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播报

编辑

龙南围屋大都建于明末至清末之间。龙南市存在年代最早的围屋是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的杨村东水乌石围,建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的武当田心围等。 [5]

建于清代早期的围屋约占围屋总数的30%左右。 [5]

清代后期构建的围屋数量最多,约占总量的60%,如建于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的里仁沙坝围,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汶龙耀三围等。 [5]

民国以后,由于封建专制的衰亡和民主文明的兴起,交通和社会比较趋于安定,土匪盗寇和宗族势力大大削弱,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这种城堡式的围屋也就随之而停建了。 [5]

梅花桩种植_致富经梅花桩_梅花桩制作视频

渔仔潭围

建筑特点播报

编辑

龙南围屋(含龙光围、沙坝围、乌石围、西昌围、渔仔潭围等)建造时代不同,建筑风格各异;设计布局先简后繁;建筑规模先小后大。 [4]

龙南围屋造型以方型为主,在主房四周围以高墙以增强防御性,但也有少量其他造型的围屋,如临塘黄竹陂的谢屋圆围、里仁栗园的八卦围、杨村东水半圆形的乌石围、渡江象塘和关西随山形而建呈不规则形的古龙围、西昌围等。龙南围屋大部分是砖石结构,墙基用麻条石或花岗石,墙身用青砖和河卵石,也有整座围用麻条石砌,如桃江乡的龙光围,当地群众称为“石围”,异常坚固。砌墙用的粘合物大部分是石灰、桐油、红糖的混合土,粘性特别强,且千年不松。 [5]

龙南围屋在形式上,除大量方形围屋,还有半圆形的围拢式围屋,近圆形围屋,以及八卦形和不规则的村围。结构上既有三合土和河卵石构筑的,也有青砖、条石垒砌的;体量上既有江西龙南最大的方形围屋——关西围屋,也有最小的围屋——里仁白围(俗称“猫柜围”形容其小如养猫之笼)。围屋的大门门额上多有“某某围”的题名,如磐安围、燕翼围、龙光围等。 [5]

龙南围屋是在主房四周围以高墙且在四角建有炮楼的特殊建筑,围墙上和炮楼开有许多枪眼炮洞,可交叉射击而形成抵御外敌入侵的火力网,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围墙壁厚都在0.5米至2米,可承受轻重武器射击,如杨村的燕翼围1938年遭到日本侵略者飞机的袭击,至今西面外墙仍有当年日机机枪扫射未能洞穿的弹孔。为了增强防御功能,围屋的大门都设有木栅门、厚木门,有的还在上面钉有铁皮,大门内用大木杠或铁棍为闩,异常坚固。杨村燕翼围大门枯由高有漏斗,以防止敌人烧门火攻。为了防止敌人从地下掘洞攻入围内,围墙的墙基大都是用大块条石砌成,深度都在5米以上。 [5]

关西围的墙基前还埋有深达10米的铁木棍梅花桩,要想从地下掘洞攻围根本不可能。为了防止敌人从房顶攻入,很多围屋房顶上布有许多剧毒的三角铁钉,杨村东水围、上新围等还在整个围屋的天井上装满铁丝网,即使敌人上了房顶也无法进围。 [5]

为显示主人的文化修养与身份地位,龙南围屋内部装饰从花鸟虫鱼到山水楼阁、人物故事。房梁上多雕有蝙蝠、龙、石榴等象征多子多福、富贵如意的意象,蕴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4]

致富经梅花桩_梅花桩制作视频_梅花桩种植

燕翼围

主要建筑播报

编辑

综述

龙南市有大小围屋360余座。其中有代表性的围屋是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里仁栗园围。 [1]

关西新围

关西新围,位于龙南市关西镇境内,距城区约25千米。围屋由该镇名绅富豪徐名均所建,因新围坐落于关西镇,故称关西新围。 [7]

关西新围占地面积达7426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1477平方米,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客家方形民居,也是赣南传统民居建筑中所称的“九井(幢)十八厅”的典型代表作。 [7]

围屋墙体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四角建有炮楼四座,墙上有许多炮孔和梅花枪眼,防御体系严密。围屋主体建筑有大小房屋124间,分为下厅、前厅、中厅和上厅,集家、祠、堡三功能于一体”。 [7]

梅花桩种植_致富经梅花桩_梅花桩制作视频

关西新围

燕翼围

燕翼围位于龙南市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北距城区约60千米,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为杨村富户赖福之所建。

燕翼围高14.3米,墙厚1.45米,长41.5米,宽31.8米,外墙厚实坚固、笔直矗立,如千仞陡壁。墙上布满火枪眼,东南西北四座炮阁交相呼应,可形成无射击死角的火力网。进围内须经过围门,围门设有外铁门,中闸门和内木门,只要围门一关,外人莫想进来。楼上有米仓,院内有水井。相传,墙面是用糯米粉、红糖和蛋清搅和粉刷上去,没东西吃时,可剥下来用水煮充饥。墙根离地约1尺多高处,有一喇叭形漏斗,是用来排污水的。进围门后,只见此楼分为四层,每层有34个房间,各层有骑楼回环相通。卧室、仓库、过道、回廊、门窗、楼梯等多变而又统一,疏密有致、通风讲究、采光合理。 [8]

龙光围

龙光围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该地百姓称这座围屋为石围。其实,早在建造围屋时,先祖已在大门的门楣上镶嵌了一块“龙光围”正楷的围名石牌。龙光围全围均为谭姓,由当地老屋子迁此,曾居19户,124人,历经9代。

沙坝围

沙坝围坐落在龙关公路旁,距龙南城区12.5千米。沙坝围是龙南市里仁镇境内的一座小围屋,结构严谨,造型美观。围屋四周无村舍屋场。沙坝围建于清代雍正年间(1723年—1735年),均为李姓,围屋始祖从里仁粟园迁入,围屋的规模较小,只能住十几户,100多人。 [9]

乌石围

乌石围位于杨村乌石村,又称盘石围,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 [10]乌石围占地约4500平方米,围屋正面长约60米,至后围圆形底部约70米,围墙高约8米,分2—3层楼。围屋正面左右两角对称,建有高达15米的方形炮楼,炮楼的四面墙上分布许多枪眼和炮洞,围屋坚固异常,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 [11]

西昌围

西昌围俗称“老围”,位于关西镇关西村,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关西新围创建人徐名均(俗称“徐老四”)的祖居地,是其祖辈、父辈及其兄弟们逐渐建起来的一座不规则形围屋,位于关西新围的东北部,直线距离不到500米,故又名“老围”。

渔仔潭围

渔仔潭围位于里仁镇新里村渔仔潭,距城区约10千米。渔仔潭有李、黎两姓农户28户,人口153人,是一个依山傍水、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原生态古村落。渔仔潭围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是由李姓先人种植淀坊发家致富后兴建。

历史文化播报

编辑

龙南围屋集家、祠、堡于一体,住在围内的居民,都是某一个共同祖先的后裔。围屋内的人相见。互以宗亲长幼相称。因此,围屋的第二大特点,就是“血缘性”。维持这种血脉关系的纽带,便是每年定时进行敬宗祭祖活动,故围屋内必设有“祖堂”这一公共建筑。围内实行族长管理制,统一管理围内诸如交通、卫生、排水、纠纷等。他们平时各为家政,祭祖行礼时,便是一个大家庭,遇到外敌入侵,则整个围民又是一个统一的战斗集体。 [5]

梅花桩制作视频_梅花桩种植_致富经梅花桩

栗园围

文物价值播报

编辑

龙南围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 [5]

保护措施播报

编辑

2018年3月9日,龙南围屋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6]

2018年11月,江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批准《赣南客家围屋保护条例》,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12]

2023年12月,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十一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15]

梅花桩种植_致富经梅花桩_梅花桩制作视频

沙坝围

旅游信息播报

编辑

地址

龙南围屋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其中,龙光围位于龙南市桃江乡清源村、沙坝围位于龙南市里仁镇、乌石围位于龙南市杨村镇东水河边杨村村、西昌围位于龙南市关西圩关西村、渔仔潭围位于龙南市里仁镇新里村渔仔潭。 [13]

乌石围

交通

关西新围、西昌围

在龙南城区乘到关西镇的公交车,票价2元。

燕翼围

燕翼围距离广州290千米,距离深圳330千米,与和平接壤。从广州出发,走105国道或者赣粤高速,3个多小时便可直接抵达龙南燕翼围。

乌石围

乌石围距离广州290千米,距离深圳330千米,与和平接壤。从广州出发,走105国道或者赣粤高速,3个多小时便可直接抵达龙南乌石围。

渔仔潭围

驾车经赣粤高速公路到达龙南路口、105国道、龙关公路、渔仔潭围;驾车经105国道广东方向、连平县、武当山、龙南市城区、105国道、龙关公路、渔仔潭围;105国道赣州方向、105国道、龙关公路、渔仔潭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