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农合联运营“绿野仙踪”IP做活乡旅经济

▲绍兴市上虞区供销社“销字八法”助力消费扶贫成效明显

▲桐乡市农合联念好“三字诀”推进肥药“双减”质效“双增”

▲兰溪市农合联“政银担”协同服务打通金融支农“最后一公里”

▲青田县三措并举推进农产品销售显成效

▲余姚市泗门镇农合联党建联盟成为助农增收“红色引擎”

海盐县农合联运营“绿野仙踪”IP

做活乡旅经济

今年来,海盐县农合联积极发掘特色农业、乡土文化、田园风光等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农旅一体化综合体,打响“绿野仙踪”品牌,做活乡旅经济,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截至9月底,“绿野仙踪”线路接待游客2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15.2万元。

一、聚焦全域化供需,构建“五子连珠”格局

一是全域布局。以“一盘棋”的理念统筹全域乡旅资源,构建紫金山—茶院高端民宿集合地、丰山—丰义“两山”理论实践地、雪水港—北团红色基因传承地、金星—华星农耕文化体验地、永福—庄柴湖乡休闲度假地等“五子连珠”旅游新格局。

二是全景打造。实施五大旅游基础设施、六大文旅建设项目和六大农业发展项目建设的“566”工程,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有效融合海盐地域和人文元素,打造长三角乡旅知名IP。

三是全民共享。适应旅游市场民宿游、红色游、亲子游等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搭建共享平台,设立“全民APP”“共享驿站”,推动全民共享。

二、聚力公司化运作,形成“三级运管”模式

一是县级统筹建公司。组建县级乡村旅游发展公司,推进全域乡旅错位发展策划、建设标准“五统一”(统一整体发展策划、统一建设内容标准、统一整体品牌形象、统一管理服务标准、统一整体市场秩序)等工作。

二是镇级运营有团队。在乡村旅游资源较丰富的镇成立镇乡村旅游发展公司,负责镇域旅游项目的具体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旅游活动测策划与实施。

三是村庄打理聘能人。结合“两进两回”行动,招募“有乡村情怀、能经营管理”的乡旅运营人才。建立“上山下乡”激励机制,出台《村庄景区运营考核办法》,实行以奖代补。如丰义村聘请乡村振兴职业经理人,金星村聘请嘉兴远景公司驻点开展系统化营销推广效果明显。

三、聚神系统化营销,“线上线下”讲好故事

一是信息发布有矩阵。线上搭建新媒体宣传矩阵,并整体上线同程、携程、驴妈妈等OTA平台。“海盐乡村旅游”微信公众号开通乡旅介绍、乡旅攻略、乡旅服务三个特色专栏。微博、抖音号发布景区图文视频介绍、特色农产品、交流旅游体验。

二是活动推广重融合。运用旅游“+节庆”“+文化”“+体育”,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休闲观光等相结合,实现农旅融合发展。举办“绿野仙踪·村游季”“乡村夏乐汇”“稻田龙虾美食节”等活动,聚集提升乡村旅游人气。

三是品牌建设重联动。统一“绿野仙踪”品牌标识,统一宣传口号。细分公司团建、企业研学、农事体验、亲子游玩等目标市场,制定招商图谱、宣传攻略,线下主动前往嘉兴、上海等地与各大旅行社开展合作洽谈,积极引入优质客源、团队,讲好“绿野仙踪”故事,推广盐味优质旅游。

(海盐县农合联执委会)

绍兴市上虞区供销社“销字八法”

助力消费扶贫成效明显

绍兴市上虞区供销社针对对口扶贫地区农产品滞销问题,运用单位购销法、商超直销法、电商营销法、结对帮销法、基地订销法、活动展销法、平台促销法、宣传推销法等扶贫“销字八法”,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一、单位购销法。根据《2020 年度上虞区消费扶贫任务计划》(虞政办综〔2020〕25 号)要求,制定并下发《2020 年度上虞供销(商贸)系统消费扶贫任务计划》,发动系统30余家企业、基层供销社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对口扶贫地区农特产品,引导干部职工自发购买对口地区产品,完成小金县消费扶贫任务60万元,采购丽水景宁、衢州常山农产品20万元。

二、商超直销法。发挥供销(商贸)系统4家商场、24家乡镇超市、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15家农贸市场等比较强大的供应能力和经营场所,开设对口地区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15家,实行扶贫农产品“零门槛入驻”,通过创新疗休养卡团购模式,拓宽扶贫农副产品销售渠道,1—6月份实现消费扶贫500余万元。

三、电商营销法。依托淘宝、京东、供销e家等6家上虞农产品网上扶贫销售平台,打造小金·上虞两地“飞柜”“飞网”线上共赢体系,建立线上供应链及品控体系,提供策划、培训、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今年入驻扶贫832新平台(“832”是指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国供销总社贫困地区网络销售平台),实现贫困农副产品在线展示、网上交易、物流跟踪、在线支付、产品追溯一站式聚合。

四、结对帮销法。成立绍兴大通集团小金县全资子公司—小金县金舜农产品有限公司,在原先派遣电商公司一名副总经理的基础上,今年增派农产品公司一名副经理前往小金参与消费扶贫工作,聘用6名贫困户工人担任季节性用工,专职财务人员1名,帮助结对地区加快供应链服务和生产基地对接,帮助结对地区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

五、基地订销法。与小金县沃日镇签订2020年果园产销合作协议,按照东部市场产品销售标准,开展标准化种植,全面提升小金苹果品质,帮助销售小金苹果50万斤。大通电商公司、沥海供销社先后与浙江景岭农产品有限公司、景宁畲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家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签订产销合作协议,开启“线上下单、产地直发”模式。

六、活动展销法。组织小金商家来绍兴参加2020年东西部协作消费扶贫农特产品展销会。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盛阅春到展会参观,并在小金展柜前驻足慰问援川人才,对扶贫工作给予肯定。展销会让东部地区的消费者对小金的产品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小金企业对东部市场有新的认知。

七、平台促销法。2020年3月,牵头成立小金县农副产品产销协会,发挥协会优势,为“小金出品”县域品牌推波助澜。通过协会成员协作,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截至目前,会员单位累计利益链接带贫人数达到3802人,达成线上线下订单300余万元。

八、宣传推销法。借助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力量,以主播驻村、网络直播、自拍展播等形式,开展消费扶贫、旅游扶贫公益宣传,推荐对口地区特色扶贫农产品、乡村旅游精品目的地等。今年联合绍兴电视台拍摄小金扶贫宣传片,当好小金特色农副产品推销员。

(绍兴市上虞区供销社)

桐乡市农合联念好“三字诀”

推进肥药“双减”质效“双增”

一、紧盯一个“控”字,瞄准源头管理

自2014年开始,桐乡市农合联组织下属农资公司开展基本农药零差价集中配送。由基本农药集中配送零差价销售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以及农业植保专家、种植大户代表等组成专家队伍,定期确定基本农药产品目录,及时更新新型高效农药,逐步调整产品结构,从源头上把控农药质量,杜绝“两高”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在各农资网点统一设置“桐乡市基本农药零差价货品”专柜,实行农药购买实名制,建立农药销售台账,记录购买农户信息,实现农药流向实时跟踪、监管、追溯。6年来实现基本农药销售1.2亿元,为农户节约成本2000余万元。

二、突出一个“诊”字,精准肥药服务

加强与农业技术专家合作,组织召开新型肥料推荐会,推广施肥新技术和新模式。对每个产业作物“巡诊把脉”,对每个农作物“清底子”“清需求”“清风险”。开展化肥减量暨化肥定额施用示范工作,大力推广作物专用肥、缓控释肥、叶面肥等高效新型肥料。针对单季晚稻种植大户,采用“订单+套餐”方式开展“一对一”服务。指导农户按照“一次基肥、两次追肥”模式合理科学施肥。今年直接配送面积3万余亩,为农户让利10万余元。

三、聚焦一个“替”字,保准节本增效

一是以“虾稻轮作”替代传统种植模式。运用“稻轮作”模式,稻田形成新的生态循环链,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桐乡崇福镇农合联积极探索“公司+农户+服务”稻虾产业抱团模式,推广“稻虾轮作”5000余亩,年产小龙虾820余吨、水稻2800余吨,每亩纯收益1820余元,效益是传统水稻种植的6倍,肥药施用量减少20%,有效实现稳粮增效和生态高效农业发展。二是以绿肥作物替代传统化肥。屠甸镇农合联推广种植紫云英300余亩,4月盛花期可供游人观赏,5月衰花期推倒作底肥,增强土壤肥力、提高耕地质量、培育健康土壤,助推农业节本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桐乡市农合联执委会)

兰溪市“政银担”协同服务

打通金融支农“最后一公里”

兰溪市不断深化农合联“三位一体”改革,自2019年8月承担农业农村部“政银担协同的金融支农服务体系及风险分散机制创新试点”和省“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创新试点”以来,大力推进农信担保工作,有效破解农业产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和农民缺乏抵押物、担保难的困局,打通金融支持“三农”“最后一公里”。目前累计完成担保项目113个,放贷8311万元,有力支撑6个产业的发展,惠及全市113个新型农业主体。

一、创新“三种”模式,项目服务“高效率”

一是扎根基层的“零距离”主体模式。2019年1月设立以农合联下属兰溪市农信担保公司为运营主体的省农担兰溪代办点,2020年6月升格为全省基层办事处,具体负责农业担保贷款项目的受理、推荐、调查等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农担公司深耕农村、贴近农户、熟悉基层情况的知情识人优势。

二是覆盖全域的“网格化”推荐模式。依托全市16家乡镇农合联、6家产业农合联、6家基层社、3家签约银行的26处网点,构建覆盖全市域的项目推荐网络,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农担项目优惠政策宣传,架起“银农桥梁”。基层各服务点累计接受咨询300余人次,向办事处推荐项目200个。

三是银担联审的“加速度”申报模式。办事处收到基层项目推荐后,2天内完成联合初审,贷款额度100万以下项目由办事处直接核批,并现场通过农业农村部“新农直报系统”向省农担公司备案;100万以上项目由省农担公司在线审核和管理,实现项目业主贷款“不出门”, 5天内完成放贷。

二、汇聚“三方”合力,协同服务“有力度”

一是强化政府购买服务。政府给予符合条件的试点项目贷款主体1.5%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同时给予办事处一定的工作经费补贴,有力调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支农积极性,撬动金融资本快速落地。

二是建立风险分散机制。由政府负责设立风险池,首期注入财政风险补偿金400万元,建立政府、省市担保公司和合作银行四方共担的风险分散机制,其中财政风险池和银行各承担30%风险责任,市农担和省农担各承担20%。联合担保规模按风险池资金规模的20倍放大,用400万资金撬动8000万金融资本进乡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三是优化农信担保标准。突破传统担保准入标准的做法,将“有规模、有经验、有效益、无不良”的“三有一无”作为评判农业担保项目的新标准,为贷款主体提供以信用为主、免抵押、低费率(融资成本在4%左右)的融资担保服务,大大降低担保贷款准入条件,有效扩大农业经营主体覆盖范围。

三、打造“三类”专属,支农服务“接地气”

一是专属服务对象。推动支农服务与本地发展相结合,服务对象从粮食生产、畜牧水产养殖、菜果茶种植等常规主体向本地杨梅、枇杷、中药材、香榧、小萝卜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延伸覆盖,同时创新性地向如王家村民宿等农旅新业态拓展,支农服务更接地气。

二是专属金融产品。“政银担”三方在新农直报平台设立专属担保贷款产品“浙里担·金农贷”,最高金额达到300万元,手续简便、免抵押。推动省农业信贷担保产品“粮农贷”与试点工作有机结合,放大粮食生产贴息政策和政策性担保服务两大政策的叠加效应,担保额度从100万提高到300万,年担保手续费从最低0.8%降到最低0.5%。

三是专属贴息服务。在新农直报系统上通过省农担公司审核的项目,贴息资金直接拨付地方放贷银行,放贷银行扣除贴息金额后向农业主体收取利息,开创直降贷款费率的专属贴息服务。

(兰溪市供销合作社)

青田县三措并举推进农产品销售显成效

近年来,青田县供销社(农合联)发挥华侨资源优势,通过搭建平台、谋划布点、提振产业等措施,促进农产品“走出去”,取得显著成效。侨乡农品城一期展示展销中心完成出口贸易额3762万美元。

一、搭建平台,促进农产品走出去

一是建立展销中心。搭建一期展示展销中心,内设青田馆、丽水山耕馆、平昌馆、农耕学堂体验馆、出口馆等地域性、功能性展馆等,占地2500平米,产品品类达1000余种,年销售额超亿元。如平昌馆涵盖100多种四川平昌农产品。规划建设二期市场,预计总投资额达1亿元。

二是吸引企业进驻。组建青田县侨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农品城项目建设和日常管理、招商引资。出台侨乡农品城招商政策,商铺租金按“三年优惠”的原则执行,年末给予奖励返还。设立农产品出口奖励机制,根据企业出口额以奖促长。吸引14家企业入驻,其中青商侨资企业占71%。

三是设立海外专柜。县农发公司联合海外侨商组建侨乡农品城进出口贸易公司,创建国有农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公司+物流公司+海外区域贸易大商新模式,打造国内产品集中采购、线上平台数据可溯源、国外销售联盟的大型贸易集合体。在欧洲29个城市铺设农品城海外专柜73家。

二、谋划布点,拓宽农产品销售路径

一是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把“青田青”作为首要公共区域品牌,打造青田稻鱼米、青田杨梅、青田山茶油等产业公共区域品牌,建立完善品牌“1+N”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打造“青田青”品牌质量和信誉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和监控体系,开展“青田青”产品国际标准的认证工作和省级区域名牌创建。建设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实现“品牌响亮、来源可追、去向可查”。

二是推进线上运营工程。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新零售等多种方式,加强品牌营销,拓展品牌产品市场,提高品牌辐射带动力。线上开辟“两微一抖”(微信、微视频、抖音)、京东青田特产馆、邮乐购、好易购、快乐购等销售模式。与浙江乐活公司合作,通过青田青—礼青小程序自营平台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再转化为礼品。目前农品城线上农产品销售额达1188.7万元。

三是推进线下直营工程。开设线下侨乡农品城发展营销点,如开设侨乡农品城嵊州—青田直营店等3家直营店。入驻绿城物业、浙江省高速服务区,推广“青田青”优质农产品。与温州菜篮子集团、嵊州亿田集成灶等达成战略合作。与16个青田异地商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大中城市开设20个农产品专柜。

三、提振产业,增进农产品品质提升

一是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编制《青田县农产品加工园区布局规划》,打造“一区五园多点”空间布局。占地300亩的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已启动规划与设计,吸引1家侨资企业入驻,投资额达1.3亿元。侨乡农产品精深加工仓储园区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占地128亩的腊口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启动前期建设和招商。

二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围绕稻鱼、杨梅、油茶等主导产业,推动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主导农产品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出喜米套装、禅米套装,伴手礼等10余款稻鱼米产品,不断丰富杨梅酒、杨梅果酱、杨梅酥等衍生产品,开发山茶油香皂、护肤品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推广杨梅商品化处理和冷链物流、油茶烘干脱壳、茶叶加工等先进设备,提升农产品加工效益。

三是打造农产品加工标准化体系。制定海溪粉干、青田糖糕等农产品加工地方标准,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农产品分级标准、加工工艺,制定青田杨梅、山茶油、稻鱼米等加工标准,实现每一主导产业都有一套基本标准,打造农产品加工标准化体系。

(青田县供销社)

余姚市泗门镇农合联党建联盟

成为助农增收“红色引擎”

余姚市泗门镇以“党组织建在农业产业链上、党员聚在农业链上、群众富在农业产业链上”为主线,探索成立以农合联为平台,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党员种养大户为主体的泗门镇新时代农合联党建联盟,全力打造助农增收“红色引擎”,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平台共建、服务共推、发展共谋”的农合联党建新格局,推进乡村振兴。目前联盟会员126名(家),辐射农田面积3.5万亩,带动6700余户农户致富增收。

一、当好凝心聚力“组织员”,打造服务型党建联盟

一是共建共商合心。泗门镇新时代农合联党建联盟每季度召开联盟小组成员会议,共谋农业发展前景。如在榨菜收购季,9家联盟企业带头做到应收尽收,并增加榨菜鲜头收购点,方便农户投售,切实保障农户利益,每年为农户创收300万元。

二是组织生活合拍。结合农业领域发展特点,科学设计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联盟成员赴嵊州飞翼农业休闲小镇、奉化南山茶场、麦浪农场等地开展实地观摩考察学习。抗台抢险时,组织党员“阳光义工”抗台小分队,抢收蔬果、准备物资、排查险情、应急值守,确保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三是保障发展合力。通过每周开展农业政策咨询服务、开放暑假教育实践基地等形式,加强联盟成员之间以及联盟与社会各界的合作。目前已成功孵化省级品牌2个。出台政策,在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等项目给予奖补。

二、当好农合互助“护航员”,打造共享型综合平台

一是金融合作提效。创新实施联盟成员信用等级评定体系,联合农村商业合作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会员的授信、用信服务体制,帮助有信贷需求的农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享受“农合通”“农合保”等信贷业务。完成126个会员单位的评级、授信全覆盖,累计授信3.5亿元,助农贷款7200万元。

二是生产合作提质。以网格化形式划分区域,成立技术服务队,选配专职技术队员4人,联系到村、服务到户,定期组织专家“送科技下乡”,开展实地指导。开展农技上门服务72次,科技培训13次,“科技下乡”活动5次,参加人数累计超过1150人,帮助解决各类农技难题100 多个。

三是互助合作提速。联盟成员之间相互结对、师徒帮扶,并以季度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为契机,引导有实力的农合联会员投资本地收益稳健的农业项目,实现互利互赢。成功牵线4家单位,落地项目4个,总投资达450万元。

三、当好先锋引领“勤务员”,打造致富型示范基地

一是助推农富。构建农产品“2+2N”产销模式,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党组织+普通农户”的“1+N”订单模式,龙头企业党员带头承诺、向农户定向收购榨菜、西兰花行动。实施“党员创业户+创业农户”的“1+N”结对模式,搭建创业党员辐射带富的有效载体。

二是力避农险。联合人保公司在农合联办事大厅设立农业政策性保险窗口,提供保险现场办理服务。党建联盟成员带头参保, 398户小麦、油菜、速生叶菜农户完成保险登记缴费手续,参保率达97.6%。每年安排农合联扶持合作风险基金140万元。

三是巧解农难。主动对接余姚电商园,畅通产销互助渠道,镇农合联上线淘宝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累计订单成交额78万元。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组织宁波铜钱桥食品菜业有限公司、余姚市第五蔬菜精制厂等联盟企业参展推介,现场销售农产品600余万元,签订订单2000余万元,扩大泗门榨菜、包心芥、蟠桃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度。

(余姚市农合联执委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