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养殖最低成本区域值大约在多少.弄潮儿网易博客

林蛙养殖的效益究竟能够达到多少?笔者认为深不可测。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应用技术的支持,成为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这就造成了正确评估该项目的技术空白点,在很多一般投资人急切希望资本增值的背景下,全人工养殖林蛙项目的经济效益被奇异地扩大。有宣传说可达到1:12,甚至更有的暗示市场可达到数十倍的程度,导致无数人盲目投入而血本无归。

笔者对此作一个专门的分析。

首先,林蛙从标准登陆体重>0.5克,达到25克的基本商品规格,需要捕食多少饲料虫来探讨?

依据多年的研究,林蛙的肉料转换比最高可达到1:2.14,但林蛙是变温动物,其消化水平随着气温、饲料营养水平的差异有所浮动。一般主生长期可取2.5进行评估。

注意,在入冬前和开春后肉料转换率很低、在主生长期中未达到必须的捕食量肉料转换率也会严重降低,这里取2.5是假定林蛙始终处于连续的主生长期中,并且在营养、捕食量方面均达到最佳技术条件的情况下。

这就意味着下面的计算是基于最理想的状态(由此分析最低成本的范围)。

在理想状态中,一只以标准登陆体重上岸的林蛙,连续顺利地经过6个月左右的生长达到25克的基本商品规格,需要投喂多少饲料呢?

很简单,在全生长过程中增重了24.5克,24.5克 * 2.5 = 61.25克

那么来算下这个饲料的成本:

目前先进的饲料配方能够在2元钱左右产生出1斤黄粉虫,或者在1元左右产生出1斤无菌蝇蛆(市场常规成本黄粉虫在4-5元左右,无菌蝇蛆同样如此)。

则最少需要饲料费用 =(61.25/500) * 2

= 0.245元/只(黄粉虫)

或: 0.123元/只(蝇蛆)

为简便计算假定黄粉虫与蝇蛆混合投喂并比例相等(偏于保守),则每只蛙饲料成本为 0.184元/只。

目前管理好的成活率为80%(每年度),常规雌雄比为1:1,则可知就是在当年达到25克规格,那么每只商品蛙的饲料成本应约在:

0.184 /(0.5 * 0.8)= 0.46元/只左右。

注:这里的测评忽略了主要死亡阶段和数量对饲料消耗量的影响,这是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成本问题。同时这个忽略对本文所测定的总成本结果并不构成实质性影响,因此可以采用。

有人认为,可以大量地诱捕野生昆虫来充当林蛙的饲料。那么大家计算下,如果你投放了10万个蛙,在整个生长期中需要捕食多少野生昆虫?

10万个蛙 * 80%成活率 * 61.25克/1000 = 4.9吨!!

苍蝇的体重大约是15只/克,那么4.9吨重的苍蝇有多少只呢?

4.9 * 10006* 15 = 7.35千万只

如果被分配在6个月中,则平均每天需要有41万只苍蝇飞临蛙场并全部被蛙吃掉。

每天有这么大数量的昆虫飞临蛙圈,是什么概念呢?按每平方100个蛙计算,10万个蛙需要1000平方的面积,那就是说地面高度1米的整个蛙场,其中每立方空间就至少达到了410只昆虫。以实地观察,林蛙对飞临蛙场的虫由于适口性、可捕性等原因,捕食率仅为20%不到,那么就至少要有200万只昆虫每天飞临数亩面积之大的蛙场,每立方需要达到2000只之多。请问:你那里是否正在发生虫灾?就是设想替代50%的饲料这野生昆虫资源至少应达到多少?

更何况自然界中的飞虫其体积体重和营养还都不如苍蝇,不能使林蛙产生那么大的生长量!!必须更多地捕捉昆虫才能够达到需要的生长量。

有人认为,可以用粪料喂蝇蛆,降低成本。看似有道理,而实际上,现在粪料的价格基本在0.1元/斤,而虫粪比是1:10,还是1元/斤的成本。加上庞大的运输费、发酵人工,成本会更高!!

有的朋友认为可以以蝇蛆为主,但是在自然气温达到适宜前和秋季降温后,都是需要加温养殖的,这就增加了燃料成本和相关人工,并不能实质性地降低饲料成本。

由此可见,0.46元/只左右的成本是目前技术最低的饲料成本范围。

蛙场还需要人力投入的。实践统计表明,按目前各地平均人工成本计算,总人工成本大约与饲料总成本持平或略有超过。这就是说,养殖中的人力、饲料成本之和,不可能低于0.96元/只蛙。说“不可能”是因为如果不能当年连续养殖达到25克,只能依靠常规分两年达到25克,那么这个人工费还得加倍!所以人工费按当年达标的平均成本也是最低的算法。

如果加上水电、通讯、地租等等必然存在的开支,每只蛙的最低成本可确定为1元左右或以上。

也就是说,在目前最高端的技术条件下,投放养殖10万尾蝌蚪,如果达到成功养殖的预期目标,其养殖准备金最低必须达到4万以上,显然一般技术情况下的准备金就将达到10万!!

再反过来计算一般技术情况下的投入产出比。

就是以历史最高(09年冬)的价格,25克规格活蛙可能在7元/只左右,按上述商品率40%看,出品4万蛙,可获利28万元,那么一般投入产出比是多少呢?1:2.8!

据笔者所知,目前能够达到以上一般养殖效果的人即可谓是凤毛麟角,盲目投入的养蛙成活率则绝大多数被阻挡在10%这条“红线”之内。

在此问下每年春季一投就少则几百万、上千万,多则数千万蝌蚪并以此显示自己规模和实力的养殖人:你按照某些人刻意设计好的算术公式在计算你的回报,还用这个数字去“激励”别人,但最基本的你又准备了多少个“百万”来维持运行费用?又准备了多少个“百万”来防止万一发生1次的失败?

在此顺便计算下有些人按多投少得,抱着有10%的成活率就发财想法的投资人(机构规模化投资者占多)他们可能面对的成本(就是在最先进饲料技术支持下):0.184 /(0.5 * 0.1)= 3.68元/只左右的饲料成本。加上水电、人工,就是按同比计算(公司化的开支更大),每只蛙的成本也将达到4.54元!如果还没有掌握6个月蛙重平均达到25克等关键技术,还有赢利的可能吗?

笔者从牛气十足的新闻报导上就能够看出这些投资人在起步已经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了。每每读到类似新闻、视频,笔者总是扼腕叹息,全人工养殖就是这样年复一年地被误导,产业的有生力量和资源就是这样年复一年被白白地消耗掉的。

所以,不要那么乐观地自信经济实力雄厚,刚把蛙卵投下去就忙着拉大旗、发新闻,开发布会,喊口号,发展养殖户!这是在害己害人!

更劝热衷于拍视频、照片来证实自己成功的朋友少安毋躁,其实只要看下你的投放量和资金能力,就能够大约知道你的技术水平是成熟的还是在炒作。

路还长着呢!!

读者一定会问,笔者所说已经解决了1:3—1:5范围投入产出比的系统技术,从而印证林蛙项目确实是一座还没有被开发的金矿,这个结论又是从哪里来的?

笔者历经多年多地的研发,不仅完备了达到最理想条件的系统的技术工艺,并且专攻二年养殖方案,并且在单位时间内的生长量能够达到优势。读者自己计算下吧。但是要达到两年总成活率64%以上,必须对冬眠、出蛰、春眠和休眠等关键技术有一个确实的把握,否则仅休眠的死亡率就可达到50%以上的。因此一般投资人切忌以为模仿笔者的方案就能够反败为胜。事实上一直以来达到25克及以上体重规格,都是采用两年的方法。这一方面再次告诉了养蛙人的最低成本是处于什么状态,更告诉了投资人这二十余年来的总体失败不是用盲目的单纯勤劳和用钱就能够砸出一个成功来的。

至于笔者说如果明年有条件的话,将开始研究攻击1:7-8的项目最高投入产出比目标,实际上是因为在独创的自然法大幅提高雌蛙比例技术上得到了突破(笔者生产现场条件下的实验,雌化率达到了91%!)。同时在黄粉虫饲料配方成本上也再次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在实际生产中雌蛙率稳定达到70%,那么这个投入产出比是否能够达到1:7-8?读者也自己算下吧。

这就是这个产业的魅力所在。

笔者在此再次强调林蛙项目的高科技性,呼吁大家要注意它既是可致富一方的金矿,也是可至投资人倾家荡产的双刃剑!投资介入切忌盲目,更切忌盲目地自信和自负!!

本文分析的是最低区域,包括产品规格仅为25克,并非通常需要达到的50克优质水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