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有所回升,临江新区聚海家庭农场负责人赵刚打开设施大棚的自动卷帘,让里面的“红美人”柑橘树呼吸久违的新鲜空气。“外地来的品种培管起来要格外当心。”赵刚说。

“红美人”柑橘树在四川等南方地区一般是露天生长。聚海家庭农场为了让这个品种的柑橘树在海门生长,特意投资超百万元搭建智能化设施大棚,给它们营造温暖的生长环境。“我们安装智能温控,实时监测棚内温度,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们还会开启暖风炉,确保棚内温度恒定在18℃。”赵刚说。年前,农场的“红美人”柑橘树实现第一年挂果,亩均产量达到1.5万斤,超过柑橘产业的平均水平。

图片 1.jpg

目前,海门设施蔬果面积为28.27万亩,百亩以上设施园艺园区(基地)达10.683万亩。现代设施在种植业的推广、使用,让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火龙果、树莓等热带水果,鸡枞菌、金耳、羊肚菌等喜温喜湿菌类都在海门土地上实现量产,并形成产业。与此同时,传统的种植习惯也随着现代设施的普及而逐渐被打破——海门街道的强盛农业建设水培设施种植上海青,一年连收10茬,且产量不低于土地种植;海门港新区的东旭专业合作社使用设施大棚种植草头,实现周年生产目标,并辐射带动包场片集体种植,总面积超一万亩,年产量超2.6万吨;常乐镇的小窝头家庭农场利用设施大棚和水肥一体化设施种植芦稷,芦稷上市时间提前一个月,亩产提高30%……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正在海门形成气候。

图片 2.jpg

现代设施养殖让养殖更科学

近日,走进位于悦来镇的京海禽业悦合一场,这里四栋两层高的鸡舍让人眼前一亮。鸡场上下层均配备恒温恒湿系统、自动喂料机、自动集蛋器、废气处理系统等现代化设施设备,体态匀称的白羽种鸡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在惬意地活动。

图片 3.jpg

京海禽业是国家八部委联合认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产白羽父母代种鸡苗达800万套,商品代鸡苗超1亿羽。2022年,京海禽业因势利导在全行业首创“楼式养鸡”模式,并将所有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重新排布。“过去,喂食、集蛋、清理废弃物等全靠养殖人员,尽管养殖人员都接受过专业培训,但依然很难达到统一标准。”京海集团研发部经理杨慧介绍。如今,“楼式养鸡”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提升了养殖的自动化程度,使养鸡变得更加科学、规范且高效。“‘楼房’内恒温定湿,喂水喂料定时定量,鸡蛋能自动收集,棚内废气能自动无害化处理。”杨慧说,“当养殖的每个环节都可控时,我们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调节鸡的体重甚至蛋的大小。”

从事海门山羊保种、扩繁的长江三角洲白山羊保护繁育研究所也创新开展“楼式养羊”,配套增加高架羊床、运动牧场、自动刮粪器等设施,还建设了物联网系统和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实现海门山羊的科学养殖。“这里的每只海门山羊都有专属的电子耳标,通过物联网系统,我们可以动态追踪每只羊的生长、养殖和用药情况,实时监测养殖场内的疫病发生率。”研究所所长薛刚介绍。

图片 4.jpg

根据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的要求,现代设施养殖已成为畜禽养殖的必然趋势。海门立足本地实际,引导规模化养殖主体先试先行,发展更符合养殖需要的现代设施,推动畜禽养殖向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区225家畜禽养殖场总面积1800亩,设施养殖占比达100%。

现代冷链物流让产业更有价值

“今日进仓有机花菜2吨,出库青菜5000斤。”前日清晨5点,天刚蒙蒙亮,海门街道补南村的冷藏保鲜库门口已经热闹起来,3辆冷链运输车交替进出,工人们忙碌地搬运蔬菜筐。村党支部书记王鹰懿介绍,他们村是传统农业村,过去许多村民因蔬果卖不出去或卖不出好价钱而不得不放弃蔬果种植。自从冷藏保鲜库建成后,不仅让蔬果出村进城的道路变畅通了,还有效缓解了蔬果大量集中上市带来的低价及损耗问题。“许多村民又重拾信心,回到了蔬果种植行列。”王鹰懿说。

图片 5.jpg

在悦来镇普新村发展草莓产业的金色庄园草莓种植基地,前年就近租赁本村的冷藏保鲜库,专门储存冬夏两季新鲜草莓。“现在反季节消费也很流行,运用冷库择期错季销售,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市场议价能力。”种植基地高级技术员钱婷婷说。

图片 6.jpg

冷藏保鲜设施的建成,让农产品产销衔接、优质优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在海门初步显现。近年来,海门以开展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为契机,依托已经建立的蔬果生产、加工、销售标准化体系,开展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冷藏保鲜设施31万立方米,其中包含一个10万立方米的区域性农产品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基地,和一个3万立方米的区域性果品冷链物流基地,年可解决15万吨果蔬的冷藏保鲜问题和跨地域流通问题,年可增加农业产值约20亿元。

同时,为了提升冷链物流配套能力,海门在冷藏保鲜设施周边额外投资建设操作车间、停车场、办公区、仓库等,以农产品收储运一体化,全方位提升农村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