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微”一词的使用,最早出现在《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其意思是圣明的人对细微的事也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从古至今,无论大小事,细节决定成败,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纪检监察干部时常面对错综复杂的线索以及扑朔迷离的案情,所以必须要时刻擦亮眼睛,重视细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将“慎微”铭记于心。
技能学习,起于慎微。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纪检监察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项专业性很强且涉及面很广的工作。一名合格出色的纪检监察干部不但要具备纪检监察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党纪条例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原则、基本程序及方法,具有观察分析、调查研究、组织协调、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认真重视日常基础理论学习,积累工作办案的经验,以“砌砖”的学习精神,建成“高楼大厦”;注重查缺补漏,甚至要做到不放过一丝“细枝末节”,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全面系统的业务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线索调查,系于慎微。纪检监察案件问题线索来源广泛且错综复杂,同时线索处理又是办案的起点,要是草率处理,极有可能导致“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的局面。有时候对掌握的线索进行筛选甄别,犹如“大海捞针”,这就需要纪检监察干部具备“火眼金睛”,通过甄别细微之处,寻找蛛丝马迹,方能妥善处理。案件核实调查过程中,纪检监察干部要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合理推敲案情可疑之处,善于发现挖掘有效信息,时刻将“慎微”系之心,才能助力案件“柳暗花明”。
案卷归档,止于慎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指出,承办部门应当做好线索处置归档工作,归档材料齐全完整,载明领导批示和处置过程。案件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汇总、核对问题线索及处置情况,向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报告,并向相关部门通报。做好问题线索处置的归档,是监督执纪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审查调查流程追溯、违纪违法证据收集和运用、责任追究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只有在案件卷宗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整个案件才算真正结束。纪检监察案件档案的永久性决定了整个过程包括收集、整理、装订到归档,必须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始终做到认真细致。大到案件类型分类,小到案件了结日期,以及案卷内各类材料排序、签字盖章手续是否完善等,都需要纪检监察干部细心检查把关,时时慎微,才能给整个案件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