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地方饮食,千姿百态,或者说千奇百怪,那是很正常的;食客面对佳肴,追求的乃是兴之所至。一旦沾染上了科举场中那些莫名其妙的,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是依据什么标准,而制定出来的什么“统一(标准)答案”,铁齿铜牙,不容辩驳,那就没意思了。世界那么大,不论是大自然(其中所蕴含的奥妙无穷无尽),还是人类社会(也包括人类的内心世界,所思所想,千奇百怪,奇幻莫测),如此的丰富多彩(当然同时也是杂乱无章)——这在人类看来,也是各取所需,各有所好,典型的“各花入各眼”!我这就奇怪了!——怎么会冒出个“统一(标准)答案”呢?

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场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

竹鼠养殖场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

东酸西辣,南甜北咸

在全国范围内,所谓“东酸西辣,南甜北咸”的饮食口味(还只是食物刚刚入口时的“感觉”的粗放归纳,还不能叫做“风味”,更不能称之为“文化”),虽然在大体上是准确的,但那大多是泛泛而指,并不能全部涵盖中华美食的全部味蕾感受。

所谓“口味”,也不仅仅是对食物的评判。

中国饮食,或曰“中国美食”(也包括“饮食文化”),冠绝天下。

中国人民,对于为人处世之道的“品味”,处在不同场合与不同语境中,是比较乐意、愿意,也随意借用“口味”(饮食)的感觉,来作为评判尺度的。

举凡遇见了心里感觉格外不爽的事情――当然是指有违伦理道德、公序良俗,或者是做人做事比较出格的言论与行为,比如――口蜜腹剑、言行不一、忘恩负义、见死不救、贪赃枉法、见利忘义、背信弃义――诸如此类,人们往往会称之为“酸掉了大牙”、“顶风臭十里”、“真比吃了一只苍蝇还腻歪”,等等。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认知中,所谓“口味”,绝不仅仅指“酸甜苦辣”这么简单――这每一种“口味”还是必须要仔细划分清楚的。

云、贵、川、湘这四个省,口重,在饮食上,无辣不欢。但是,这四个省的“辣”,绝对不是一回事儿!

特别是还少了一个极具特色的“臭味”――在洋人看来,臭豆腐、熘肥肠、松花皮蛋均属于此类。还有那个号称“遗臭万年”的“王致和臭豆腐”(实际上是豆腐乳)。

美食

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竹鼠养殖场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

在这方面,大英帝国的子民们――也包括“日不落帝国”以前几百年到处留情(留精),如今遍布世界的“高等级的盎克鲁-撒克逊民族”的后代们,好象也学到了一些皮毛――面对着他们不喜欢的人和事,他们也会“很绅士”(也很矫情)地玩一把“凡尔塞技巧”,他们会说:“这不是我(喜欢)的那杯茶!”

什么叫“装逼”!

这就叫“装逼”!

只要装得下去,也算“功德圆满”吧!

无论“酸甜苦辣臭”,我泱泱中华冠绝全球。

而单就此点看来,广西就显得有点特殊了。

从地理位置上看,广西地处中华南疆,民众在饮食上与八大菜系的风格都有瓜葛,但又都不能全挂上号。

这不仅仅是历史的渊源。

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竹鼠养殖场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

在今天的全国政治、经济格局中,广西也是一个特例——广西是沿海开放地区,同时又属于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同时享受沿海开放政策、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这是全国绝无仅有的。

从这个层面上说,广西的饮食就不会只是“南甜”。在水陆俱乘、八面来风的大环境中,完全是酸甜苦辣臭,五味俱全。

完全不必去刻意寻找原因――八方食客自然会各取所需。

在历史上的很长一个时期,广西一直是原住民(不包括外来移民)主要的繁衍生息的乐土,也是有名的“烟瘴之地”,古称“骆越”或“百越”,距离以中原、关中、黄河流域为主要统治区域的各朝各代的统治中心,相对还比较遥远(偏远),这种状态,既远离了权力纷争,也远离了征战杀伐,使得文化的交流――尤其是饮食文化的渗透――在冲击的力度上,越往外扩散,则越是渐次减弱――原生态的饮食文化,得以保持得比较原始、完整而又特色鲜明。

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竹鼠养殖场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

从秦始皇发兵戍岭南、修筑兴安灵渠时起,各朝各代对“百越境界”的统治力度就在不断加大,加上与中原地区经贸往来和文化沟通的逐朝升温,则又使得广西与其他各省的各种往来,越来越呈现出多层面、多方位、多角度的态势。

多重因素的不断融合与发展变迁,渐渐地,给了“桂菜”的生存和发展,天然地形成、打造了这样一个“量身订做”的温床(或平台)――

广西多山而临海,物产丰富而多样;自然地理独特,人文环境纯朴,农耕方式各异;除了汉族外,又是另外11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传统文化丰厚;同时又是中国第一大少数民族壮族的主要聚居地;而壮族又是与汉族交往和相互影响最为密切的少数民族,受汉族文化的浸润很深。

在这样的氛围中,“桂菜”也就层次渐进地,开始显现出了与其它菜系的不同和别具一格——

在原料上,飞禽走兽、野生鱼种、野菌野菜野果、乡村土禽等等,野味十足。

在原料的制作上,讲究家传与家藏,腌、沤、腊、风干、吊晒,各随所愿。

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竹鼠养殖场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

在特产资源上,有巴马、环江香猪,桂林马蹄,荔浦芋头,漓江剑鱼,覃塘莲藕,岑溪三黄鸡,环江菜牛,百色八渡笋,德保麻鸭,北部湾的蚝、蟹、鱿鱼、对虾、鲍鱼、石斑等众多海产品。

在佐料上,有桂林的豆腐乳、辣椒酱、三花酒,南宁的黄皮酱,百色的香味,苗家的香辣骨,宁明、龙州一带的八角,东兴的鱼露,天等的酸辣指天椒,等等。

竹鼠养殖场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

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场

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场

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场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

所有的这些,再经过各个民族烹饪大师的代代相传,不断创新和提纯,日日不断的炒、炸、焖、酿、扣、蒸、炖,也就形成了以脆嫩、爽滑、鲜香、微辣、清甜为口味特色的“桂菜”。

而其中最典型、亦最富乡土情趣和民族特色的名肴,当属巴马烤香猪、苗家竹板鱼、侗乡竹串肉、壮家粉蒸肉、京族花蜇皮、瑶山泥巴鸡、马山黑羊扣、毛南烤香猪等等,非常直观地佐证了“桂菜”的源远流长,和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

竹鼠养殖场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

竹鼠养殖场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

“桂菜”发展到今天,除了本土文化的积淀外,还更多吸收了川、粤、鲁、苏、湘、晋等外来菜系文化的精华。

这其中包括了如下主要内容――

从秦汉、两晋、南北朝到隋唐、宋元明清,长达2000多年的北方、西北、中原民众南迁岭南的饮食习惯和风尚。

南宋末年皇室南逃途中,流传到广西的宫廷烹饪技艺。

明清期间外籍入桂官员带入广西的官府厨艺。

各类仕子商贾,南来北往引进广西的各地厨艺。如抗战期间,各地名流入桂时,所带来的多种内地特色菜肴技艺真传。

等等。

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竹鼠养殖场

正是在这种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广西美食烹饪界各代精英集各方之精华,再加上20多年来各地的挖掘、移植、改良和革新,“桂菜”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按业内行家研究得出的结论说,“桂菜”原先还有以桂北和桂东南区域来划分的所谓“灵川风味”和“玉林风味”;――而这120多年的打造,则使“桂菜”突破了这种划界,形成了桂北风味、桂西风味、桂东南风味、沿海风味、少数民族风味这五个各具特色的系列风味,从而产生了“北辣、南甜、西微辣、东鲜嫩、全区酸”的新格局。

从口味和菜式上说――

桂北风味近似于川、滇、黔菜系,也包含湘菜的因素;

桂西风味则是滇、黔菜系及广西少数民族某些菜肴的混合体;

桂东南风味在选料和制作工艺上,比较贴近汉族民间菜肴和粤菜;

沿海风味则是粤菜的本土版;

少数民族风味则涵盖了壮、苗、瑶、侗、京、毛南、仫佬等少数民族菜肴的全部精华。

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桂菜”的风格似乎是面面俱到,难有突出的亮点和“镇菜之宝”。

其实不然!

中华八大菜系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别门别派不可替代的风格;但反过来说,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形成另外一种思维定式,想要有所创新就显得相当不容易;而且消费者群体,也很难认同离开核心内涵和主流诉求的创新尝试。

于是,维系传统和探索突破,就成了一个矛盾和解不开的悖论情结。

而“桂菜”却没有这样的历史包袱。

它可以星星点点,杂乱纷繁,但同时又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它可以在表面上不成体系,但每每又令人大感意外,眼前一亮。

它不乏八大菜系的精华和元素,却可以毫无阻碍地实施本土化的点化、提纯和改造,从而脱胎换骨地创造出另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风格。

换句话说,“桂菜”可以是“四不象”,但“四不象”也是一种独创,一种具象——这就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在哲学理念上的逆向推演,与“没有风格也是一种风格”,是同样的道理。

这其实也很好解释:没有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可以单独存在,而且可以持续发展――尤其是在饮食,这个包括了生存、文化、哲理、审美这样一个人类的特殊需求上,更是如此!

“桂菜”不仅没有历史包袱,没有大众消费群体心目中固定框架的束缚,它还有许多可资大展拳脚的广阔空间。食

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场

竹鼠养殖场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

如果要写一本有关广西饮食方面的书,这事就不太好办。不是不想卖把子力气,实在是——无论是谁,一时还真不知该如何下笔。 外地朋友来到广西,先在南宁落脚,然后去喝了早茶,品了夜宵;在中山路夜市喝了蛤蚧酒;而后去了钦州、北海和防城港,吃遍了食肆里的虾蟹鱼贝螺;钦州海边可有上好的玩意儿,相距仅几十公里远的犀牛角小渔村,就有天下奇珍九孔鲍鱼(与世界公认高档次的渤海湾名产“梅花辽参”,绝对不遑多让);然后又一路西趋北上,柳州、桂林、百色、河池,打左灯往右转,边走边吃,边吃边唱。扳着手指头数一数,广西的名菜,包括醋血鸭、田螺鸡窝、螺蛳鸭爪、马蹄丸子、莲藕肉球、苗家竹板鱼、京岛锅巴虾、柚皮三宝等等,游走一趟,至少可以吃到100多种的特色“桂菜”,而且,这还不到广西美食的十分之一。由此可知,广西的“桂菜”,广西饮食界,的确藏龙卧虎,大厨林立,美食如云。

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竹鼠养殖场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

广西的美食数不胜数,光是那本广西烹饪协会10多年前出版的《桂菜精粹》第一集,里面就列出了名菜306种;这都是从1500多种名菜中精选出来的。而且这套书的第二集还没出呢。(我没看到。)写一本全面介绍广西饮食的书,还真的是很有必要。确实,民以食为天,古语曰“食色,性也”——饮食和好色,乃人之天性——这种天性是上帝赋予的,只能适当(依靠某种法律、制度和公序良俗)约束,万万不可压制,也压制不住。有些时侯,我觉得,那些历史上的腐儒之辈——其中也有一些“大儒”(通儒)——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观点),纯属胡说八道!人类要繁衍生息,代代延续,首先要生存——说白了就是要去劳动(谋生);而劳动的首要目的,就是去弄吃的,弄来越多越好。人类如果天然的不愁吃喝,谁还愿意苦哈哈的去劳动?一句话,“好吃懒做”,是人类的天性,也叫做“特点”(或者叫“弱点”、“缺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史,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就是饮食文化发展史。或者可以说,集中体现在“饮食文化发展历程”上。

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场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

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竹鼠养殖场

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竹鼠养殖场

竹鼠养殖场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

盛世来临,可吃之物就极为丰富,吃的方法也就花样百出;乱世到了,草根百姓就得“赤地千里,哀殍遍野”——用饮食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和悲欢离合,是最直观最可靠的佐证。但这本书还真是不好写。首先,前人或同辈食客,或专家学者,对“桂菜”也有不少妙笔生花的描述,个个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但那都散见于各个媒体报刊,而对“桂菜”的全面系统的介绍,至今仍无处可寻。没有先例,便无从借鉴,更难说有何突破。如果说仅仅是写出了这样一本“桂菜指南”,也算是某种“突破”,那充其量也只是给后来者当成射箭的靶子,或是茶余饭后闲得发慌时可供讥讽的谈资。 “桂菜”繁多,也繁杂,涉及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也不知该如何归类、如何区分,甚至连文章的体例也不好掌握。业内众多人士对此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有高人说“桂菜”应该按城市菜和乡村菜来划分;亦有名士认为应该按不同民族来归类;也有专家主张按五个不同区域的风味来区别;还有学者表示应以口味的格局来阐述;甚至也有更便捷的方法,就是——从北向南,“菜无巨细”地横扫下来,一网打尽。这些说法都有道理,如同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在放言高论,一片繁荣。于是,按城市和特色菜来写,以城市附带一个区域,也包括了这个区域的少数民族饮食,和饮食中包含的“文化元素”——就按这个“菜鸟”套路写下去,一付走到哪儿算哪儿的劲头,大约也就可以了。

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场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

目前,还没有人能对所有的“桂菜”都了如指掌,谁也做不到高瞻远瞩地去展望“桂菜”宏伟的发展远景,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发掘“桂菜”更为细致清晰的来龙去脉,更不可能对“桂菜”的现状及走向做鞭辟入里的研究和分析。谁都不是这方面的行家。

竹鼠养殖场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

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场

而最务实、最便捷,也最有可能做到的做法,就是象本人这样(此处开始自我吹嘘)——在这个篇幅不长的自媒体文章系列里,随心所欲,我手写我口,尽量地去展现“桂菜”的起源、沿袭、现状、传说、制作方法、个人所想以及胡说八道,也包括了“桂菜”的色、香、味、形、意,等等诸多元素。尽量去体现“桂菜”的情趣、意境,以及它所固有的艺术美和哲理性,能让读者尽可能地在内心“怦然心动”,或“咯噔一下”;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由然地产生愉悦感,产生要去亲口品尝一下的冲动。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引用文化名人,在谈论美食时的各种感悟和真知灼见。——这样比较靠谱!自吹自擂,这是档次不高的“王婆”的拿手好戏,即便俗人如我等之辈,也是对此不屑一顾的——还是要找些高手、名人的经典名句(哪怕是“雷人语录”),来为我辈撑撑腰,站台助威一下,以壮声势!

竹鼠养殖场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

比如,已故的著名作家彭匈先生就曾经说过——“我走过亚非欧美几十个城市,吃过的东西不能说少了。我的评价是:全世界最好的快餐就是桂林米粉!但凡桂林米粉占据了统治地位的城市,麦当劳是打不进去的。广西人应该悉心爱护精心调理这份传统食品,每一个环节都要象对待艺术品一样地不要掉以轻心。”——这便是高见!彭匈先生是美食家!彭匈先生学贯中西,游历天下,见多识广!彭匈先生是桂林人(听说),又久居桂林!——因此,由彭匈先生登台亮相,为“桂林米粉”做出判断和评价,以其身份之合宜,其资历之深厚,其份量之沉重,相信不会有什么人,会独持异议、言出无状,会放个屁或者说个“不”字! 我给自已立下了一条规矩——在这个自媒体系列文章中,要介绍“桂菜”的主要基本常识,要让外地朋友因此而对“桂菜”刮目相看,就不能只拘泥于名点名菜、一招一式的制作步骤。因为这不是菜谱,篇幅也有限。如果所有的读者,在读这套系列文章时,能情不自禁地对“桂菜”垂涎三尺,也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而且,我也会觉得——总算是没有辜负朋友们对我的期待。

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_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场

广西的名菜极多,比如桂林的黄焖鸡和泉水鱼、梧州的纸包鸡和全蛇宴、百色的澄碧湖大鱼头和香麻玉脆笋等等。——这些也全是“桂菜”中的翘楚之作,不吃未免可惜。广西的土著先民在秦汉时期,就有“烹食待客”的传统,并以此为自豪——这在古籍《汉书》、《后汉书》上,可是明明白白、如假包换,有所记载的。明朝末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旅游到广西,也曾经过南宁市和所辖的上林县;他在南宁期间的日记已经失传,但在上林待了40多天,三天两头都有当地民众请他吃喝,他也曾多次在浓情美酒的浸润下枕醉,高卧于山涧林荫下的青石板上,以虫鸣鸟叫和潺潺流水为天籁之音,好一派“是真名士自风流”的高雅境界——这也是在《徐霞客游记》中白纸黑字记着的。广西民众热情好客,那是一种从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天性。广西民众又天性爱唱山歌,即使穷得叮当响,供奉不了好茶饭,也会有山歌敬亲人!

河池竹鼠养殖技术_竹鼠养殖场_竹鼠养殖池的设计图

当然,光有山歌迎亲(敬亲)肯定不行——而拎着竹笼和“木拐”(一种小型狩猎工具)上山,弄几只竹鼠、田鸡来当下酒菜待客,那也是常有的事。 现在好了,正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太平盛世,有了精美“桂菜”伺候,那就更该好好热闹一番。“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孟德先生不是在1700多年以前,早就说过了嘛。外地朋友来广西,个人建议:不必有时间限制。不过最好是秋天来,正是收获的季节,“秋风起,三蛇肥”,大只膏蟹爬上船,真能让人三天三夜流哈拉子。据说(仅仅是“据说”,我没有经历过),在内蒙古,广大民众(也包括政府官员),有一个悠久的习俗:每逢秋天,就喜欢往呼伦贝尔大草原跑——原因很简单,此时正是牛羊膘肥体壮之际!他们给这种“行动”(当然这种“行动”,并不列在正常的工作计划中),起了一个很形象、很有生活气息的名字——“贴秋膘”!探寻“桂菜”,等于走了一圈“八桂美食之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