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兔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多年来肉兔出栏量和兔肉产量稳居全省第一,是我市畜牧业的一张金字招牌。近几年来,随着畜牧业的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肉兔产业不断推进品种改良、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转变生产方式,并启动肉兔全产业链经营体系建设,肉兔产业高质量发展初现雏形,但目前我市肉兔产业面临诸多发展难题。为打破制约瓶颈,开展了肉兔产业调研和思考,提出了对策措施,加快推动我市肉兔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我市肉兔产业发展现状

1.肉兔生产、消费持续发展。自贡是肉兔生产和兔肉消费大市。据统计部门数据,2021年末全市存栏肉兔913.97万只,同比增长4.7%;全年出栏肉兔4162.67万只,兔肉产量4.7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8%和7.2%。肉兔存栏、出栏均稳居全省第一。全市肉兔养殖业产值达到20.65亿元,同比增加7.6%,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5.28%。近年来,以家庭活兔消费和冷吃兔、鲜锅兔、干锅兔、巴夯兔等为代表的全市兔肉年消费量达1亿只以上,约占全省消费量的50%,占全国消费量的30%。目前,我市常年缺口达2/3以上、约6000万只,本地肉兔不愁销,可谓是“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走出自贡”,每年还需从山东、河南、乐山、宜宾等省市调入兔肉7万余吨予以补充。如何背靠销地大市场,构建养殖大产业促农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已成为现实急需研究的大课题。

2.肉兔品种改良不断深化。近年来,依托自贡市科原、三品等种兔生产企业,引进伊拉、伊普吕等国外优良种兔,不断改良我市肉兔品种,提高肉兔生产性能。目前,全市存栏伊拉、伊普吕等种兔3万余只,肉兔良种杂交面达93.51%,平均每只能繁母兔提供商品兔数量由“十二五”末的35只提高到48只,达到出栏体重2.5kg的时间由85天缩短到70天左右。

3.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随着畜禽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养殖的不断深入,全市建成一批(如:三品、炎平、成本农业)全环控、自动料线水线、自动清粪的肉兔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目前全市存栏能繁母兔400只以上规模户达到241个,规模化率达到36.3%,比“十二五”末增加9个百分点。全市建成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32个,其中部级1个、省级5个,肉兔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面达到70%,比“十二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

4.品牌价值进一步呈现。在餐饮业,独具特色的“自贡冷吃兔”在国内国际市场极为畅销。目前,全市有以谭八爷等为代表的约8000家冷吃兔加工销售网店,年销售冷吃兔4万余吨,预估“自贡冷吃兔”品牌价值在60亿元以上。

二、制约我市肉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1.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从肉兔产业链来看,我市无专门的兔饲料生产企业,同时虽然我市兔肉产品加工企业已达200余家,但整体小、散、弱,且无意愿发展自身的肉兔养殖基地,带动发展肉兔产业能力弱。如目前我市最大的冷吃兔加工企业——自贡谭八爷冷吃兔年产量仅260吨,产值只有4000余万元。

2.肉兔生产竞争力不强。我市养兔所需苜蓿草粉、玉米等主要原料均需省外调入,每出栏1只肉兔饲料成本(10.5元/斤)比河南、山东等地(6.5元/斤)增加4元;加之山东等地獭兔养殖以皮毛为主产品,副产物兔肉运输到我市的到岸价比我市所产兔肉每公斤低0.5至1元,我市肉兔生产处于薄利甚至亏损状态,竞争力弱。

3.肉兔养殖比较效益不高。目前,我市建设年出栏2万只的肉兔规模养殖场需投入约75万元,与建设年出栏500头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投资相当,但肉兔养殖场年纯收入比生猪养殖场低5万元左右,业主投资标准化、规模化养兔的积极性不高。

4.支撑保障能力较弱。目前,全市可利用的适宜发展养殖业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且无促进肉兔产业发展的专项土地政策,肉兔养殖用地选址难、养殖用地落实难。加之肉兔产业发展缺乏财政金融扶持政策,机构改革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弱化,肉兔产业发展支撑保障能力较弱。

5.招商引资较难。肉兔属小畜种,肉兔产业区域化特征较为明显,国内肉兔产业龙头企业少,无一家上市公司,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加之目前全市对发展肉兔产业几乎没有优惠政策,招引龙头企业落地难。

三、加快推进我市肉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1.明确发展思路、模式,确定发展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三产融合、产业兴旺、品牌提升、种养循环和环境友好为引领,按照国际肉兔安全生产体系要求,以优品种、调结构为先导,以构建肉兔全产业链为重点,以节约土地、生态循环为取向,以肉品安全为保障,按照产业化思路、国际化标准、工业化管理、一体化模式,采取市场运作、企业主导、政府扶持、部门服务的运行方式,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家庭农场”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高质量推进肉兔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力争到2026年,建成集种兔繁育、商品兔生产的年出栏3000万只肉兔养殖基地,以及涵盖兔饲料加工、肉兔食品深加工、兔文化打造为一体的肉兔全产业链经营体系。

2.建立投融资平台引育龙头。组建自贡市农业投资发展平台(公司),由市政府注入1000万元、相关区(县)政府各注入500万元作为农业投资引导资金,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撬动作用,大力招引全国有实力的大型兔业龙头企业,携手培育国家级兔业龙头企业,构建集“种兔繁育、商品兔养殖、饲料生产到肉兔食品深加工、交易平台、兔业研发推广中心、兔文旅小镇”的肉兔全产业链经营体系,切实做大做强我市肉兔产业。

3.建立健全肉兔种业体系。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自贡农业投资发展公司与中国农大、川农大、省畜科院兔研所等共建西南(自贡)兔业研究院,并选址富顺、荣县两个农业大县布局,建设肉兔良种繁育基地,引进繁育法国曾祖代种兔和国内祖代种兔,选培适合我国西南地区养殖的肉兔配套系,构建与肉兔标准化高效生产相适应的“曾祖代-祖代-父母代”良繁体系,打造西南肉兔种业示范基地,提升我市肉兔科研育种和良种生产能力,辐射带动西南地区肉兔产业发展。

4.建立饲料生产支撑体系。为稳定保障仔兔、种公兔、空怀母兔、怀孕母兔、哺乳母兔、商品育肥兔等不同阶段肉兔营养需要,确保肉兔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沿滩区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年产25万吨的各阶段肉兔专用饲料加工厂1个。在肉兔养殖基地周边流转和租用部分土地种植优质牧草,为饲料加工厂提供优质原料,同时建立种养循环示范园,推动兔业绿色发展。为确保苜蓿草粉等饲料加工原料的质量可控和长期稳定供给,可在青海、甘肃等牧草种植大省共建苜蓿草粉等优质原料基地。

5.打造二三产业。在沿滩区食品工业园区内建设食品加工龙头企业1个,在养殖基地结合建设适度规模屠宰点,包括屠宰车间、分割车间、食品加工车间,及产品冷冻仓储库,活兔、产品冷链配送等运输车,生产冷鲜兔、冷吃兔、兔肉系列预制菜等产品5万吨以上,延伸产业链提高收益。建设产品交易平台及产品展示厅,以立足全川辐射全国布局跨境贸易,建立互联网销售、跨境电商等运销模式,畅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销体系。整合旅游资源、交融城市特色,融合“盐、龙、灯、红色旅游、美食文化”等自贡名片,择址打造兔文旅小镇,创新兔文化产品及特色美食,树立“自贡冷吃兔”等美食标杆。

6.完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依托中农大、川农大、省畜科院、省草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以曾祖代、祖代种兔繁育场为重点,建立西南(自贡)兔业研究院,为全市肉兔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并研发培育肉兔新品系。整合市、县、乡镇三级畜牧技术推广力量,加强层层技术培训,强化肉兔日常饲养管理技术指导、兽药使用及休药期执行监管,建立健全兔肉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市、县、镇、村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抓好种兔、商品兔的免疫接种、疫病监测预警、应急管理、动物卫生监督等关键环节的公共服务和技术指导,加大引种、流通、屠宰加工和活兔交易等重点环节疫病传播风险管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7.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参照工业引进头部企业的扶持思路,建立财政扶持产业机制,对种业基地(曾祖代、祖代种兔场)和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兔场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奖补,并对构建全产业链贷款给予贴息。探索实施肉兔养殖和价格指数保险试点,降低兔业养殖和市场风险。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参与肉兔全产业链经营体系建设,开展养殖设施设备、资源产品、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及肉兔养殖支农贷等信贷服务。用好用活小额农贷政策,提高小额农贷授信额度,支持标准化规模化肉兔养殖,鼓励支持兔业龙头企业发行债券等。

8.强化要素保障。落实区(县)招商引资政策,对肉兔养殖基地建设享受政府“五通一平”(道路、水、电、燃气、环保、场地平整)政策扶持。肉兔养殖用地按设施农用地管理,养殖圈舍、场区通道及绿化隔离带等生产设施用地,根据养殖规模合理确定。落实沿滩工业园区饲料厂、食品加工厂、肉兔及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用地。养殖场与主干道连接段道路硬化纳入农村通畅工程自建路范围予以补助。养殖场用水用电按农用电价格标准执行,对养殖场新增动力电安装开辟绿色通道,并以最优惠价格结算安装费。

9.强化组织保障。市级层面已成立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区(县)人民政府分管区(县)长、市级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肉兔全产业链项目工作推进专班,各区(县)也应建立工作推进专班,强化对肉兔全产业链项目建设的领导。同时把推进肉兔全产业链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对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各区(县)也应加强对乡镇和区(县)有关部门的督促考核,全力推进肉兔全产业链项目建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