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用蜈蚣是否属群居动物?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采用何种方式养殖蜈蚣才科学合理,群养科学合理还是单条养殖科学合理?现有的所有技术资料都认为蜈蚣属群居动物,本人多年的研究表明:蜈蚣属独居动物,商品蜈蚣养殖不适合群养,单条养殖是商品蜈蚣养殖最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生物界有一个基本现象,猎食性动物除社会性动物群居外,其它的都是独居,只有交配期雌雄相会,交配后一拍两散。蜈蚣属于后者,自然界中蜈蚣自孵化出散群后就开始独立生活,一直到3--4年性成熟后才雌雄相会交配,母蜈蚣产卵前会寻找隐蔽场所围窝产卵,蜕皮期蜈蚣也会寻找隐蔽场所独自蜕皮。冬眠期蜈蚣会聚集到一个良好的冬眠场所冬眠,造成一个小环境中有大量的蜈蚣,但是它们并非群居,而是本能驱使它们聚集到一个良好的冬眠场所。很多人据此认为蜈蚣属群居动物是不正确的。蜈蚣独居对蜈蚣的生长繁殖有很多好处,(待续)

单条养殖(续)

蜈蚣单条养殖生长速度快。蜈蚣蜕皮后有吃皮习性,这一习性对蜈蚣生长很重要,能够给蜈蚣补充大量的易吸收的钙,促进新的几丁质外骨骼生长,以增强蜈蚣抵御黑斑病能力。同时吃皮厚蜈蚣肠道充满食物,使新的外皮在未骨化之前迅速胀大,变长变宽且光滑,而未食其皮者,则出现部分外皮邹缩,由于外皮硬化之前未膨大,蜕皮后反而比蜕皮前小,且日后生长缓慢,成为僵虫。蜈蚣未能吃掉其所蜕皮多是由于互相干扰而引起,而单养均吃掉其所蜕皮。群养未吃掉的皮大量堆积又会污染环境,诱发肠胃炎。养殖试验表明,单养蜈蚣第二年比群养蜕皮最少多一次,群养蜈蚣第二年蜕皮2--3次,体长10--13CM,而单养则可达3--4 次,体长可达12--15CM。(待续)

单条养殖(续)

蜈蚣单条饲养可有效提高成活率。养殖试验表明,单条饲养在满足充足的饮水和食物的情况下,成活率可达90%以上,而群养由于疾病和互相干扰,残杀第二年成活率不足50%。

蜈蚣单条饲养可有效控制黑斑病的传播危害。蜈蚣蜕皮期是最脆弱的时期,新皮在未钙化以前最易被绿僵菌感染,并迅速发病死亡,并成为传染源造成大流行。单条饲养环境污染小,饮水和食物充足,蜈蚣生长健壮,抗病力强,互相隔离,就是有少量感病发病死亡也不会造成大的传播危害。

蜈蚣单条饲养可有效防止蜈蚣互相残杀。蜈蚣属猎食性动物,生性凶猛,第二年出蛰后互相残杀极其严重,我的养殖试验表明,就是小群体养殖,第二年春季互残率也在50%以上。互相残杀不光使蜈蚣数量迅速减员,长期辛苦养殖毫无寸功,同时还会带来另一个危害,未吃完的蜈蚣尸体腐败后被别的蜈蚣吃食后患肠胃炎死亡,发生恶性循环,诱发肠胃炎在群体中大暴发。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蜈蚣毒是蜈蚣颚肢毒腺的分泌液,为无色透明的粘稠液体,经冷冻干燥,所获得的粗毒素为白色或灰色的粉末。取毒的方法目前有2种,一是剪断颚肢,立即用玻璃毛细管收集毒液。一是电刺激,使用药理生理多用仪,连续感应电刺激,其刺激频率为128Hz,电压10~20V,波宽 2~4 m?s。刺激取毒时,将成体蜈蚣右末足用鳄鱼夹连接刺激输出端,左头部触角接地线,并用生理盐水将电极与蜈蚣接触处湿润;线路接通刺激时,可见蜈蚣颚肢毒钩开口处有毒液排出,用小烧杯收集,然后真空干燥,冻干保存。前一法可结合捕收,商品加工进行。后一法取毒对蜈蚣无伤害,可每隔2周连续取毒。上述是否真实?每克500元以上?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