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教师工具箱中最重要的工具,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努力的方向主要是知识的准备和输出,所以这样的课堂就主要是宣灌式的,但教学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记住知识,而是学会思考,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知识变成问题,而且是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目前的教学创新眼花缭乱,概念横飞,但是这些最基础的技能如果能够打透、用好,将是能够提升教学质量非常好的手段。
著名教学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有一个著名的论点:“语言即思维”,要想知道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就需要让他表达,但是如果一节课始终都是教师在讲,没有学生的表达,或者仅仅只有一些对于事实性知识的提问,以及“对不对”、“是不是”这种浅显的提问,在课堂上是无法促进学生思考,也无法吸引学生参与的。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好问题的标准及优质提问的方法。
要用好课堂提问这个方法,首先需要建设课堂文化,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学生对于老师的问题通常都很踊跃,这说明每个孩子都希望被关注(实际上任何人都希望被关注),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很多学生不再愿意回答问题,甚至一听到提问就会低下头,生怕被问到,被叫起来后脑子也一片空白,甚至坐下后还处于一种防御和恐惧状态,后面的课也听不好了,原因有很多:如自尊心变强、错误回答后的体验不好、问题太简单(如西红柿炒鸡蛋有哪几种原料)、问题太难等,你还会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班级人数的增加,教师讲话的时间也在增长,影响课堂文化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形成安全的、尊重的、竞争的、重视各种观点和答案的课堂提问文化,所以为了避免尴尬,教师通常点名坐在前面、态度积极、听懂了的同学,其余的同学则会认为这事与我无关,没有参与的积极性。积极课堂文化的形成,首先需要教师向学生说明,回答问题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既可以检验自己是否学懂,也可以从别人的回答中检验自己的答案,每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别人,所以营造积极回答问题、畅所欲言的班级场域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其次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的回答以正向的反馈,教师需要首先转换理念,提问不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而是为了促进思考,所以学生的回答也是对教师的反馈,我们不是在期待心中的那个正确答案,而是要探寻学生的思考过程,并进行动态调整,对于学生的每次回答都给予认可、尊重和重视,都会让学生放下防御的心里,从而形成让其感觉安全的场域。
其次是对问题的设计,优质的问题不局限于标准答案,因为标准答案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优质的问题还需要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或者经历能够建立联系,在准备问题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要学生掌握的核心知识是什么,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学生通过解决什么问题才能理解这些知识,这些问题需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还需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旧知、能够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需要是明确的、聚焦的,简洁的、能被学生清楚理解的问题,而不是含糊的、低相关的、过于宽泛的问题。
再次,在提出问题后需要留出一个思考时间,哪怕三秒钟,而不是迫不及待的自己给出答案,第二个是学生回答问题以后,也需要有一个停顿时间,让回答者和其余的同学对回答进行思考,可以继续补充,而不是马上终止了回答,当然这需要提前告知学生,否则学生会以为自己的回答有问题而陷入恐慌。这两个间歇时间对于学生的思考非常重要。
最后是反馈,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只能选择对提问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进行改进,那么我可能会选择处理学生回应。原因很简单,这也是建立关系的阶段,同样也可以在这个阶段建立学生的自信。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反馈能够帮助他们(如果使用的方法对)变得更加自信,同时达到拓展学习的目的。我认为,它能够为学到更多提供助力。准备问题、提出问题和促进思考--这些都重要。但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发言所做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另外,学生的回答也是对教师的反馈,且学生给老师的反馈比老师给学生的反馈更重要,因为他为下一步的教学指引了方向。
一个好的问题胜过十个现成的知识点,要促进学生的思考就需要将问题和答案进行反转,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前设计问题,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却是最有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