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薛巍敏
九月底,民勤县大坝镇八一村村民吴致富家里的沙葱地迎来了今年第四茬收割。记者见到吴致富时,他正忙着一边收割沙葱,一边把割下的沙葱称斤捆绑好:“今年雨水不错,家里三亩露地沙葱地收了四拨,算下来一亩地的产量能有3000来斤。”靠着种沙葱,老吴家今年的收入增加了两万来块。
不仅是在吴致富这里,放眼望去,村里的沙葱地都是绿油油一片,村民们都忙活着收割,享受丰收的喜悦。
记者了解到,大坝是民勤沙葱人工繁育的发源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探索,种植技术、品种改良和精深加工等方面日趋成熟,种植模式已从单一种植发展到多元种植,产品种类不断增多,探索研发出沙葱羊肉速冻饺子、沙葱包子、腌制沙葱等多种沙葱精细产品。
为什么民勤的沙葱口感好?原来民勤沙葱注重在“野味”上做文章,不断改良人工培育基因,尽可能还原沙葱天然口味,做优沙葱品质。申请沙葱地域品牌认证,大力推广沙葱质量溯源体系,从沙葱种植、管理、采收、加工、包装各个环节记录监管,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
“现在我们全村已经发展温室沙葱400座、560亩,露地沙葱520亩,成为西北五省最大的沙葱人工繁育基地。”正在地里指导帮助村民收割的大坝镇镇长徐时清向记者介绍,2018年通过推广实施露地沙葱喷灌节水技术、“沙葱+特种果树”栽培技术,八一村的沙葱产量直线上升,棚均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露地沙葱亩均收入超过2万元以上,沙葱产业已成为八一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为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提升民勤沙葱的产品品质,做足特色产业文章,今年民勤县整合资金1683万元,在八一村打造了民勤沙葱产业园。该产业园占地面积14.4亩,主要建设沙葱研究中心、恒温库、包装车间、交易市场及配套小游园和其它附属设施。
“我们园区依托富民源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运营,大胆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整合6个村100户20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按照年利率8%的比例向村集体返利,合作社优先聘用剩余劳动力,优先收购大坝农户沙葱产品,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收购。”徐时清表示,园区建成投用后,预计可带动村集体收入18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在“卖点”上,民勤沙葱下足功夫,先后注册了“漠上花”沙葱商标,取得绿色食品资格认证。依托电子商务、农企合作、农超对接等各类渠道,围绕市场需求,不仅在省内兰州等地颇受欢迎,更是把“野味”沙葱远销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如今,八一村村民在沙葱地里采收忙,让自己的口袋越来越鼓。未来,这里将依托沙葱产业园进一步做大做强沙葱产业,让沙葱产业真正成为民勤的一张名片,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