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锦鸡被中國古人神话为凤凰,“龙凤呈祥”,成为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图腾。

它流布海外,更新了国际上对观赏鸟的认识,被视为东方审美文化的使者。

它的出现,改变了鸟类学泰斗郑作新的一生,也改写了中国现当代鸟类学研究的历史。

红腹锦鸡的养殖_养殖红腹锦鸡有销路吗_野生红腹锦鸡养殖技术

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

中国特有鸟类红腹锦鸡,民间呼为“金鸡”,它是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鸟类:提到凤凰,大家耳熟能详;提到锦鸡,大家又觉得有些生疏。其实,古人臆造的神鸟凤凰,它的现实原型,就是红腹锦鸡。

周代的书籍对凤凰描写颇多,如《礼记·礼运》中的“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诗经·大雅·卷阿》中的“凤凰于飞,翽翽其羽”,《大戴礼·易本命》中的“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不过,周代关于凤凰的典故,最著名的是“凤鸣岐山”,说的是周文王在岐山脚下成就帝业时,山中有凤凰栖息鸣叫,后人因此便附会成因文王有德,故有凤凰来仪。其实是周人把岐山和秦岭山野中最美丽的鸟类——红腹锦鸡当成了凤凰来歌颂文王的贤德。

后世的人们愈加神话这种鸟类,汉东方朔《神异经·东方经》中说:“ 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金鸡报晓的成语,应该就是出自此处。《尔雅·释鸟》对凤的解释是“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这些描述多是出自人们的臆想。

红腹锦鸡体态优雅,步履轻盈,雄鸡体长约1米,身披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羽毛,光彩夺目。其腹部羽毛是艳丽夺目的血红色,现代学者因此将它定名“红腹锦鸡”。红腹锦鸡背部除少量浓绿色羽毛之外,其余大部分羽毛都是金黄色,它的头上还有金黄色的丝状羽冠,一直披到颈部,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十分耀眼,所以民间百姓都称它为“金鸡”。红腹锦鸡的尾羽长达75厘米,在古代常用来制成异常名贵的雉尾扇,专供王公贵族使用。

古人赋予红腹锦鸡许多神话色彩,认为它和天穹中的“天鸡星”相对应。传说国家有重大喜事进行大赦时,天鸡星必定出现在天空中。所以,在举行大赦仪式时,人们把红腹锦鸡绑缚于七丈长的高竿顶端,再用黄巾装饰鸡头,颈项上垂下七尺绛幡,人们举起装饰好的锦鸡高竿,在选好的吉辰到街衢游行,然后召集罪犯,击鼓宣读大赦令。这种大赦仪式,似乎在唐代还很盛行。唐代诗仙李白被流放夜郎时,曾写诗云:“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锦鸡在唐代开始频繁出现在诗人的笔下,唐代诗人伊梦昌在《凤》中写道:“好是山家凤,歌成非楚鸡。毫光洒风雨,纹彩动云霓。竹实不得饱,桐孙何足栖。岐阳今好去,律吕正凄凄。”

宋代朱辅在《溪蛮丛笑》云:“金鸡,羽族,似雉者;金项,火背,斑尾,扬翘,志意揭骄,笼之不能驯。”在当时,红腹锦鸡难以驯化,但它依然是人们喜爱的观赏鸟类,宫廷内府中经常豢养。北宋徽宗赵佶有一幅传世名画——《芙蓉锦鸡图》,画面中,一只栩栩如生的锦鸡飞临于芙蓉花旁,转头回顾一对流连花间的彩蝶。徽宗题诗赞云:“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古人根据雄性锦鸡的形象,赋予它“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红腹锦鸡的丝冠、角距、虎纹、凤尾,文武双全的轩昂器宇,赞它有五德实在是恰如其分。

明清时期,在代表官位的补服上,红腹锦鸡的形象也常常出现。《明史·舆服志》记载,官员穿袍,前胸后背各缀一个方形补子,文官绣飞禽,以示文明;武官绣走兽,以示威武。一至九品官员的补服上,所用禽兽形象不同,以此辨别官阶的高低。明清时期,二品文官的补服上,都绣着锦鸡的形象。官服上用金丝装饰的五彩织锦,让锦鸡形象光彩夺目;二品文官的衣着,因为锦鸡形象而显得富丽堂皇。

被古人神话为凤凰的红腹锦鸡,历来被人们视为高贵、典雅的象征,它是中国独有的留鸟,它在距离人们不远的山野中生息繁衍。人们认为见到它,就能拥有幸福和吉祥。而由红腹锦鸡神话后形成的凤凰,更是见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人名、地名、物名、商标名、器具、建筑、艺术品等等,甚至语言、文学、民俗、节庆,几乎无所不在。中国人把许多美好都赋予凤凰:美丽、吉祥、善良、宁静等等。龙凤呈祥的崇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浓厚情结。

野生红腹锦鸡养殖技术_养殖红腹锦鸡有销路吗_红腹锦鸡的养殖

红腹锦鸡影响了中国鸟类学研究的历史

80多年前,中国现代鸟类学研究的泰斗郑作新先生,到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动物发育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学校的标本馆里看到了来自中国的红腹锦鸡标本,他为红腹锦鸡的美丽所震惊,但让他感到尴尬甚至觉得耻辱的是,这种中国特有的鸟类的发现和命名,却是由瑞典人卡尔·林奈完成的。知耻而后勇,郑作新决定放弃动物发育学研究,回国专门研究鸟类学,改变中国生物学研究完全由外国人主宰的局面。

如今回首历史,我们应该感谢红腹锦鸡,冥冥之中,是红腹锦鸡影响了中国现代鸟类学研究的历史,它指引着郑作新用一生的岁月,开创了中国鸟类学研究的事业。1930年,郑作新回国,任福建协和大学动物学教授兼系主任。他带着学生到野外观察、采集鸟类标本,举办鸟类展览,引发学生对鸟类的兴趣,在中国一片空白的鸟类学研究从此开展起来,郑作新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鸟类学的奠基人。1941年,他发表了《三年来邵武野外鸟类观察报告》,这是国内第一篇列出野鸟种类以及提到它们居留期限和种群数量的报道。随后,他对中国鸟类进行全面的考察整理。1947年,中国科学社发表了他的著作《中国鸟类名录》,这是中国学者首部研究编撰的全国性鸟类名录。这部名录列出中国鸟类1087种、912亚种,合计1999种及亚种。同年,郑作新发表《中国鸟类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这是中国动物地理学研究的滥觞。

1959年,郑作新提出了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将我国划分为7个一级区、16个二级区,并提出以秦岭为中国古北界与东洋界分界线的观点。这种区划在动物地理学上具有世界意义,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公认。1973年,郑作新出版了《秦岭鸟类志》,想必他一定在秦岭山中看到过改写自己命运的红腹锦鸡。这位科学家没有过多表述自己的感情,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红腹锦鸡在他心中的分量。1980年,郑作新倡导组建了中国鸟类学会,会徽就是一只美丽的红腹锦鸡。多年来,红腹锦鸡作为中国鸟类学术界的标志性象征,已经深入人心。

在50多年的鳥类学研究中,郑作新发现鸟类新亚种16个。今天,中国大地上飞翔的鸟类,沿用的一直是郑作新的命名。1987年,他撰写的《中国鸟类区系纲要》,成为当今中国最完整的鸟类学经典巨著,也是国际公认的杰出鸟类学专著之一,在这本书中,他为世界鸟类学提供了有关中国鸟类的完整资料。对一只锦鸡的喜爱,延伸到对整个中国鸟类的关注,郑作新为中国鸟类学缔造了一个传奇,也凸显出了红腹锦鸡无穷的魅力。郑作新还呼吁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鸟类自然保护区——扎龙自然保护区,号召开展全国性的“爱鸟周”活动;他还捐款建立了“郑作新鸟类科学青年奖”基金会,帮助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鸟类科学研究。今天,郑作新先生培养的学生遍布国内,深刻影响着我国鸟类学的发展。

郑作新和红腹锦鸡的情缘一直持续终生,晚年的他无意间看到一份材料,说秦岭山中佛坪的红腹锦鸡,分布密度达每平方公里近4只,这个消息让90岁高龄的郑作新院士感到非常高兴,也让他感到惊讶,难道锦鸡在秦岭山中摆脱了易危的困境?他派自己的博士后研究生丁长青,到秦岭和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合作开展红腹锦鸡的生态研究。在佛坪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发现,在三官庙和大古坪两个区域,就有5580只左右的红腹锦鸡。在冬季,红腹锦鸡有4种集群方式:①雄鸡群,最大每群60-70只,其中有少数雌性;②混合群,雄、雌、亚成体,每群30只左右;③母子群,很少有公鸡,最大的群有30多只;④独鸡,雄、雌、亚成体都有。在秦岭,红腹锦鸡的食物种类达到120多种,其中包括植物、昆虫等等。而在其他一些保护区,研究资料显示,红腹锦鸡的食物只有70多种。

秦岭丰富的食物,非常适宜红腹锦鸡的生存繁衍,这样的结果,应该是对郑作新先生最好的告慰了。郑作新离世后,他喜欢的锦鸡形象,依然活跃在世人面前。2001年,素有“小奥运”之称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上,各国运动员入场式的引导牌上,首次绘制了代表该国的禽鸟图案。中国没有确立国鸟,在开幕式前,中国鸟类学会等单位经过反复讨论,最终选择了红腹锦鸡,红腹锦鸡因此演绎了“代国鸟”的传奇。

对于这件事,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许维枢曾经说:“中国的版图就像一只跃然纸上的大公鸡,而中国是世界上雉鸡类最丰富的国家,以雉鸡类中最漂亮的鸟儿红腹锦鸡作为‘代国鸟’,与中国的版图形象相对应,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红腹锦鸡的养殖_养殖红腹锦鸡有销路吗_野生红腹锦鸡养殖技术

非法捕猎是对红腹锦鸡最大的威胁

为了解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及其季节变化情况,丁长青于1996年1月-8月、1998年11月-1999年9月分别在陕西佛坪和贵州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与随机跟踪的方式,系统研究了不同地域的红腹锦鸡的生境利用情况。

通过对24只红腹锦鸡个体遥测和跟踪,他发现红腹锦鸡是有选择地利用森林边缘和附近的开阔地。他在秦岭南麓的佛坪保护区、长青保护区和洋县花园乡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采用鸣叫计数法对红腹锦鸡的繁殖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腹锦鸡在森林植被保存完整、长期受到严格保护的佛坪保护区三官庙地区,种群密度最高,达 3.79只/平方公里,且多年保持稳定。在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的长青保护区大坪地区,种群密度最低,为2.49只/平方公里。在洋县花园乡,虽然栖息地质量不够理想,且人为干扰严重,但是由于这里还生存着国宝朱鹮,保护措施到位,红腹锦鸡也因此受到严格保护,数量逐年增多。在贵州宽阔水林区,红腹锦鸡的11个巢中,被人为破坏5个,锦鸡弃巢的有3个,被天敌破坏1个,只有2个巢顺利孵化出雏鸟。这说明,人类是红腹锦鸡最大的天敌。

根据研究,丁长青认为,红腹锦鸡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能力和较高的繁殖成功率,只要保护好栖息地,并控制捕捉强度,红腹锦鸡在秦岭地区的种群数量,肯定能够保持稳定并有所上升。

在自然保护区内,红腹锦鸡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可是在保护区外,它们面临最大的威胁,就是非法捕猎。在山林中,雄性红腹锦鸡美丽的外表,像一束美丽跃动的红色火焰,分外引人瞩目,成为偷猎者热衷并最易被发现的目标。此外,一些地方开办的狩猎场和各地的动物园,对红腹锦鸡的需求量很大,但是人工养殖和动物园间交换的种群数量有限,这些地方所需要的红腹锦鸡,主要来源依然是靠野外捕获。没有猎获量的控制,没有禁猎期的管理,也没有采取野外补充食物、改善栖息地质量、增加种群数量等管理措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锦鸡的处境,多年来一直笼罩着阴影。

200多年前,西方人把红腹锦鸡引入欧洲饲养,现在已成为各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养殖场最常见的饲养雉类。1786年,红腹锦鸡首次到达北美,1883年大约有100只红腹锦鸡放养在美国华盛顿的山野中,以后加利福尼亚、伊利诺伊、弗吉尼亚、俄勒冈、得克萨斯等州均先后引入。加拿大、南非等国也都引种过红腹锦鸡。红腹锦鸡深受各国喜爱,足迹遍及欧美,人们说,中国的杜鹃花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园艺业,红腹锦鸡则更新了国际上对观赏鸟的认识,它被视为东方审美文化的使者。

红腹锦鸡能够成功输入欧美,关键在于人们妥善解决了繁殖和猎杀的矛盾,今天的英国,还存在着自然野化的红腹锦鸡种群。在红腹锦鸡的故乡——中国,人们更应该解决好繁殖和猎杀的矛盾,让红腹锦鸡永久繁衍下去。2004年,红腹锦鸡被列入《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 》中,但野生红腹锦鸡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严格保护。

秦岭可能是红腹锦鸡的原产地,更是它生息繁衍的天堂

今天,科学家们用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对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进行DNA分析,他们发现,这两种锦鸡的分化时间至少为1700万年前,它们应该是两个独立的物种。而且科学家还得出一个结论: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可能分别起源于秦岭以南地区和横断山脉。

从红腹锦鸡来说,在海拔450-1600米之间的宝鸡、凤县、周至、太白、柞水、汉中、安康、商洛等地的秦岭山区,人们在森林中随处都可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专家测算,在陕西境内的红腹锦鸡,数量应该在20万只以上。在许多书籍中,人们都说,红腹锦鸡在全世界仅分布于中国青海、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和陕西等省区,特别是陕西省秦岭山脉西段的宝鸡市,更是因盛产“金鸡”而得名。在陕西的地图上,可以看到许多与红腹锦鸡有关的地名,如“宝鸡”“凤县”“凤翔”等。而在历史典籍中,寻找红腹锦鸡与秦岭周围土地的关系,更是源远流长。

“凤鸣岐山,兴周八百年”,这个周代的典故,让周原有了一个吉祥的“凤翔”地名。周穆公时,其女弄玉吹箫引凤,凤凰栖于凤翔东湖岸边,所以今日的凤翔东湖又名饮凤池。后来箫史与弄玉双双驾凤向西南飞去,栖于凤州,今天,秦岭西部群山中便有了“凤县”之名。在凤县,人们把一只放大的红腹锦鸡形象,雕刻在城中流过的嘉陵江边,它为这个县城赋予了许多灵异的色彩。在陕南的古戏楼上,人们用木刻展现红腹锦鸡的形象,把心中的凤凰和现实中的红腹锦鸡进行了完美的嫁接。唐代诗人杜牧在《樊川集·朱坡》中写道“迥野翘霜鹤,澂潭舞锦鸡”,这在秦岭山中从古至今都是常见的风景。

每年3月,红腹锦鸡会进入繁殖期,这也是在秦岭观赏红腹锦鸡的最佳时期。红腹锦鸡是一雄多雌制的家庭,通常1只雄鸟会拥有2-4只雌鸟为伴。雄鸟占据一块山地,发出“嚓、嘎、嘎”的啼叫,吸引雌鸟前来交配。而它的竞争者,会来向它发起挑战。两个雄性相遇,先是彼此炫耀羽毛的艳丽,一些自惭形秽的雄性锦鸡,很快就败下阵来,羞愧离去。而一些好斗的美丽雄性锦鸡,则不会善罢甘休,硬要斗个你死我活。红腹锦鸡打斗场面,人们都说看到过,却很少有图片佐证,倒是它们文雅地炫耀羽毛的场面,人们常常见到。大概秦岭山中的红腹锦鸡,颇有些绅士风度。

在3月的秦岭林间空地里,找到一个隐蔽伪装的地方,人们就可以欣赏到红腹锦鸡的求偶场面。四处的森林还没有苏醒过来,颜色一片苍灰,只有红腹锦鸡在释放生命的绚丽多彩。雄鸟向雌鸟求爱时,它一边低鸣,一边绕雌鸟转圈,当来到雌鸟正前方时,它将身上华丽的羽毛迅速展开,彩色的披肩羽盖住了头部,仿佛一把打开的折扇,靠近雌鸟的翅膀稍稍压低,另一侧的翅膀翘起来,翅膀、背部、腰部五彩斑斓的羽毛全都展现在雌鸟面前,尾巴也随着倾斜过来。在灿烂的阳光下,七彩羽毛十分炫目,看得人眼花缭乱。雌性多被雄性逼人的美丽所折服,会发出“咝咝”的叫声,表达自己的欣赏和赞叹。红腹锦鸡的求爱仪式,包括特定路线的环绕舞蹈、展示美丽羽毛的炫耀行为、扭动身躯的求爱舞蹈等,可以持续近2个小时。交配后的雌鸟,会独自来到森林中的隱蔽处,做窝产卵。雌鸟最多能产下12枚卵,一般是隔天产1枚卵。也就是说,雌雄锦鸡的恋爱期超过半个月的时间,而产卵结束后的孵化期则要22天。红腹锦鸡的雏鸟为早成鸟,一孵化便能自行觅食。育雏的重任都由雌性独立承担。育雏期雌性锦鸡的护雏能力极强,若有入侵者危及雏鸟安全,雌鸟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争斗,直到赶走入侵者或者牺牲自己。

经过冬季和初春的大集群之后,红腹锦鸡化整为零,以家庭或者个体为单位,散布在秦岭各处的山林中。它们在山林中歌唱爱情,歌唱黎明。在山野中漫步的人们,忽然之间,发现一束火焰般的红色闪过林间,这就是红腹锦鸡出现了。有时它会行色匆匆地跑过林间,有时它会从容不迫地踏在落叶上,歪着脑袋,好奇地打探来访者,像是主人前来迎接访客的模样。这个天之尤物,身着七彩斑斓的衣裳,让人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奇,由衷地发出“神鸟”之叹。

在春花尚未烂漫时,秦岭的春天,因为有大量的红腹锦鸡而变得多姿多彩。红腹锦鸡用自己的舞蹈,表达着山林的生命律动。秦岭,这个绵延800公里的山脉,是红腹锦鸡的原生地,也是它们生息繁衍的天堂和乐园。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