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优质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在宁陕县野猪与家猪人工繁育日益兴起,通过野猪改良家猪品种,使家猪抗病性增强,耐粗饲,瘦肉率提高,肉质营养更为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脂肪含量低,口感更鲜美,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饮食需求,因此研究野猪在家猪品种改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野猪养殖技术大全_放养式野猪养殖技术_野猪养殖放养式技术要求

1 野猪的主要特性

野猪也称“山猪”,属于偶蹄目猪科动物,是真猪亚科的野猪属。目前,全世界共有27 个野猪的亚种,我国共有6 个野猪亚种。野猪的主要特点包括野性凶猛、杂食耐粗饲性、抗逆性强。成年野猪的体重约为100~130kg。野猪毛色为暗褐色或灰黑色,鬃毛较长,硬毛下长有许多绒毛,总体皮毛粗硬,野猪体躯健壮,四肢细长,头长耳小,犬齿发达。雄性野猪达到性成熟需要10 月龄以上,常年可配种。

2 野猪与家猪杂交研究

研究人员选择了经过初步驯化的雄性野猪,用铁栅栏隔离母猪与家猪的猪舍,避免出现打斗的情况。饲料配置以玉米等杂粮为主,添加了粗蛋白以及多种氨基酸、矿物质等。圈舍保证卫生和饮水清洁。野猪与家猪在首次配种之前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亲和,完成亲和后才可以进行配种。在杂交时可以将母猪饲养在野猪附近的圈舍中,通过叫声以及气味彼此逐渐熟悉。经过亲和后,将待配种的发情母猪赶到野猪圈舍中,此时野猪对母猪基本没有敌意,野猪会主动亲近母猪,经过一段时间后完成配种过程。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发现,杂交后母猪在怀孕中期腹围增粗,食欲增加,分娩后的表现与家猪相同,产仔数量适中。杂交所获仔猪的行为以及体貌特征

放养式野猪养殖技术_野猪养殖放养式技术要求_野猪养殖技术大全

与家猪差别较大,其中野猪的特征十分明显,体毛粗硬,头部狭长,具有一定的警觉性,在饲养时需要选择较为安静的环境,圈舍的隔栏需要高于普通的猪舍。该县饲养的母猪多为外二元母猪,还有部分地方品种的黑猪。杂交后的仔猪采取舍饲喂养,体重达到40kg 以上可在野外林地放养与舍饲相结合。冬季室外气温较低,一般都采取舍内饲养模式。野猪在家猪品种改良的过程中作用十分明显,能够弥补家猪由于长期人工饲养丢失的优良基因,增强抗逆性,产生的杂交种继承了家猪与野猪双重的优点,克服了家猪抗病能力不强、产子成活率低、瘦肉率低等弊端,也解决了野猪生长速度缓慢、繁殖能力低等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杂交后所获仔猪生长速度最佳,体形较适中,脂肪含量低于家猪,瘦肉率高于家猪,杂交二、三代猪属于比较理想的瘦肉型杂交育肥组合。通过家猪与野猪的杂交能够显著提高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达到全面保护的效果,为畜牧生产开辟了新路径,这也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市场前景广阔。

3 野猪在家猪品种改良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技术的成熟以及发展,野生动物在人工驯化繁育中,将选育出优良基因的杂交组合发挥了重要作用。家猪由于长期圈养,体貌特征变化明显,高产家猪对环境要求比较高,缺少足够的抗逆性能,猪肉口感、营养品质很大差别,这是家猪品种之间杂交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采用家猪与野猪的杂交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效果十分显著。

野猪养殖技术大全_放养式野猪养殖技术_野猪养殖放养式技术要求

3.1 育成率显著提高通过选育的杂交后代具有野猪的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势,同时杂交后的猪发情周期、发情期与家猪基本相同,产仔量可达到10 头左右,多的可达12 头以上,育成率显著提高,人工饲养的环境下育成率在95%以上。

3.2 抗病能力提高野猪对恶劣自然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杂交后继承了野猪的优良基因,具有耐热耐寒,杂食性,抗病性,抗逆性等特点,具有较强的自身免疫力,一般情况下可不用疫苗免疫。3.3 肉质口感提高饲养方式、饲料、品种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猪肉的品质,其中遗传因素是主要因素。并根据野猪的生活习性制定饲养管理方式,家猪与野猪杂交后肉质鲜美,富含多种氨基酸,亚油酸,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还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肉质口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野猪养殖放养式技术要求_野猪养殖技术大全_放养式野猪养殖技术

3.4 瘦肉率明显提高实践证明,杂交二、三代猪的生长速度、料肉比、瘦肉率等遗传性状达到最佳,是理想的杂交组合,瘦肉率比普通家猪提高8%左右。

野猪与家猪进行杂交能够改良家猪的品质,改善肉质,提高营养成分的含量,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增强猪的抗病性能和耐粗饲,同时可以提高仔猪育成率,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野猪与家猪的杂交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