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1、香格里拉县基本情况香格里拉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居,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高赛山区农业贫困县。位于东经9921'-10019',北纬2652'—2852'之间,地处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东与四川省稻城、木里二县接壤,西、南与丽江县、维西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德钦县一衣带水,是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是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全县国土面积11613平方公里,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15.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9万人),辖7民委员会(办事处),688个村民小组,818个自然村。境内居住着藏族、汉族、纳西族、傈僳族、彝族、白族、回族、苗族、普米族9个世居民族和其它民族共25种,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43%。香格里拉是全省最重要的资源富集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因物产丰富,素有藏区“如意宝地”之称,誉为“藏珠露宝”之地,归纳起来有六大资源优势。生物资源香格里拉县由于垂直气候明显,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丰富,有着“动植物王国”、“天然高山生物园”的美称,这里共有菌类、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类植物289科3870种;有哺乳类动物2697种,两栖类科,爬行类18种,鸟类40科170种,鱼类75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60多种。
菌类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高级食用菌松茸、羊肚菌、鸡油菌等林副产品是香格里拉县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旅游资源独特的立体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境内著名的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碧塔海、纳帕海、白水台、以及美丽辽阔的草原,冰清玉洁的湖泊、万紫千红的花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构成了香格里拉丰富、多彩、神秘的民俗文化及旅游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考察、访问。神奇美丽的香格里拉正被世人所瞩目。畜牧资源香格里拉县拥有广阔的天然牧场,总面积达503万亩,可利用面积占74%,可载畜12万头黄牛单位。全县拥有大小牲畜存栏35.5万头(只),主要品种有牦牛、犏牛、山绵羊、黄牛、马、猪、藏狗等。畜牧业已成为藏区广大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林业资源全县拥有林地面积11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6.63%,种类繁多,材质优良,用材林蓄积量6932万立方米,近年来,加大了生态保护力度,生态保护完好,林副产品逐年增加,成为重要的后备资源。水能资源香格里拉县水能资源丰富,除金沙江纵贯全境外,拥有大小河流224条,金沙江支流13条,总长620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210万千瓦,落差大,易开发,并正在成为全州、全县的支柱产业。
矿产资源香格里拉地处三江并流有色金属成矿带腹心地带,成矿条件好,已知有金、银、铜、铁、钨等金属,已探明的格咱红山铜矿储量达46万吨,远景储量达100万吨以上,将是我省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冶基地之一。红山铜矿、普郎铜矿、卓玛铜矿已经或即将进入实质性开采阶段。丰富的自然资源由于投入的严重不足,市场化发育程度低,资源优势尚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抱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观。2、香格里拉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香格里拉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艰苦不懈努力,县域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到2003年底,全县县域内GDP达55125万元,递增13.63%,地方财政预算收入达3509万元,年均递增9.62%,固定资产投资达37782万元,年均递增28.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56元,增长6.44%。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由199531.9:39.8:28.3调整为34.5:17.7:47.7。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03县共有个体工商户5508户,从业人员6079人,注册资金18098万元。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加强。
先后建成金沙江河谷农区的提灌工程,桑那水库建设工程,以及高寒坝区青稞商品粮基地、郁金香为主的花卉基地、干果基地、黑山羊基地、生猪基地等一批农产品基地。在沿江乡镇全面推广“种桑养蚕”项目。认真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天然林保护措施,禁止捕杀野生动物和污染治理工作进展顺利,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粮食产量保持稳定。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安居温饱、异地开发等工程,采取小额信贷、部门帮扶等有效措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支柱产业培育步伐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1998年国家全面禁伐天然林后,我县认清形势,克服困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扎实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群,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地实现了财政转型,为母亲河长江上游的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着力培植旅游、矿产、畜牧、生物、水电五大支柱产业。以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建设为基础,发展旅游业。旅游业从无到有,在香格里拉旅游品牌的推动下,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年均递增25.4%,游客人数从1997年的22.67万人次上升到2002年的128万人次,增长近6倍,旅游社会总收入从11044万元上升到38829万元,年均递增28.59%。
以红山铜矿的开发为龙头,带动全县矿业的增长,发展第二产业。把畜牧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加快品种改良、畜医网点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人工草场建设和高原畜禽产品加工业,提高畜牧产品商品化率。以高山花卉园区建设,野生菌类采集等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畜产品、花卉菌类交易市场,栎松茸的加工和出口步入良好发展轨道,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花卉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迅速,播种面积逐年扩大,成为高原群众的又一项主要经济来源。城镇建设迈出步伐,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突出重点和特色,加快迪庆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城建设,结合香格里拉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实际,继承和发扬藏文化特色风貌,以建成东部藏区物资集散中心、“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区游客集散中心、香格里拉文化中心为目标,按照将香格里拉县城建设成为山水相间、城景交融、具有藏区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观光城市的定位,不断加强市政基本设施建设,全面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城市面貌大有改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县城实际面积由1985年的6.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11.3平方公里,增长166%;县城规划区面积由19858.6平方公里扩大到今天的23.6平方公里,增长127%;城市人口从1985年的1.4万人发展到今天4.3人,增长307%,先后有四个乡设置为建制镇,城镇化水平达27%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香格里拉历来是达赖势力搞分裂、渗透的前沿,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历年来县委、县政府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认真开展寺庙爱国、爱教、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反分裂、反渗透的宣传和教育,揭露达 赖集团的政治图谋和祸国祸教的反动本质,实现了“宗教有序, 政治稳定”的基本要求。针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山林、草场、地 界纠纷多的状况,主动走访藏区邻县,提出“联合起来,共谋 发展”的口号,妥善处理了县域边界纠纷。认真排查处理各类 社会矛盾。确保了社会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全面落实“科教兴县”战略,社会事业逢勃发展。不断加 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面普及了六年制 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普九”工作稳步推进。 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开展,计生、卫生工作取得较大 的成绩。各族人民充分享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呈 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宗教有序、自然和谐的 大好局面,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国藏区县(市)前列。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香格里拉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地域辽阔, 资源丰富,发展极不平衡的高寒山区农业贫困县,社会经济的 发展程度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巨大的反差。
发展中药材种植 产业,对调整香格里拉县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重 大作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加之野生药材资源的迅速减 少,现已形成了政策上不准采同时也已经没有可供采集的资源 状况。如何解决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民增收已成为全县农 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天然药物热”正在 兴起。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植物,治疗作用经过长久岁月的验 证,没有化学合成药物的副作用,因而越来越受到国际、医药 界的重视。全世界中药市场正以每年 10%的速度增长,世界 范围内研究、开发和利用中药的热潮,推动了中药材生产的迅 速发展和药材市场的繁荣。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交往 和贸易必将逐步增加,全球中草药贸易的增长速度将会有惊人 的提升。因而依据香格里拉县实行应该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 四、项目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香格里拉县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山高谷深,气候随海拔 升高而发生变化,从海拔 1503 米的金沙江河谷到海拔 5396 米的哈巴雪山顶,依次有河谷北亚热带,山地腹温带,山地温 带,山地寒温带,高山亚寒带和高山寒带六个气候带。气候幅 宽,气候带窄。
香格里拉县主要受西南季风和南支西风急流的交替控制, 干湿季分明。在海拔 1860—2800 米的金沙江河谷地区,年平 均气温 12.7,年平均降雨量 650 毫米。雨热同步,冬春干 旱,雨量集中在7—9 月,是白术、秦艽、苦良姜等药材生长 的最佳气候环境。 2、土质和土壤条件 香格里拉土壤主要分为高山寒漠土、高山灌丛草甸土、棕 色暗针叶林土、暗棕壤、亚高山甸土、棕壤、红壤和冲积土(包 括水稻土)。 海拔2600 米以下主要是红壤,PH 值5.2—8.7,含有机质 0.73—5.2%,地下水位低,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供肥性能 3、交通条件香格里拉交通极为便利,县内连接州外的主干线二级油路 已基本完工,年底即可交付使用,乡级油路也已基本铺设完毕, 加之迪庆航站已开通香格里拉—昆明、成都、广州等多条航线, 为中药材运销提供了便利。 4、、适宜白术、苦良姜、秦艽等药材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 白术、苦良姜、秦艽等药材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一般三年为一个采收期。适宜在海拔 1900—2800 米的缓坡地上生长, 需要光照充足,地下水位低,排水条件好,雨季不能浸水,不 能有地表水灌溉,土层深厚。沙泥土或为石渣土,PH 5.5—7.5 富含有机质,年平均温度11以上,雨热季节最高温度 不能超过30的条件。
香格里拉县海拔1900 米以上的旱地均 能满足这些药材的生长,并且部分乡镇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生 产经验。 五、项目的实施 1、项目说明 项目计划在山区、半山区旱地上发展白术、秦艽、黄山药 等市场需求旺盛的药材 12000 亩,2007 年建成,预计总投资 720 万元(主要为用种资金)。其它如:农家肥等田种植户自 行解决,整个基地不准使用化肥。田间沟渠,配合退耕还林协 调实施。基地以三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循环发展,利用不同种属 的药材进行轮作。预计周期总产值为3600 万元(以目前平均 产值每亩3000 元计算)。 2、项目阶段划分 该项目以2—3年为一个采收期循环发展 2005—2006 年为引种试验示范阶段 (1)引进苦良姜示范240 划基地,落实12000亩面积分布。 2006 (1)基地土壤改良,培肥土壤,以提高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心工作。 (2)新值4000 亩,其中白术 2800 亩,秦艽、苦良姜、 桔梗1200 亩,采收2000—2800 亩,留好新值面积的种子。 (3)建立收购、销售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