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促进健康中国与健康上海的建设与卫生事业和谐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宣传上海护理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流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引领广大护理工作者为我市护理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上海市护理学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3年杰出护理工作者推荐宣传活动。上海市护理学会微信订阅号“好护士”专栏,将集中宣传这些品德高尚、乐于奉献、具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好护士!

本期“好护士”栏目,我们将介绍2023年上海杰出护理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护理督导——景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护士的先进事迹吧!

01、先进事迹

Exemplary Deeds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介绍视频

景峰,主任护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护理督导。1999年参加工作,从事急危重症护理专业20余年。她夜以继日,勤奋学习,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耕耘于临床第一线;始终精准定位、开拓进取,通过做“实”护理专业,做“精”护理管理,做“优”护理服务,做“强”护理教育,做“全”应急演练,不断践行初心使命,以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为重点,打造护理品牌,为促进急危重症护理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一、深耕临床,做“实”护理专业

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术本领和系统而完整的临床思维。自2003年调任至急诊科,她紧跟医学和护理发展前沿,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身能力,2007年获得瑞金医院“护理技术能手”称号。通过学习,她获得本专业领域各项护理相关技术证书,并带领护理团队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自2015年至今,共计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20余项,包括床边血液净化技术、密闭式胆汁即时回输技术、床边快速检测(POCT)技术、PiCCO技术、血脂分离技术、血浆置换技术、超声引导下导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喂养管路尖端位置/颅内压监测技术、经结肠输液技术和无创脑氧监测技术等,从而提高了临床护士的业务能力,为急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提升做出了护理应有的贡献,体现护理的专业价值。

她带领护理团队积极开展急危重症患者床边护理查房。在查房过程中,她善于发现临床护理问题,并运用护理科研的思路有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改良护理用具,积极申请专利,同时注重推进护理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了临床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舒适度,确保了临床护理安全。自2015年至今,她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28项,例如密闭式胆汁回收系统、组合式腹部支架、呼吸机管路固定架、可脱卸式皮硝袋、药物碾磨机、急救ICU床边工具推车台和气管切开颈部托等。其中,她研发的密闭式胆汁即时回输护理系统,即通过“引流—收集—转运—输注”实现胆汁“随时引流,即时回输,实时监控”密闭式回输,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2018年她带领团队,主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转化护理方案”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三届“懿德杯”医学青年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发明类二等奖,同年也获得瑞金医院首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五小发明组)最佳组织奖。此外,她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多功能危重病人转运床,目前已投入临床使用,该项目获得2022年广慈-思南产医融合国际创新大赛十佳医学创新成果入围奖。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提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景峰带领护理团队积极推进俯卧位通气治疗,每日巡视病房,查看患者俯卧位通气的落实情况。在此过程中,她发现俯卧位通气治疗患者的耐受性较差,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她不断思考,改良俯卧位通气治疗方式,将U型枕巧妙运用于患者治疗中,有效降低患者颜面部压疮和水肿的发生率,提升患者俯卧位治疗的耐受性。她积极总结临床护理经验,与医生合作撰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俯卧位治疗上海专家建议》,为新冠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急危重症护理发展,景峰积极打造亚专科护理团队,包括重症呼吸、重症超声、重症血液净化、镇痛镇静、重症营养等。其中以重症营养为代表,通过构建集束化肠内营养护理方案,指导和规范临床护理实践,确保肠内营养治疗顺利开展,改善患者疾病预后,提升危重病救治成功率。2014年她管理的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被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学会营养学组授予全国肠内营养输注示范病房。此外,她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危重病急救护理理论与实践新进展》(10学分/Ⅰ类)和《重症病营养护理理论与实践新进展》(10学分/Ⅰ类),至今共计招收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学员。她担任“肠内营养护理小组项目”评审专家,分别于 2012年和2019年,参编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护理学组颁布的《临床营养护理指南—肠内营养部分》。

此外,她还积极倡导医护“联合交班、联合查房、联合学习”,努力打造学习型团队,进一步提升医护团队凝聚力和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助推急危重症护理亚专科的护理发展。2018年,她带领团队荣获上海市护理学会急救技能比赛“心肺复苏团队急救”二等奖和“创伤团队急救”三等奖。

同时,她身兼数职,通过个人影响力带动专业发展,社会学术任职包括:担任上海市护理学会急诊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急诊护理分会专家库成员兼副组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转化医学分会护理创新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学救援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护理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护理学组委员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症医学分会护理学组委员。

二、推陈出新,做“精”护理管理

她依托我院急诊科学科优势,致力于打造瑞金特色的急危重症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基于 “院外急救- 抢救室(Pre-ICU)-EICU-重症康复(Post-ICU)” 急危重病四环救治链,她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将ICU护理技术前移,提出“抢救-监护-后ICU”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畅通生命通道,为患者提供全周期一站式生命支持。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护理质量与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她提出“急诊急救”和“重症监护”为一体化的全程救护理念,创建了以“重症急性胰腺炎”为特色的急危重症护理全程管理模式,并带领护理团队基于循证,开展了一系列集束化护理策略,主要包括:保护性液体复苏、多模态血液净化、营养支持护理、呼吸支持护理、镇痛镇静护理、危重患者安全和院内感染防控等;同时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制定整体护理提升方案,构建标准化作业流程(sop)和应急预案30余项,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保驾护航。

她始终致力于护理人才培养,努力打造学习型护理团队。通过完善制度,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向发展、良好运转的工作模式,促进护士学会观察、习惯思考、自觉学习,帮助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积累经验、在专科领域里迅速成长。她提出“每日晨间一项床边查房,晚上一节学习讲堂”的模式。2015年起,她担任急诊科护理督导后积极推进“护士科内轮转”,让每一位急诊护士充分了解急诊各部门工作情况,对急诊的护理工作有了系统而完善的认知,提升了急诊科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2022起实施急诊科护士长岗位轮转学习制度,通过护士长岗位轮转,提升青年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的临床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管理一流的护理人才梯队。此外,她努力搭建平台,选送护理骨干参加国内外各类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以学促进,不断成长,培养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急危重症护理团队。2022年她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年度管理奖。

三、以人为本,做“优”护理服务

2010年,她率先在急诊室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成为全院第一批开展责任制护理的试点科室。原先护士驻扎护士站的传统护理工作模式消耗大量时间和人力。她大力推动和促进病区重建工作格局,改进护理流程,设立了流动式工作站。护士走到病人身边,落实“一对一”整体护理,深入贯彻落实责任制护理,将优质服务理念融入临床工作中。新的工作模式在她的积极推进下,卓有成效,成为全院责任制护理的示范病区。

自2015年4月,她担任急诊科护理督导以来,积极带领护士长响应卫计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深入贯彻落实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护理服务改进项目,取得一定成效。主要内容包括:①急诊抢救室:在推行责任制护理基础上,实施无陪护全封闭式管理模式;②急诊预检:在推行分级诊疗评估的基础上,推行由医护合作实施的分级诊疗模式;③营造人文就诊环境:包括优化与完善急诊就医环境、专设候诊巡视岗位、采用健康教育大讲堂、健康教育处方、海报、壁报、视频等方式为候诊病人提供健康教育;将临终关怀室改建为善别室等;④建设护理支持体系:注重信息系统建设,如启用一站式自助服务机、建立急诊诊室叫号系统、使用移动工作站、采用PDA扫描、急诊补液室启用输液排队叫号系统、开通“绿色通道”电子化等,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便捷和高效的就诊体验。该项目使急诊分诊准确率高达94.96%;危重患者等待救治时间缩短15分钟至1.5小时;输液等待时间缩短30分钟至2.5小时;病人满意度从95.97%提升至98.25%;护理质量从99.12%提升至99.47%;减少病家排队往返,改善就医体验;多渠道普及急救常识,更好履行健康教育职能;改善就医环境,维护临终患者尊严。她带领的急诊科护理团队实施的“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积极推进分级诊疗”的改进项目,不仅优化本院急诊护理服务流程,改善了服务,经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相关学术会议,如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举办的门急诊优质护理服务改善成效展示会和2015年上海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举办的急诊学术年会暨华东六省危重病急救学术年会护理论坛上进行推广介绍,受到同行认可,为兄弟医院在相关领域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模式。该项目荣获2016年上海市“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优秀示范项目。

四、薪火传承,做“强”护理教育

教育事业是原动力产业,教育教学是未来护理事业发展的希望。多年来,她积极致力于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作为临床为数不多的课程负责人承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全日制本科和专升本的《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任务。她借助专业优势,培养护理专才,分别承担上海市护理学会“ICU护理适任培训实训基地”、“ICU专科护士培训实训基地”和中华护理学会“京外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实训基地(瑞金医院)”的实训任务,共计培养急危重症护理专技人才数百余人。2022年她成功申报上海市申康项目“急危重症护理技能培训基地”,依托平台,通过专项护理技能培训,将急危重症护理技能在兄弟医院之间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上海市贮备急危重症专技护理人才。

她在临床护理急救领域,率先开展护理工作坊(Workshop),获得广大护理同仁一致好评。为不断优化护理教学模式,她始终积极探索,引入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桌面推演和AR/VR虚拟仿真教学等新型护理教学手段,依托5G网络的建设,不断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护理教学模式,为学员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的质量。

她担任《上海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题专家、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重症护理专科人才培养系列课程《重症护理临床实践技能》副主编、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重症护理专科人才培养系列课程《重症护理技能题库》编委,参与课件录制和题库撰写等工作,为我国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平战结合,做“全”应急演练

她于2014年起率先带领护理团队开展急诊科应急演练,每年组织1~2次应急演练。2019年赴以色列Rambam Medical Center学习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和大规模伤员救治,夯实自身专业水平与技能,拓宽专业视角与理念,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医院情况组建标准化创伤救治护理团队、撰写应急演练脚本、制定应急预案、落实人员培训、梳理并畅通救治流程、演练跟踪反馈、质量持续改进,构建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急诊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护理方案。2019年,她带领急诊护理团队参与策划“2019上海大型应急医疗救援联合演练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应急医疗救援综合演练”活动,此次应急救援活动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上海市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无缝衔接的“水陆空”立体、高效的救援模式。通过应急演练,以练为战,提升了护士的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她还带领护理团队先后参与胶州路火灾、外滩踩踏事件等10余次上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的救治,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应急救援实战经验,多次在各级各类的学术会议上做大会交流。

依托急诊应急救援能力,辐射门诊,她要求门诊护理人员参与基础生命支持(BLS)的培训,开展“门诊就诊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护理应急处置”演练,构建了门急诊救治无缝隙衔接,提升了门诊护理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保障门诊就医患者的安全。此外,她作为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批护理预备役队员和预备队培训师资,积极组织、指导并参与预备役队伍的应急演练和理论培训。

六、白衣披甲,践行初心使命

三年疫情,她始终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的工作中。2019年末,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需重新开张运行发热门急诊,她规范发热门急诊工作,梳理护理流程、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应急预案、调配人力资源,保障发热门急诊长效常态有序运行。同时,建设核酸采样点,梳理采样流程和标本送检流程、标准化落实各类标识、现场工作指导监督、根据工作量实时调配人力资源,有效保障核酸采样点平稳运行。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急诊科作为医院最前沿的科室,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加强传染源的筛查,阻断感染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显得尤为重要。为积极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规范开展对可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监测、筛查、诊断治疗和处置工作,保障市民健康和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在她的带领下,急诊科实施了一系列的管控措施:制定严格的防范制度,组建急诊防疫护理工作小组、加强防疫参与人员管理、防疫就诊流程再造、物资及环境管理等。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防疫措施,完善急诊科应对传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应急体系,有效保障了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2022年的3月,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景峰在接到命令后,立即投身抗疫一线,加入到方舱医院医疗服务保障团队,共计参与上海市四家方舱医院的建设和运行保障工作,包括嘉定体育馆方舱医院(350床)、世博方舱医院(7500床)、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15000床)和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47500床)。通过实战经验,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管理理念,以制度为框架,以规范为准则,以安全为底线,以质量为目标,构建方舱医院护理管理体系,有效保障方舱医院护理工作安全、平稳、有序地运行。疫情期间,她不断学习并总结护理经验,参编《方舱医院建设和管理》的护理相关部分,为日后应急状态下建立方舱医院的护理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2022年12月,随着新冠病毒乙类乙管的新政出台,面对急诊就诊患者激增的局面,她迅速反应,深入一线,现场指挥,坚持带病上班,带领急诊护理团队,日夜奋战在医院最前线;于72小时完成急诊临时缓冲观察病房和监护病房的筹建工作,加强对临时护理团队的培训,带领临时护理团队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她排兵布阵、动态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做好员工关爱,不断完善了急诊科应对突发应急状态下患者激增的护理应急策略,顺利完成了繁重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

“立足平凡的工作岗位,创造不平凡的工作价值。” 景峰深耕临床急危重症护理工作,充分发挥职业精神,开拓进取,精益求精。她带领护理团队深挖护理领域专业技能内涵,通过临床护理实践、教育培养和科研创新,多渠道、多途径提升了急危重症护理质量,以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助推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铿锵玫瑰,巾帼力量,为生命承重,为健康护航!关于未来,锐意进取、学无止境、追求卓越!

02、典型事迹

Typical Deeds

景峰积极组建急危重症亚专科护理团队,带领团队开展新业务新技术20余项,改良护理用具28项,提高临床护理内涵,提升患者满意度。她构建“抢救—监护—后ICU”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创建以重症急性胰腺炎为特色的急危重症护理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了全周期一站式生命支持。她积极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深化护理流程改革,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序、便捷和舒适的就医体验,为兄弟医院提供可借鉴的改革模式。她优化护理教学模式,率先开展护理工作坊,引入新型护理教学手段,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提升了急危重症护理教学的质量。同时致力于护理队伍培养,培养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急危重症护理团队。她早期推行门急诊应急演练,构建了门急诊无缝对接护理应急处置流程;多次组织、参与市级特大型应急演练,构建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急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方案,提升了护理团队的应急处置能力。她积极响应,参与上海市四家方舱医院的建设和运行保障工作,建章立制,保障方舱医院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她投身一线,夜以继日,灵活调配人力资源,优化流程,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抗疫工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