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戴树林
初冬的皖北寒意渐浓,记者来到安徽蒙城县立仓镇薛庙村,看到一排排粉墙黛瓦的小楼点缀水田中间,不远处万亩莲藕扶贫种植基地内农民忙着采收鲜藕装车上市。立仓镇薛庙村致富带头人周德轩说:“水利部门点水成金,帮助薛庙群众实现了民富村美的梦想。”
薛庙村地处茨淮新河北岸,以前由于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频繁,因灾致贫成了一个走不出的怪圈。2014年被蒙城县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人口482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189人。2015年县水利局干部陈勇下派到薛庙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他调查了解村情后认为,薛庙村劣势是水,优势也是水,水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我们按照镇里提出的‘打好生态牌、做活水文章’发展理念,积极提升基础设施,变‘水害’为‘水利’,用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陈勇说出了当时自己的思路。
要做好以水生财大文章,就要啃下低洼地治理这个硬骨头。陈勇积极争取有关单位给予项目支持,县水利局在薛庙以及周边村连续实施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项目、小农水项目,和其他单位实施的涉农资金项目一起发力,打通了区域内水系的“主动脉”,疏通了田间的“毛细血管”,做到旱能灌,涝能排,灾荒田变成了金土地。
“从2016年3月开始我们尝试发展水产作物,周德轩牵头成立了展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申请扶贫专项资金80万元,流转土地1000多亩土地大规模种植莲藕,用水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陈勇介绍说。
“茨淮新河立仓段有三座灌排结合站,以前主要是防汛抗旱关键时期才用。薛庙村提出申请后,我们及时翻水为他们提供生产用水,今年1--10月份,就为薛庙村供水1000万方。”县水利局副局长张广阔介绍说。
2016年,千亩莲藕种植获得成功。展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给村级集体经济分红每年8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2.54万元,带动10户贫困户脱贫。薛庙村也于当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2017年展宏合作社开始试点虾稻共作产业,至今年11月份,全村共发展虾稻共作、藕虾共作面积8000余亩。”陈勇说,以水为媒稻渔产业发展这么快,就是因为有水利做靠山。
“从2017年开始,我县充分利用茨淮新河水源及立仓洼地资源,在立仓镇、楚村镇实施“虾稻连作”项目,治理面积3.1万亩,投资9628.68万元。主要涉及站、渠、桥、涵、闸、路配套和大中小沟治理。”张广阔说。
跨过小桥流水,记者向南来到薛庙村稻虾共作扶贫产业园区,脱贫户薛平文正在整理捕小龙虾的地笼。“年龄大了,不能外出打工,天天逮逮虾,喂虾,一个月2000多,活不累。”70岁的薛平文和妻子都有慢性病,2014年因病被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村两委介绍老薛到合作社务工,他不仅有了工资收入,还在园区的带动下自己发展10亩虾稻共作,一年收入5万元,成功脱了贫,家里也盖起了三层小楼。
夏有荷花红,秋有稻子黄,虾美蟹更肥。特色产业的发展助推了薛庙乡村旅游的兴起。该村依水打造水美乡村旅游专线,修建了荷田步道、观光长廊、农耕园、茨淮新河纪念馆和荷花大舞台等景点,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蒙城龙虾荷花休闲文化旅游节。”2019年底所有贫困户高质量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2348.6元。
“农忙的时候有虾蟹享用,农闲的时候唱唱歌跳跳舞,现在我们村的群众都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了。”周德轩高兴地说。
据了解,今年蒙城县虾稻共作面积达8.6万亩,年产值5.1亿元,年助力贫困户增收462万元,成为全县产业扶贫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