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滔滔冲刷出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河湖交错与蓝天白云渲染出一幅“江南水乡”的诗意画卷。
近年来,有着“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美誉的古城荆州,积极践行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民惠民的发展思路,使渔业成为荆州农业的特色产业、农民的致富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共生共荣 江南水乡鱼满仓
秋风响,蟹脚痒。10月18日,中国·荆州陆逊湖大闸蟹开捕节如约而至。
一阵风吹来,一片片荷叶像少女的舞裙随风摇曳;一张网撒开,一笼笼螃蟹挥舞双钳展示自己的“颜值”与“品质”;一群人欢呼,一艘艘捕捞船逐浪而行,渔民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基地优质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放养模式的双重保障下,一只只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的大闸蟹不时地“爬坡过坎”,四处觅食,一派丰收景象。
“闻说江陵府,云沙静眇然。白鱼如切玉,朱橘不论钱。”1200多年以前,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见证过荆州水清鱼跃的盛景。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江河沟汊纵横,湖库塘堰密布,渔业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美誉。
202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87万亩,淡水产品总产量122.2万吨,占全国淡水产品产量的3.5%、全省的24.4%,面积和产量连续29年居全国地市第一。
收网起鱼(荆州日报资料图)
要做大做强“渔”文章,必须要调整水产结构,制定行业标准,走产业化之路。通过实施10余年的“标准化精养鱼池改造增效工程”,荆州市形成了近190万亩水产养殖板块基地,在标准化改造、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上迈出了实质性的重大步伐。
当前,荆州初步形成荆州区鲟鱼,江陵县泥鳅,监利市黄颡鱼、黄鳝,洪湖市河蟹、小龙虾和石首市老河、监利市老江河四大家鱼苗种繁育布局;建成湖北省长吻鮠良种场、荆州市长湖水产良种场、洪湖市六合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监利市天瑞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个国家级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石首老河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等4个国家级原良种场,湖北公安淤泥湖团头鲂良种场等16个省级原良种场,苗种年繁育能力超过250亿尾。
绿色健康 水美鱼肥好丰景
“起鱼啦!”一大早,松滋市纸厂河镇王家大湖片区的鱼塘内热闹非凡。渔民们牵着大网,将鱼儿赶入网中,随着围网一点点收拢,鲜鱼活蹦乱跳,瞬时沸腾了水面。看着水美鱼肥的场景,渔民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纸厂河镇是生态水产养殖大镇,而王家大湖片区拥有水产养殖面积2万余亩。今年1月,该片区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项目建设,通过改造精养鱼池进出水,并对尾水进行末端整体集中收集处理,建设生态净水系统,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尾水”变“净水”,生态养殖注“活水”,示范带动周边养殖户发展现代化生态渔业。
清澈的湖水,静谧的田园,绘就一幅风景旖旎的绿色画卷。
近年来,公安县、洪湖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洪湖市、公安县、松滋市获评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荆州市因地制宜推广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重点总结推广了公安“月湖模式”等6种典型模式,“湖北省荆州市:双水双绿打造乡村振兴的成功典范”被评为2019全国绿色农业发展十佳范例。
全市积极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制订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规范、黄鳝养殖技术规范等地方养殖标准30余个。
健康养殖是渔业提质发展的重要抓手,科技创新则是荆州渔业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2014年,全市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整合渔业科技资源优势。2017年,湖北省水产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荆州,与曹文宣院士、桂建芳院士等30余名国家级专家教授先后签约,与省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紧密协作关系。强化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建设院士工作站4个,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个;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为依托,先后取得科研成果30余项;联合科研院所开展了黄鳝全人工繁殖、池塘富氧水槽高品质养殖、鳝鳅家用智能宰杀机研制等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洪湖河蟹苗种本土化繁育获得成功,改变了蟹苗长期依靠外地引进的历史;稻鳅共育、虾鳜轮养、鳜鱼精养等养殖模式得到快速推广应用。
提质增效 荆州味道飘四方
“十几年没有回家乡,我就想念那一口鱼鲜!”“十一”期间,85岁的裴爷爷带着儿子一家从北京回荆探亲。
餐桌上,出镜最多的皆是与鱼相关的食材:“胖头鱼火锅”“鱼糕”“鱼丸子”……都是老人对于家乡“鲜美”的定义。
“年轻时在外工作,最想念的还是家乡的鱼糕,碍于保鲜技术等原因,吃的机会不多。这些年,家乡的亲人们经常邮寄真空包装的鱼糕、鲜鱼,以解乡愁。”裴爷爷感叹近些年荆州水产加工技术的发展变化。
鱼糕是荆州一带的传统名吃,在荆州有“无糕不成席”的说法。以前,鱼糕因工艺复杂、保质期短很难走出本地。如今,工厂化、标准化生产让荆州鱼糕的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这种家乡的美食就像是一个信号,吃到了才会感觉是真正的‘回家’。”离荆时,裴爷爷不忘打包“荆州味道”。
鱼之外,荆州水产里,绕不过的还有小龙虾。
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荆州用工业化理念推动小龙虾产业发展。2022年,荆州市小龙虾产量47万吨,占湖北省的43%、全国的17.6%,全国产量十强县市区中荆州占有3席,全国每6只小龙虾就有1只产自荆州。近年来,荆州市以发展小龙虾全产业链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水产加工业发展,全市水产品综合加工能力不断提升,质和量上均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2022年全市有水产品加工企业8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家,全年用于加工的水产品70.7万吨,加工成品43.8万吨,水产品加工产值220亿元。全市有水产类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25家、市级龙头企业39家。水产加工产品涵盖从冷冻品、干制品、熏制品、腌制品到调味品、罐制品、鱼糜制品、保健制品、生化医药制品、水生植物和鱼奶饮品、休闲食品等11大系列100余个产品,斑点叉尾鮰、小龙虾、罗非鱼、鲟鱼籽酱及小龙虾甲壳深加工盐酸盐等产品远销欧美、日韩。
为让荆州水产品品牌“唱响”国内外,荆州先后多次举办中国荆州淡水渔业博览会,搭建了全国淡水渔业科企、商企交流、交易平台。通过举办节会,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拓展水产业市场空间,让水产品从生态健康的鱼塘走向广阔无垠的商海。
搭建养殖流通销售平台,扩大水产品流通渠道。通过近些年的建设,荆州市初步形成了体系完善、功能完备的水产品流通体系,建有各类大中型水产品集散交易市场30余个,水产流通中介组织超百个,水产经纪人2万余人,活鲜淡水产品年交易量达140万吨,销售辐射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以及东南亚、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农业农村部批准建设的唯一一家国家级淡水产品批发市场落户荆州,年水产品交易量超过30万吨、年交易额过60亿元;建成了江汉平原最大的原产地批发市场洪湖闽洪水产品批发大市场,年交易量超过18万吨,交易额40亿元。
如今,荆州已拥有荆州鱼糕、洪湖莲藕、沙市早堂面、荆沙财鱼、松滋鸡、公安牛肉、笔架鱼肚、监利小龙虾、洪湖清水蟹等知名菜式和优质食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荆州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