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漠无垠的大漠到暖意融融的温棚,再到寻常百姓的餐桌……“沙海绿洲”民勤将野菜沙葱成功驯化,规模种植,使之华丽转身,成为备受欢迎的美味佳肴,火爆市场,演绎出一段令人惊叹的生长传奇!

近年来,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以防沙治沙闻名于世的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立足地处北纬38度“黄金带”优势,深挖资源潜力,在沙葱产业上持续发力。通过科学合理、极具前瞻性的规划引领,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科技协作交流,不断培育和壮大各类相关主体,多维度全方位地进行品牌推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沙葱产业集聚融合发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生态互促共进、多方利益协同共赢的产业华章。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沙葱在民勤县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以大坝镇为核心,辐射带动苏武、大滩、重兴、收成等14个镇,发展至今,沙葱总面积达10万亩,其中:野生沙葱8.5万亩,人工栽培1.5万亩。

从漠中野味到规模化量产 民勤沙葱如何“野而不野”

沙葱又名“蒙古韭”,归属于百合科葱属。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能够在海拔800至2800米的荒漠、砂地或者干旱山坡上生长,尤其能耐风蚀、干旱和瘠薄,是大西北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本草纲目》曰:“茖葱,野葱也,山原平地皆有之。生沙地者名沙葱,生水泽者名水葱,野人皆食之。开白花,结子如小葱头。”沙葱的茎叶呈针状,开着紫色小花,其叶、茎、花苞都带有辛辣之味,相比其他生葱、韭菜,味道更为浓郁。其富含多种维生素,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开胃消食、健肾壮阳、治便秘之特殊功效。食之能治赤白痢、肠炎、胸痹诸疾,被誉为“菜中灵芝”。

由于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生长,野菜沙葱显得异常珍贵。

也正因如此,在1999年,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的严子柱团队开启了沙葱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发展的大门。他们针对民勤县境内的野生沙葱资源展开调查,收集野生植株与种子,通过分根移栽和种子播种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驯化栽培实验,进而掌握了沙葱适宜生长的土壤环境以及田间管理措施,成功攻克了沙葱人工丰产栽培的技术壁垒。

有了技术支持,民勤县大坝镇八一村村民叶长炼在自家沙地里种起了沙葱。他采用冷刺激的方法成功破解了沙葱冬季休眠的难题,并在日光温室安装喷灌设施,形成“人工降雨”的小天地,完成了野生沙葱的人工培育,种出民勤历史上第一棚“家养”沙葱。在此基础上,叶长炼申请了“温室沙葱栽培技术”发明专利,为日光温室沙葱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叶长炼介绍介绍说:“沙葱喜旱而畏涝,然又向水而生。当价格低迷时不浇不采,而市场行情好转时即浇即采,真正做到了适水种植、量水生产。”据相关数据显示,民勤沙葱亩均用水量为240立方米,尚不足大田玉米用水量的一半,其单方水效益可达到50元,是大田作物的二十多倍。于西北干旱区而言,牢牢守住生态保护、耕地保护红线及农民增收底线,发展沙葱产业意义极为重大。

此外,沙葱作为须根植物,无主根而须根众多如琴弦,喜爱在流沙和风沙土等透气性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尤其适合在沙漠沿线干旱缺水、其他农作物难以生长的沙质土壤上种植。其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保护作用,对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有着非凡意义。

“民勤在沙葱驯化种植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沙生植物对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同时,沙葱的成功种植为其他沙生植物的推广和应用开辟了道路,有力地推动了荒漠化地区生态治理的进程。”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表示。

由舌尖消费倒逼田头生产 民勤沙葱催生农业“新业态”

随着沙葱在市场上的热销,人们对沙葱这种独特食材的喜爱与需求持续攀升,舌尖上的消费正迫使田头生产积极地作出应变和发展。

春夏交替之际,晨光乍破,明媚的阳光尽情倾洒于民勤县大坝镇八一村的沙葱基地之上,颗颗露珠闪耀着光芒,整个基地处处呈现出郁郁葱葱、一派盎然的景象。一畦畦的沙葱排列整齐,长势喜人,满溢着生机与活力。“我家露地沙葱种18亩,亩均收入1万,大棚沙葱7棚,棚均收入10万。”八一村村民叶智香说,沙葱播种一次可连续采收10年,一年能收5到6茬,每年10月中旬露地沙葱收完,温室沙葱无缝对接上市,每天八一村有6吨多沙葱远销省内外,产品供不应求。

不仅如此,沙葱产业所呈现出的持续性进步与蓬勃发展之态,也为村民们成功开拓出了一条在家门口务工以实现增收的有效途径。

在大坝镇文一村温室沙葱种植基地内,清脆鲜嫩的沙葱翠绿连片、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采收分拣、过秤包装、装车外销,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现在我在家门口务工,既能顾家,还能挣钱,真是两全其美。”村民马红霞在沙葱畦轻盈地挪着脚步,灵巧的手握着镰刀在沙葱底部轻轻一割,顺手丢进随身挎着的篮子里,动作娴熟而自然。她说,告别“跨省打工”后,不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就近务工“赚薪金”,挣上了“双收入”。

近年来,民勤县做活做足沙葱产业文章,通过抓基地、建园区、延链条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战略布局,建立“露地+设施”的高效栽培模式,走“市场导向、龙头带动、资源整合、统分结合、抱团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之路,成功激发农业新业态内在活力与潜力,驱动沙葱产业朝着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加速转型,促进沙葱产业整体向更加绿色、高效、智能的方向迈进,构建起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民勤县编制了“沙葱反季节栽培技术规程”等3项沙葱人工栽培技术规程。在此前提下,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对种植密度、土壤肥力、水分供给等关键因素进行精准把控,并且密切关注沙葱生长所涉及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所具有的优势,实时对其进行监控,同时依据实际状况及时地作出调整,从而保证沙葱能够始终处在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当中。

从“驯化野沙葱进日光温室种植”到“推广露地沙葱大面积种植”,从“沙葱的育苗移栽”到“沙葱反季节栽培土质、墒情掌控”。民勤沙葱实现了质的飞跃与突破,不仅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沙葱的品质和产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也日益增强,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小”城破“大”题 全产业链助力民勤沙葱“耕”出“振兴田”

数年来,民勤沙葱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农户增收致富,也催生出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从前端的种植到中端的制造,再到后端的销售,整个产业链越拉越长、越拉越细,“捆绑”的受益者也越来越多。

在民勤奥翔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内,一辆重达5吨的冷藏车准时而至,将完成分拣、包装以及预冷工序的沙葱装载上车,准备驶向西安新北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合作社负责人甄世龙介绍说:“沙葱产销专业合作社是沙葱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包括产品分级包装车间、存储仓库、冷藏保鲜库、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和综合管理用房,加工工艺从分拣、分级、质检、清洁到快速预冷、冷库保鲜、冷藏车运输等全部涵盖。”

“打造沙葱全产业链,不仅要补齐研发、加工、储运、销售等方面的薄弱之处,更要让各环节和主体形成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段振佼说,一方面沙葱产业要有固定的生产周期,产业链要环环相扣成为闭环,才能确保上下游良性运转;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推动作用,聚力打造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为此,在沙葱全产业链建设中,民勤县紧扣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树立由“产品抓产业”、凭“产业抓链条”、借“链条抓体系”的“大农业”理念,通过培育重点 “链主”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进行有机衔接,形成“链主企业+链队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梯次带动机制,促进沙葱产业高效、有序、可持续发展,实现沙葱产业全面升级与优化。

同时,引入互联网技术手段,加强对沙葱产业运行数据分析和研判,引导沙葱生产流通销售方式变革,打造农产品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并且充分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整合全社会仓储、运输、金融、质检等服务资源,积极开发互联网移动平台,让“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成为沙葱的全新营销途径,使得沙葱能够以更加高效、便捷的方式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进一步提升沙葱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世界沙葱看中国,中国沙葱看民勤,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开展沙葱人工栽培和产业化开发的国家。”段振佼介绍说,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民勤县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沙葱种植、管理和加工体系,全产业链助力民勤沙葱成功“耕”出“振兴田”。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与分析,精准定位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从而让民勤沙葱推广到全国各地乃至国际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勤沙葱的独特魅力。

据统计,目前民勤已逐步开发出“腌制沙葱”“沙葱蘸酱”“沙葱宴”菜品等系列产品,并且培育出“漠上花”沙葱品牌,其公用品牌“民清源”荣获甘肃省“十大网货品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