。三是实力强。我省粮食产业结构齐全、种类丰富,全省小麦粉年加工能力5057万吨,食用油年油料处理能力2637万吨,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2871万吨,粮油产品供应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四是品牌响。“齐鲁粮油”连续四年入选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道不尽齐鲁粮油好”广为人知,山东粮油产品热销全国,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工作中,重点做好四篇文章:

一、规划引领。《山东省“十四五”粮食流通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专章布局“建设粮食产业强省”,提出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齐鲁粮油品牌新引擎、主食产业新高地、“中国食用植物油田”和实施“粮芯计划”等具有引领性、前瞻性的举措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比如,近年来,优质粮食工程项目支持示范县13个、示范企业83家,发展订单种植740万亩,新增优质粮食650万吨。比如打造“中国食用植物油田”,明确以花生、玉米、大豆等山东优势产业和优势产能为重点,发展以青岛、临沂、烟台、滨州、潍坊等市为主阵地的五大食用植物油产业集聚区。

二、典型带动。充分发挥典型市、县、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支持以各自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扩大产能,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工业总产值地级市前50名我省有10个,百强县我省有18个。在市级层面,支持滨州擦亮首个“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金字招牌,“滨州模式”在全国推广。品牌建设中,滨州“粮油金三角”、临沂“沂蒙花生油”、德州“五星德粮”、威海“胶东花饽饽”等多个市级粮油公共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县级层面,支持全国重要花生产地莒南、“中国面粉大县”夏津、“中国玉米油之乡”邹平等县(市)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在企业层面,支持企业向上延伸建设原料基地,向下延伸发展主食和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比如,中裕是小麦全产业链发展典型代表,金胜以质取胜、荣获第八届省长质量奖。鲁花、天祥等11家企业入围全国食用油加工企业50强。发达面粉、梨花面业等7家企业入围全国小麦粉加工企业50强。

三、平台助力。一是做好展会展销。组织省内企业参加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等国家级展会和省际间展销会。办好山东粮油产业博览会,第四届将于明天在泰安市举办,全省300多家粮油企业及全国重点粮油企业和经销商参展,大会同步开展保障粮食安全高峰论坛、项目推介及签约等活动。博览会将成为好品推介、品牌宣介、产销合作的盛会。近日我们还将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有关情况,请各位媒体记者及时关注,加强宣传报道。二是用好科创中心。发挥85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作用,依托小麦、玉米、大豆、高油酸花生油四大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搭平台、强研发、促转化,为产业发展注入“科技芯”。强化粮油标准体系建设,“齐鲁粮油”先后发布11项团体标准,组织遴选148款质量过硬产品,让更多山东优质粮油走进千家万户、走上百姓餐桌。三是抓好宣传推介。国内举办齐鲁粮油“中国行”,走进北京、南京、西安、呼和浩特等中心城市,省内“六进”系列活动深受百姓欢迎,近年累计举办各类大型活动上百场,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00多亿元。打造覆盖产购储加销各环节的“好粮有网”产业互联网平台,入驻企业400多家,发布商品7000多款,交易额超100亿元。

四、服务保障。一是抓收购,助力农民增收。创新设立省市县三级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全省规模近6亿元,提供增信贷款36亿元,助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抓应急,强化保供稳价。创新完善应急供应体系,安排2.8亿元支持济南、青岛、临沂、滨州建设四大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安排1亿元支持改造升级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090个,全省设立应急加工企业307家、应急配送中心192家,粮油市场持续稳定。三是抓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按照国家粮食和储备局部署,创新采用“云端指挥、直插库点”方式,开展新入库粮食视频抽查。加强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全覆盖。认真做好协同监管、夏秋粮收购、“双随机、一公开”等督查检查工作,市场秩序运转有序。

下一步,全省粮食和储备系统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强化储备、产业、供给、要素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用力,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体系,为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王强荣: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粮食工作交流材料_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山东在粮食产量连年增长的同时,是如何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

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_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

孟军:

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粮食安全,既要注重数量安全,更要注重质量安全。山东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四个最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将粮食质量安全作为“食安山东”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新修订的《山东省粮食收购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均对地方储备粮收购入库和销售出库的质量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严的要求。先后制定印发《山东省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细则》《山东省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等系列制度文件,明确粮食收储企业特别是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要建立粮食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粮食质量安全档案制度,储存期间定期开展质量检验,及时发现和处置粮食安全隐患。通过多年努力,我省逐步构建起粮食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层层压实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责任和粮食收储企业主体责任,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测。一方面,加强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每年制定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按照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的比例要求开展监测,监测品种覆盖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主要粮食及油料作物。2022年全省完成7749个新收获粮食样品的监测,超过国家要求,监测样品数量及覆盖面优于往年,质量调查、品质测报检验数据在省粮食和储备局官方网站发布。另一方面,强化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发挥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作用,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开展“以干代训”实操训练、明确监测任务数量指标、推动质检机构资源整合等方式,提高各级机构检验监测能力水平,提升粮食质检体系运行成效。2022年,全省各级粮食质检机构检验各类粮食样品2.3万个。

三是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组织开展粮食流通“亮剑”专项执法行动、联合省市场监管局印发《2022年全省夏粮收购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开展粮食收购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认真落实各项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进入政策性库存。做好库存粮油质量检查工作,2022年累计抽取618个库存粮油样品进行质量检查,经检验,我省库存粮油质量状况整体良好,食品安全指标的合格率为100%。扎实做好12325监管热线管理和案件核查工作,严肃查处涉粮违法违规行为,释放粮食流通“强监管”信号。

四是进一步推进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粮食标准制修订,近年来,省粮油检测中心参与制修订《玉米》等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3项,其中已经发布实施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3项;牵头完成《山东饺子用小麦粉》等团体标准11项,为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促进齐鲁粮油品质品牌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粮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我省共有8家企业29项企业标准入选“粮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名单”。推进鲁粮集团鲁中储备库等2家单位开展国家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建设。组织开展好粮油产品遴选,近两年我省共72款产品入选“中国好粮油”,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依托粮食安全教育基地,组织开展粮食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齐鲁粮油”六进等系列活动,普及粮油标准、营养健康、节粮减损等粮食质量安全知识,引导群众健康饮食消费。

谢谢!

粮食工作交流材料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滨州市作为粮食产业大市,请问在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主要做法?

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

毕志伟:

感谢提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两会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是制造业必须筑牢”。粮食产业“接一连三”,是落实“两个必保”要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在国家、省粮食和储备局的精心指导、大力支持下,滨州市充分发挥粮食生产大市优势,大力发展粮食产业、打造制造强市,2022年全市粮食年加工转化量1500万吨,是粮食总产的4倍多;粮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46亿元,列全国地级市第1位,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滨州模式”效应持续放大,“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金字招牌更加响亮。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抓集群培育,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滨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坚定不移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路径,将粮食产业作为全市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先后出台粮食产业发展“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及系列配套政策,加快“粮食加工”向“食品生产”转型。强化产业协同,发挥西王集团、三星集团、香驰控股、中裕食品等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布局小麦、玉米、大豆、芝麻四大产业板块,全市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达201家,其中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5家、中国500强企业2家、全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粮食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6%以上,成功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小麦、大豆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真正跑出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二是抓全链协同,从“一池春水”到“百川汇流”。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立“1+5+N”链长帮包责任制,引导企业从“产购储加销”各环节入手,加强产品梯次开发、产业循环互动、品牌矩阵发展,实现了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延链强链方面,打造出从育种繁育到精深加工、从生态养殖到餐饮商超全覆盖的全国最长、最完整小麦绿色循环产业链;建成大豆产业“五大循环利用圈”(原料、副产品、水、废弃物、能量),仅污水处理一项每年可为企业增加效益3000余万元,实现了“吃干榨净、绿色循环”。品牌打造方面,抢抓“中国好粮油”“齐鲁粮油”品牌建设机遇,率先打造全省首个粮油区域公共品牌“粮油金三角”,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名牌3个、山东著名商标10个、山东名牌10个;入选“中国好粮油”产品33个、占全国6%,“齐鲁粮油”产品51个、占全省34%,产品出口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抢抓预制菜产业发展蓝海,打造“滨菜纷呈”区域品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达16家,列全省第2位。中裕食品品牌价值居2022食品加工前十强、山东省首位,企业团餐服务走进190余家国家、省、市机关事业单位。

三是抓创新增值,从“一粒粮食”到“千滋百味”。全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粮食精深加工、综合利用。截至目前,落户滨州的三大国家级粮食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共完成研发类项目165项、解决科研难题58项、申请专利143项,直接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8亿元,科研能力提升45%。在滨州,一粒小麦能加工出谷朊粉、赤藓糖醇、膳食纤维等10大系列500余种产品,每加工1吨小麦总产值比传统方式增加5000余元;一粒大豆可生产210余种产品,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每吨生产成本可降低400多元;一粒玉米能变成100多种产品,形成了“玉米—淀粉—结晶葡萄糖—结晶果糖”梯次加工模式,分别能够升值1.2、1.47、1.67、2.93倍。目前,全市粮食加工综合利用率98%以上,转化增值率达3.5:1,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走出了一条精明发展之路。

下一步,滨州市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高标准落实好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粮食和储备局部署要求,围绕打造“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粮食加工转化集聚区”和“粮食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全力全速加快粮食产业“品质提升”,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建设粮食产业强省贡献滨州力量!

在此,也真诚欢迎各界朋友到滨州做客、投资兴业,共创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

大众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莒南县是全国、全省重要的花生产地。请问莒南县是如何推动花生产业发展的?下步有哪些打算?

粮食工作交流材料_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

厉伟: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鲁苏交界处,是中国花生之乡。近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工作部署,把花生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优质粮食工程”,促进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莒南先后被评为“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全国高产优质高效花生标准化示范区。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增添产业发展“新动力”。抢抓“中国好粮油”行动重大机遇,成立花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发展规划,从土地、金融等方面加大对粮油企业扶持力度,每年拿出1500万元对花生产业发展给予补贴。2022年,我县获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山东大花生产业集群)项目资金6190万元、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奖励资金500万元。近年来,我县先后争取国家、省补助资金1.36亿元,实施花生产业优质粮食工程项目16个,有力促进了花生产业发展。

二是坚持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发展“新跨越”。扎实推进“三链协同”,实施“六大提升行动”,内强品质,外塑品牌,不断做大做强花生产业。延长花生产业链,全县花生种植面积40万亩,年产量15万吨,有花生加工企业280多家,花生油产能占全国的八分之一。2022年,我县“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花生及花生制品产业实现产值115.3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前翻两番。金胜集团、兴泉油脂、玉皇粮油3家企业连续6年入围全国花生油加工企业“10强”。金胜集团、玉皇粮油是国家花生油生产标准起草单位。完善花生供应链,线上加强与天猫、京东等平台合作,设立官方旗舰连锁店;线下入驻知名连锁超市100多家,在国内外设立办事处、分销点1000多处,实现莒南花生“买全球、卖全球”。提升花生价值链,“莒南花生”先后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中欧互认农产品地理标志”之一、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粮油类影响力排行榜十强,入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名单,2020年品牌价值达到73.71亿元。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建立花生联盟人才库,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吴孔亮等102名人才入盟,签订合作项目53项,引进先进技术84项,转化成果57项。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粮油学会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级37个,申请专利202件,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金胜集团创新的“七星初榨工艺”,研制的高油酸花生油、原生初榨花生油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好油料生产,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国家级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契机,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促进花生高端化、智能化、精深化、绿色化发展。鼓励金胜、玉皇、兴泉等骨干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步伐,构建莒南花生产业“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集群化发展、国际化购销”的新格局。积极参加“齐鲁粮油”中国行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升“沂蒙花生油”“莒南花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构建智慧农业、科技研发、加工贸易、文化旅游等花生全产业链,力争五年内花生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为乡村振兴助力,为国家粮油安全贡献莒南力量。

谢谢!

粮食工作交流材料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

齐鲁晚报记者:

“吃得好”“吃得健康”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青岛天祥集团作为粮油加工方面的典型代表,能否介绍一下在确保食品质量、丰富产品供给方面有何举措?

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

于强:

首先感谢这位记者朋友。青岛天祥食品集团始创于1985年,历经30余年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食用植物油为主,横跨面粉、挂面制品、辣椒调味品、仓储物流等多行业的集团化公司。先后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全国花生油加工10强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家级荣誉,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等省市级荣誉。2022年获评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奖。

为确保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吃得好”、“吃得健康”,天祥食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省粮食和储备局、青岛市发展改革委指导支持下,扎实推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全面开展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节粮减损等提升行动,提高了喜燕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高品质产品促高质量发展。天祥食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先进研发、检验检测设备,年均研发投入强度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为产业链质量升级夯实基础。360°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数字化仓储设施和生产线的全面应用,实现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滴油到百姓餐桌全生命周期食品安全管控。深度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确保产品永葆活力,与中国农科院、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业大学、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10家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构建起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提升消费者食用体验。

二是品牌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一个强品牌就像一个聚宝盆,能带动整个公司发展,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以来,我们在“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的引领带动下,积极推进“品牌引领、布局全国”的战略,创新营销模式,跟随“齐鲁粮油”公共品牌的步伐,走进社区、走向全国。入驻“好粮有网”产业互联网平台,实施数字化转型,寻找更多商机。与中国邮政、大润发、银座、中百、天猫、京东等知名企业及线上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产销衔接紧密、运输配送畅通,保障了充足的市场供应,开创了企业发展、产业兴旺、群众增收、消费者受益的崭新局面。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纳税总额5000余万元,带动农户增收1亿元,对比2018年,分别增长了45.8%、109.25%、233%。

三是多元化产品线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喜燕品牌与生俱来的基因,是保持市场活力的源泉。集团公司在省粮食和储备局“增品种”目标的指引下,依托山东丰富的粮油资源,发挥原料产地优势,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健康粮油产品的供给。首倡“五鲜初榨、头道好油”的理念,采用国家发明专利技术“速冻凝香型花生油加工工艺”,研发、生产的喜燕头道初榨花生油,实现了安全、健康、营养与风味的有机融合。并研发出了让营养摄入更健康的“喜燕头道高油酸”、“喜燕油酸多多”等五鲜系列花生油,搭建完整的高端花生油产品矩阵,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食用油的需求。

2023年,我们将深入践行“前端惠农,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后端惠民,坚守质量安全,提升百姓美好生活”的发展理念,坚决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天祥高端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培育全产业链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工厂,打造辐射半岛,联动全国的高端食品产业聚合区,完善粮、油、调味品、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持续为广大消费者带来健康、优质、绿色的粮油精品,让我们的产品能像燕子一样带着吉祥如意“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实际行动擦亮“齐鲁粮油”名片。

谢谢!

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_粮食工作交流材料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王局长您好,刚才您提到:“下一步我省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将在强化储备、产业、供给、要素高质量发展方面持续用力”,能否介绍一下具体举措?

王伟华:

感谢您的提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储备、产业、供给、要素高质量发展。具体讲,在“储备高质量”上,进一步调整优化地方储备粮规模总量、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指导各地通过品种串换等方式,适当增加玉米、大豆储备,同时按要求充实成品粮油储备。改造提升储备设施,完成好236万吨仓容升级改造和新建扩建任务,持续做优筑牢“压舱石”“稳定器”。同时,深入推进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穿透式监管,实现政策性粮食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在“产业高质量”上,以优质粮食工程、齐鲁粮油品牌“双引擎”,推动粮食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省级示范项目建设,认真做好项目入库工作,紧盯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加强督促指导和绩效管理,确保落地见效。深入挖掘各地亮点做法,加强经验交流和典型培育,强化示范带动。全面升级“齐鲁粮油”公共品牌,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线下开展“中国行”“六进”、产销协作和博览会等推介活动,线上发挥好“好粮有网”平台功能,全面塑造“好品山东”粮油优质形象。按照“1+N+N”品牌战略规划,指导有条件的地区打造区域粮油公共品牌,引导粮油加工企业提品质、树品牌、强产业。在“供给高质量”上,鼓励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创新价值链、丰富供应链,提升精深加工转化率、循环利用率,增加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健康化、品质化的消费升级需求。完善山东粮油团体标准体系,开展好粮油产品遴选工作。在“要素高质量”上,鼓励小麦、玉米、大豆、高油酸花生油四大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强化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办好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山东主会场活动,开展科技“三对接”和人才供需对接。深化人才兴粮兴储,指导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创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质量、优化学科建设、再创新优势办好高质量教育,做好行业人才推荐选拔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和一批“粮”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为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提供人才支撑。

谢谢!

王强荣: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