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发展典型经验材料_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

这次现场经验交流会是省粮食局党组研究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传达全国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第三次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分析总结我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和“优质粮食工程”进展情况,观摩现场、交流经验,部署推动我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交流、总结、分析,找到粮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破局点、加快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实施的着力点、推动粮油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突破点。

今天上午,大家实地参观考察了湖北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湖北妙妙食品有限公司、天海龙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刚才,会议通报了全省“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情况,天门市发改委(粮食局)、公安县发改局就推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作了发言。省粮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庄品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钟祥金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也交流了企业发展的特色亮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经验做法特色鲜明、代表性强,可操作、能复制,是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壮大和“优质粮食工程”深入实施的缩影,希望各地各单位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开创我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下面,我代表省粮食局党组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审时度势,提出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我们一定要牢记初心使命,自觉对表对标,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重要论述上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方向、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对像我国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安全一定要警钟长鸣,不能轻言粮食已经过关了。”强调“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发挥湖北粮食主产区优势,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注意防止忽视甚至削弱粮食生产偏向,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这些重要论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些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紧密结合湖北粮食资源丰富的优势,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发展壮大粮食产业经济,牢牢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二是切实用好“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这个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指出:要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13年视察湖北时要求湖北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指出“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贡献。”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两头两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加快粮食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优化,增强产业的关联度和竞争力,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夯实粮食安全的产业基础。

三是要认真做好做活粮食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强调“改革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今年5月,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昨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指导意见》,强调“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实施分品种保障,增加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拓展供给来源,提高供给质量,加强农产品储备和加工业发展调控,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针对当前粮食结构性矛盾和中长期紧平衡态势,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认识粮食产业经济涵盖原粮到成品、产区到销区、田间到餐桌全过程,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对粮食生产具有反哺激励和反馈引导作用,对粮食消费具有支撑培育和带动引领作用。要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做好做活粮食这篇大文章。

二、总结经验,明确差距,进一步增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各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也存在深层次的矛盾和长期性的问题。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审时度势,切实增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总体来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我省充分利用粮食大省资源禀赋优势,集中政策资金引导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粮油加工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夯实了产业基础。近年来全省粮油产业产值规模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153亿元,同比虽然产值和销售收入有所下降,但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目前,全省入统粮油加工企业1966家,加工品种、产业门类齐全。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随着粮食产业政策的引导和“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全省粮油加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高端优质粮油产品快速增加。荆门市全力打造“国宝桥米”百亿产业、汉江双低高油酸菜籽油、钟祥长寿食品产业,沙洋、京山、钟祥三个县市已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63.2万亩,京山大力推广“洋西早”“鉴真2号”“鄂中5号”等3个市域特色优质桥米品种。襄阳充分发挥小麦产地优势,重点打造以三杰、丰庆源为龙头的麦面产业体系。天门市粮食加工企业订单种植优质稻面积超过40万亩。各地龙头加工企业以土地流转、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方式加速向粮食生产领域延伸,并创新和带动了当地虾稻、鸭稻、鳅稻、鸭蛙稻、鳅螺稻、龟鳖虾稻、再生稻等新型种养模式的发展。

目前,全省有5个产品被评为首批“中国好粮油”,有53个产品被评为“荆楚好粮油”产品。三是加快了动能转换。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逐步加大,形成了一批新产能。咸宁黄袍山公司从油茶果中研制开发面膜、洗发露等护肤产品,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从橄榄果渣和橄榄叶中提炼副产品,陆续推出橄榄护肤系列、橄榄茶叶、橄榄饮品、橄榄药露、橄榄软胶囊等多元化产品。十堰市“十三五”期间,共实施粮油加工技术改造项目53个,累计投资9亿多元。随州金银丰大力发展电商销售,2018年电商销售1200万元。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显现。经过几年的持续集中宣传,“荆楚大地”湖北粮油公共品牌影响不断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共建共享取得初步成效,已有6家企业全方位融入。一些市县抓住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机遇,在区域品牌打造方面也迈出了可喜步伐。四是完善了政策措施。近年来,全省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扶持资金逐年增加,政策集聚效应更加凸显。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粮油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粮油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2017年印发《湖北省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2018年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今年省委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列为重要内容。形成了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2016年以来,我省共争取国家“粮安工程”“优质粮食工程”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23.69亿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3.18亿元,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体看,全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问题不能忽视、亟待解决。一是产业规模增速放缓。一些市县下滑速度较快,有些龙头企业遭遇发展瓶颈而陷入生存困境。二是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总量过剩与结构性过剩并存,结构性过剩尤为突出。三是粮油企业实力不强、带动作用不够,融资难、融资贵、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四是科技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对科技兴粮人才兴粮重视不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五是品牌效应不明显。品牌小、散、多、乱的现象较为突出。六是企业治理方式落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全省粮油企业迄今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各地要高度重视存在的短板和弱项,既要看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又要看清我们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和广阔发展前景。前不久,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作出了《关于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抢抓中部崛起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为我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定信心和决心,抢抓难得机遇,认真研究对策措施,着眼“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制约粮食产业发展的矛盾问题,为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作出湖北贡献。

三、乘势而上,抢抓机遇,进一步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20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粮食产业经济现场会上,国家局对推动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聚焦“一个目标”、围绕“两大战略”、突出“三链协同”、建设“四大载体”、推进“五优联动”的工作部署,形成了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各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局的工作安排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着力推动我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把推进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粮食系统的重要任务。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和推进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三链协同”和“五优联动”,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作为粮食部门重大工作任务推动落实。要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新要求,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绿色、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增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产品供给,走标准引领、品牌提升、以质取胜之路。

(二)把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作为产业发展的方向。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绿色优质粮食产品的供给,既是粮食行业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具体举措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行动,更是粮食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及时提供优质、绿色、安全粮油产品。在产品种类上,更多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品种、精深加工产品和高端粮油产品等需求,逐步减少普通、低端粮油产品的供给;在质量要求上,更多提供绿色有机、安全营养的高端优质粮油产品,引导消费升级。在供给服务上,更好满足消费者追求便捷化、精细化的消费新需求。

(三)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制定出台《湖北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年培植计划》,鼓励通过产权置换、股权转让、品牌整合、兼并重组、挂牌上市等方式,加快实现粮食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着力培植粮油加工旗舰企业,扶持1个以上企业上市,打造年销售额过100亿元的企业1家,过50亿元的企业5家,过30亿元的企业10家,以及隐形冠军企业10家。积极推动国有粮食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多元市场主体协同发展,支持鼓励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支持重点地区打造“湖北粮机制造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完善治理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粮食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全省粮食产业向结构更优、动能更强、机制更活、质量更高、效益更好转型升级。

(四)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好粮食是种出来的。要坚持质量优先调品种,引导支持粮食主产县市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要以优质粮油资源为依托,以深加工和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品的价值链条。坚决淘汰中低端同质化产能,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以主业为基础,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整体效益。要把创建品牌、开拓市场以及政策创新、装备升级、标准引领、质量管控等措施贯穿始终。要持续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战略,集中政策资金扶持引导。支持引导企业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开展研发攻关和成果应用,培育一批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或研发中心,形成一批有影响的技术研发成果。坚持每年举办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校企运作”的粮食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通过合作办班、招才引智、短期培训等多种方式,为粮食企业培育急需人才。

(五)把优化粮食产业布局落实扶持政策作为产业发展的保障。对接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依托粮食主产区、特色粮油产区和关键粮食物流节点,在长江、汉江沿线稻谷和“双低”油菜籽主产区,打造稻谷和油脂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沿汉(武汉)十(十堰)走廊,打造优质小麦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在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区,打造杂粮和特色粮油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在恩施州和江汉平原,打造富硒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在武汉及区域中心城市,打造粮油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推动主食产业化;在沿武汉-孝感-襄阳带,打造粮油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推动“湖北粮机制造”提档升级。各地要对中央和省已经出台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等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整合,推进政策落地落实,形成部门合力和政策集聚效应。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全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增强产业发展政策的精准性。要充分调动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坚持标准,整合资源,推动“荆楚大地”公共品牌共建共享机制落实落地,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域品牌,着力提升湖北粮油产品市场占有率。

四、强化担当,主动作为,进一步推动“优质粮食工程”落地见效

近三年来,全省粮食部门坚持把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作为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发展的总抓手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在激发市场活力,壮大龙头企业,提升产业效益,优化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优粮优产”规模效应逐渐形成,“优粮优购”购销机制逐步建立,“优粮优储”产后服务不断优化,“优粮优加”规模水平有效提升,“优粮优销”品牌效应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实施的湖北模式。但是也有少数地方在思想认识、项目实施、工作成效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刚才会上已经作了通报,有的思想认识不深,有的建设思路不清,有的工作重点不够突出,有的粮油品种结构调整不够有力,还有项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希望各地抓紧研究整改措施,补齐短板,按照省里提出的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加快推进。

一是强化示范引领,注重以点带面。省粮食局、省财政厅将继续加大对“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县、重点县的支持力度,巩固实施成果,扩大建设效果。国家将在优质粮食工程中实施“百千万”引领示范,即培育百个典型示范县、千个先进示范企业(合作社)、万个样板店。我们要结合我省实际,全力实施“115”工程,力争培育10个典型示范县、100个示范企业、500个样板店并力争进入国家示范目录。各地要把“115”工程作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真正起到示范作用。要全面落实县市政府统筹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主体责任做到示范县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县加快组织实施,主产县全面启动,确保整个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二是引导“优粮优产”,注重源头品质。围绕绿色优质粮食供给,根据优质粮食生产功能区布局,结合各地特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龙头引领、连片种植”的原则,引导种植结构调整,配合开展“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优质品种推广和品牌创建,夯实“优质粮食工程”的源头基础。大力发展网络购物、定制服务、多元融合等消费模式,开发更多粮食新产品、新业态,实现由规模数量主导向品种质量主导转变。积极参与“荆楚优品”工程,着力培育一批以“荆楚大地”为代表的湖北粮油产品知名品牌。

三是完善市场体系,促进“优粮优销”。认真落实《进一步完善放心粮油市场体系的意见》,加快建立运转高效的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和应急供应体系。支持荆楚粮油公司全面落实顶层设计方案,完善和加强与配送中心、连锁店之间的利益联结,开展“放心粮油”示范创建,引导面向中、高端销售群体加快建设旗舰店。强化“荆楚大地”公共粮油品牌共建共享共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产销合作,继续实施荆楚粮油、粮机“走出去”行动计划。创新方式办好第二十一届荆楚大地湖北精品粮油展交会,各地要提前谋划准备,遴选组织龙头企业和优质特色产品参与展会。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宣传督导。各地要把总结宣传推介“优质粮食工程”,作为展示机构改革后发改粮食部门新形象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开展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的宣传,大力推介粮食产业发展、“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成效突出的地区和企业,不断强化典型示范带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配套管理制度和项目监管办法,加大对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监管。要强化政府的组织协调、资金整合、绩效评价工作。省粮食局和省财政厅将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价,指导各地健全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组织实施。对工作完成好的县市,在今后粮食流通项目中继续予以支持,对工作敷衍塞责、进展缓慢的县(市、区),将会同财政部门暂停、核减直至收回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

这次会议得到天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借此机会代表省粮食局党组和全体会议代表表示衷心感谢!

粮食产业发展典型经验材料_粮食优质工程典型经验发言_优质粮食工程典型经验交流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