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域丹霞地貌达252.74平方公里。每年6月起,丹霞崖壁上总有一幅动人风景:丛生如蒲,色泽金黄,花朵并生,望之如兰。好一片崖壁花海,民间称之黄花菜。
黄花迎风起舞(李少兰 摄)
黄花菜,学名萱草,古称忘忧草,几与丹霞岩壁同生。丹崖生态上佳,矿物质丰富,黄花色浓且花期长,可从6月开至10月。民间将其移栽至菜地、庭院,提纯复壮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元朝,也是泰宁当地常见的斋食素菜。
野生黄花菜鲜食寒凉,经改良后人工种植的品种则无此顾虑。泰宁县首次人工引种黄花菜是在20世纪80年代。据1993年版《泰宁县志》记载,泰宁国营良种场1984年从湖南引进“荆州花”种苗,在杉城、下渠、大田、大布等地试种26亩。1987年发展到54亩,收干品2吨,平均亩产37公斤。
农户正在采摘黄花菜(李少兰 摄)
从丹霞崖壁到种植基地,近几年,泰宁黄花菜人工种植在品种、规模、产业化呈上升趋势。突破,是从一个叫仁寿堡的家庭农场开始的。2016年,开善乡池潭村遭遇泥石流灾害,毗邻的下渠镇大坑村也受到影响,泥石流把大量表土带走。农场主人冯跃虎原先种植的大片薰衣草也被冲了,只剩下裸露的石头和稀薄的表土。地贫瘠了,总不能一直荒着,种什么好?无奈的冯跃虎邀请两位台湾朋友来家里做客,请他们帮忙出主意。那几年来,朋友们在沙县和邵武市和平镇种植黄花菜,很有经验,看“诊”后,一致认为地块适合种植强耐旱强耐寒的黄花菜。
做农业不能靠等。2017年,冯跃虎平整了百亩土地,引入“台东六号”“高山一号”种苗50万株。第二年,亩产达到250公斤鲜品。同时,通过分株繁育,种植规模达375亩。第三年,亩产鲜品1000公斤。
2019年,仁寿堡黄花菜种植基地被列入“一乡一品”特色种养项目。2020年,县农业农村局将其列入重点支持产业扶贫项目,给予资金补助。2021年,“仁寿堡”黄花菜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202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副食品调控基地。该品种的黄花菜种植也在其他乡镇铺开,下渠镇、上青乡均特列资金补助。在产业化道路上笃定前行碍于农场加工设备落后,基地一直使用普通烤房烘干,很多鲜品还来不及采摘就烂在地里。为了减少损失,快速收回成本,自2020年开始,冯跃虎将卖苗作为主要增收方式,年售苗400万株左右,创收400余万元。相应的,黄花菜产量大幅降低,年产值仅百余万元。这无疑是产业化路上的“拦路虎”。
新鲜采收的黄花菜(李少兰 摄)
2022年,下渠镇向县农业农村局申请补助资金100万元,配套专项资金170万元,在大坑村建设黄花菜交易展示中心厂房。该项目总占地5000平方米,计划引进大型烘干设备和生产线等,实现黄花菜全自动流水线生产,预计每年可加工鲜品黄花菜300万公斤。
产业要发展,还得有好的带头人。镇里启动能人招引,瞄准了在三明市区开了10年饭店的冯爱民,他曾在部队服务6年,退伍后到三明创业,已在市区安家。冯爱民为人正、脑子活,如果能回村任支书,大坑村的产业发展就稳了。禁不住镇里村里的多方游说,冯爱民也怀着“想为家乡做点事”的热忱,2022年,回村担任村支书。虽然早前已经对黄花菜种植颇有了解,他仍然前往山西大同、湖北祁东县等黄花菜基地考察,经比较,认为还是“台东六号”“高山一号”品种胜出。虽然产量偏低,但口感脆甜,干品泡出来非常饱满,几与鲜品无异。且双品种花期不同,采收时间从5月至9月。
当年,冯爱民注册成立福建省行远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基地300余亩,种植种苗70万株。他和堂弟冯跃虎陆续带动周边农户10余户加入种植,至此,仅大坑村黄花菜种植规模近1000亩。
最近,“泰宁黄花菜”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镇里的黄花菜交易展示中心厂房建设也进展顺利,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预计9月底即可完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