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残疾小伙返乡种杨梅
引领群众致富奔康
清晨,雨后的乐跃镇红岩村三社,青山苍翠,薄雾云绕。站在村子最高处抬眼往下一看,一颗颗硕大而又红彤彤的杨梅如同珠宝一般挂在成片的杨梅树枝上,特别美丽喜人。
“昨晚下了整整一夜的雨,这两筐杨梅是我和妻子在天亮前趁着雨下得小一点的时候,打着手电筒采摘的。”6月1日一早,当山间的薄雾正在渐次消退的时候,我们一行4人沿着蜿蜒曲折的蹊径找到坐落于深山幽谷中的李蒙家时,李蒙早已杵着双拐在门口等候我们,“我家坐得偏僻,而且下雨路滑,让你们有点难找了。”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刚进入不惑之年的李蒙虽是一个典型的80后,但一脸沧桑成熟的面庞,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了很多。“我想离开这片大山和贫瘠的土地,先后在德昌县城里和在云南文山、蒙自等地打过很多工,但因为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每种工做的时间都不太长久。”说起过往的艰辛和遭遇,李蒙话语不多,但句句都让人感到胸闷心疼。
2008年,李蒙结束了在云南四处打工漂泊的日子,带着妻子——一个贤惠善良的云南姑娘杨格芬回到了乐跃镇红岩村三社,“离家越久越远,其实心里越挂念家。”李蒙说,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他坚信在家乡的土地上肯定也能干出一番作为来。
“我们当时还是很担心很紧张,所以2008年试种时只用了2亩地来种植杨梅幼苗。”杨格芬说,“这些幼苗都是从浙江的一家农科院邮寄过来的,李蒙把它们全部当成了宝,天天在地里看着它们、守候着它们、伺候着它们,就怕种植失败后,我们这种雪上加霜的家庭将会更加艰难。”
“杀出一条血路来”,是李蒙10多年来种植杨梅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的真实写照。在这过程中,李蒙呛过水、遇到过旋涡、遇到过风浪,但他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2013、2017两年里,我先后又种植了5亩和10亩地的杨梅,目前开始挂果的杨梅总共有17亩,去年收入就达到了16万元。”
李蒙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算富,我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大家一起种植杨梅走上致富路,“2021年,我培育了一年以上的杨梅裸根幼苗,在我们德昌本地销售了3500多株。今年,已经又有将近4000株幼苗的订单了。”
做活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巴洞镇宽裕村的小赵2018年从李蒙处引进了100多株杨梅幼苗来种植。“去年仅是通过现场体验采摘的方式,收入就达到了近7万元。”小赵说,他准备在去年销售模式的基础上,今年加上吃农家菜、食农家饭这一环节,增加收入拓宽致富路子。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今天,走在红岩村三社的土地上,李蒙的心里溢满了爱与希望,过去眼睛里的“贫瘠之地”,今天早已成了一片充满希望的“炙热之地”。“今年,我将带领更多的村民种植杨梅,一起走上致富奔康的路,共同助力乡村振兴。”李蒙说。
文图: 但华民高华 王秀娟段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